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24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漫步古村,品人间烟火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9-20 11: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跟着《趣台州》逛遍美丽的传统村落,走进黄岩屿头乡布袋坑村古村落





布袋坑村,一个位于括苍山支脉的群山之中的古村落,海拔500多米,北邻临海市,西毗仙居县,南近省内第三大水库长潭水库。

布袋坑村在南宋时建村,是黄岩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保留了完整的山村街巷结构、古老建筑、农耕文化,并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古朴恬淡的画中村

沿着蜿蜒的山路进入布袋坑村,远处连绵青山怀抱,近处潺潺溪流穿村而过,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老屋绿树白鸭”的诗意画境,极具古韵。

村口岩壁上篆刻着“中国传统村落”六个大字,异常醒目,这是布袋坑村在2013年被国家住建部、原文化部、财政部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而得来。

村子的规模并不大,布局错落有致,石径蜿蜒其间,穿行其中,犹如穿越历史时空,远离凡尘,一派乡土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村子中间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村舍沿溪而建,村民们沿溪而居,大树沿溪而长,溪坑由村口一直沿至小村深处。溪上有几座矴步桥,人行其间,脚下有潺潺水声。一切都是那么淳朴与简单。

布袋坑村是典型的台州山乡建筑,选址因地制宜,用料就地取材,主要是以溪石和木材为主,沿坡地以卵石垒积作护坡,或以块石作基础,其上木质结构,大多沿用江南三角畚斗楼形式,以一层和二层为主,顺山势蜿蜒而上。

“畚斗楼是黄岩山区较典型的民居,它依山而建,房子的前面构楼两层,后面低矮不构楼,呈倒斜状,形如农村常见的一种生产生活工具——畚斗,所以叫作畚斗楼。”村干部黄官军介绍,目前村里现存有几十座畚斗楼,大都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木石天然本色是畚斗楼的一大特点,盖楼用的材料就是原木、山石、砖瓦和泥灰。没有雕梁画栋,没有飞檐翘角,天然的建材保持了这些房屋纯粹的颜色与形状,弯曲的就是弯曲的,粗糙的就是粗糙的,信手取来,不施斧凿,便造好了房子。

畚斗楼沿着清溪两岸建造,在高高低低的山坡上零散分布。村居因地制宜,一般三五开间,也有几户并排合建,这些屋子大多没有围墙,大大方方地开着门,房前屋后略有几株疏朗的树木掩映。最边上往往有一间附属的小屋,用来作为猪院鸡圈,或者用作储藏农具,组合得自由灵活,高低错落,配合巧妙。

在古村落细品人间烟火

关于布袋坑村村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有人说,因为村子沿溪而建,地形两头尖,中部圆,宛如布袋而得名,村口的石桥就是布袋口。

另外一种说法则与布袋和尚有关。相传布袋和尚是弥勒佛的化身,在唐末至五代时,他云游到此,被美景吸引而留居此地,并与当地人一起开山筑路植树种粮,建成村落,形如口袋。从此村民们就把村庄叫“布袋坑”,把山叫“布袋山”,并在村中立寺庙供奉弥勒佛,不过该庙早已被毁,目前村口的是重修了的寺庙。

除了寺庙外,村口还有个小水库,一片碧绿,微风拂过,水面上波光粼粼,水面上横跨着一座单孔拱桥。拱桥由乱石堆砌,拱曲如虹,更难得的是一旁还有一棵珍贵的红豆杉相伴,它们一直沉默地矗立着,守望着村子的春去秋来。

据了解,布袋坑村中有100多户人家,大多姓黄,只有戴姓等极少数的几个外姓。他们和屿头“柔川黄氏”是同一宗源的。据说,黄氏始迁祖黄懋,是宋太宗时工部尚书,因得罪权贵王钦若,被贬鄂州,又迁徙至台州。八世孙黄章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从福建莆田迁居黄岩西乡屿头。屿头有一道溪流叫“柔极溪”,所以屿头的黄氏宗族名为“柔川黄氏”,是早时黄岩西乡“王、杨、黄、卢”四大姓之一,后来陆续有族人从屿头迁居临海芙蓉、椒江家子(今葭沚)、洪家大板桥以及黄岩新前、后洋黄等地,其中一支就来到了布袋坑。

村民的日子如缓缓的溪水一般,宁静而恬淡。当你行走在檐影交错的石板路上,周遭是青苔覆盖的石阶、斑驳陆离的石墙畚斗楼,偶尔还有犬吠鸡鸣,交织起说不出的缓慢和宁静。常有几位老人靠着墙根拉家常,不远处一只小狗安静地趴在地上打盹,场面十分温馨。

从无人问津到热门“打卡”地

国家3A级景区、省特色旅游村、中国传统村落、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布袋坑村有着数不清的荣誉,但在10年前,它是个常住人口只有30多人的偏僻村落。布袋坑村是如何成功“逆袭”的呢?

2009年,全省上下都在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在去附近景点考察过后,黄官军等人把目光投向了布袋坑村四周的大山,这里蕴藏着全村最丰富的山林资源。“布袋山的瀑布群景观不比别人差,我们也可以发展旅游。”黄官军说。

于是黄官军和其他村民一起,多次带着区相关部门和乡政府工作人员,凭着一条绳索,在茂密丛林间穿梭,在悬崖峭壁上攀援,现场考察旅游线路。同时,他们积极联络乡贤,吸引他们参与村庄景区开发。2010年,村里与上海一家公司合作,成立布袋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布袋山景区,并于当年试营业。就这样,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布袋山村,开始向着景区蝶变,更是凭借着优美自然环境和该村所独有的传统村落优势,成为台州市首家摄影基地和美术家写生基地。

风景如画的布袋坑村,不仅吸引了众多游人,还让曾经在外打工的村民回乡发展。目前村里有农家乐(民宿)6家,生意都来自溯溪而上的游客。“这些游客往往会选择在周末闲散的时候,来布袋山体验一把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远离都市的喧嚣。”黄官军表示,当地村民们靠着发展旅游,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致富。

此外,这个小山村的馒头也一炮而红,一天可以卖出几万只。来布袋山,吃馒头,买馒头,带馒头已经是大多游客的必然选择。

不过,布袋坑村前行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止。“如今的布袋山跟不上游客日益多样的需求,也无法承载日渐增加的游客量,尤其是面对各地同类型的旅游景点不断出现,我们村子的吸引力在下降。”黄官军说,为了改变现状,他们组建了“布袋坑古村落提升”项目推进专班,针对年轻人的消费喜好,邀请自然造物团队进驻,通过IP再造、核心场景与产品体系重构,为布袋山乡村旅游注入新鲜、时尚、更加年轻化的新国潮元素,推进布袋坑文化挖掘和业态提升,推进民宿集群打造、人文环境提升、户外运动社区建设。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