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6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古井源源涌甘露 滋养橘乡万世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5-16 09: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清晨,当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当第一只吊桶直直落入井中,当哗哗的水声开始回应清脆的鸟啼,井边的这一小方天地就这样热闹了起来,人们在小小的四方井前汲水、濯衣、洗菜、闲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就这样慢慢向前。

这幅景象是没有自来水的年代里人们生活的常态。那时,井水是除了溪水、河水以外的重要水源。宋·陈耆卿编纂的《嘉定赤城志》中,就记载了黄岩城中诸多名井,其中很多口古井挖掘时间都在两宋时期。这是因为宋朝时,黄岩社会经济高度发展,里坊、市井人口稠密,用水需求量骤增,打井汲泉就是最便利的汲水方式。当时政府、乡绅便在人群聚集地,开凿出许多口用以生活的水井。

历史车轮下,这些井有些因为种种变故已经湮灭,有些仍旧兢兢业业滋润一方。

净真凿井 泽被后世

“九峰清绝胜蓬壶,扶病闲过问野狐。”诗中的“九峰”就是黄城历史与文化富集的九峰公园。公园三面青山环抱,古树参天,亭台楼阁掩映,实乃幽胜所在。铁米筛井就藏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公园内。

在九峰公园西北角,有一条3米多宽的专用运水道,顺着小道往前,不多远就可以看见一座以石板、石条、石斗拱建成的甘泉亭,十分古朴。甘泉亭下就是铁米筛井,一口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井。井边的青石板地,不论晴天雨天总是湿漉漉的,有了水的滋润,久而久之墨绿的青苔就爬满了石板,爬上了井壁,清凉湿润。

井口四四方方,井壁由石条砌成,下部则是大小不一的石块叠砌而成。幽深的井水清澈见底,绿得仿佛像是被四周嫩绿的枫杨与墨绿的青苔浸染而成。天气晴好的时候,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水光粼粼;洒在井里四方的水面上,一汪碎银,亮得晃眼。

俗语有云:“喝水不忘挖井人”。铁米筛井的故事起源于北宋年间。

古时,永宁江潮汐起落,两岸的水土受咸涩的江水影响,水里带上了咸涩味。有一位名叫净真的僧人,想为当地百姓挖掘一口井,来解决饮水问题。他发现九峰山麓水资源丰富,山泉水十分清甜,便在九峰溪流汇合的地方挖了这口井。

但好事多磨,挖井的时候地底下的泥沙一直往上涌,阻碍了挖井的进程。挖井工人用铁条做成铁米筛,压住井底的泥沙,因此得名铁米筛井。

铁米筛井自打好以来,井水长年水质清澈甘甜,遇大旱不涸,遇大雨不浊。如今,虽然家家户户早已通上自来水,但当地居民和爱茶人士,依旧常来此取水。每日晨间、午后、傍晚,来此打水的人络绎不绝,或步行,或踩自行车,或骑电动车,或开三轮车,颇有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感。每个人都带着好几个大号的装水瓶装水桶,井边上,打水声灌水声交谈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

经年累月,铁米筛井源源不断的涌出清甜的山泉,滋润一代又一代人,方形井沿被打水人磨的又平又亮,无声述说着过往的岁月与人事。

梅林深井 孝义永传

方山西麓,小南门外,有条名字极为雅致的路——梅花井路。西与老国道相通,东傍方山脚下。梅花井路的尽头就是浙江永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保存着一口800多年前的古井——梅花井,路便是因井而得名。

宋元时期,方山南麓一带的百姓喜植梅、李两树,每年早春之时,方山南麓至十里铺,路两边梅花盛开,雅致怡人,俗称十里梅林,是台温古道的重要路段,无数名人雅士曾在此走过。宋宣和年间,知县王然在此建造“梅花亭”,供行人赏景休憩。南宋乐清状元王十朋便写有《梅花亭》一诗:

梅花亭

三月离家苦,悠然觉路长。

梅花十里眼,竹叶一杯肠。

诗思贪佳境,眉头记故乡。

江山看不足,回首隔沧浪。

梅林尽头有座梅关,至今尤有遗迹尚存。清代黄岩诗人任肇熊在此留下一首《梅关》:“东去流连野渡边,梅花胜迹尚绵延”。明代中叶,倭寇入侵,十里梅林毁于一旦,时光荏苒,梅花亭,梅关也已不复存在,但梅海中的梅花井依旧坚守于此。

梅花井是黄岩古代名井之一,为南宋淳祐年间黄岩南门郑氏所筑。郑氏家族原为闽中望族,因避乱迁居黄岩(今温岭泽国)。其九世孙分居黄岩城南天长街,建墓园于方山西麓。长年生活于此的郑琳,深知当地百姓取水艰难,也感念于民众对他家祖墓的保护,便出资在方山西麓小南门外掘井,供民众汲水饮用。

甘洌的井水,让当地百姓珍之爱之,郑氏的名声也因此远扬,得到了南宋右相杜范的称赞。杜范欣赏郑氏之德,题名“孝义”,因此这口井便被称作“郑氏孝义井”。又因井在梅林之中,且离梅花亭不远,被当地百姓俗称为“梅花井”。

元代著名戏剧家高明撰写《孝义井记》,颂扬郑氏先人孝义之举,“大井既成,泉清而源深,味甘则色莹。”让梅花井再一次声名远播。

800年时光悠然远逝,梅花井一直不曾干涸。如今,梅花井虽已废弃不用,但作为重要的历史古迹仍旧得到了永宁药业的妥善保护,为之砌了六边形石井沿,并邀请黄岩名书家陈文天先生题写“梅花井”三字,又在井边修建了一座竹亭与井相伴。

时值暮春,黄城的天气正舒爽,暖阳像顽皮的孩子,拨开树叶的间隙,好奇的窥探树叶底下的风景,一不留神就留下了点点光斑。梅花井三字,在金黄的光斑里,显得那样温柔静谧。

仙人福地 水清如许

大有宫初建于南梁,兴盛于南宋,几经风雨,灵秀如初,那些春秋岁月,风霜雨雪更为这座宫观添上几分超然出尘的韵味。在这座灵秀飘逸的宫观之内保存着两口宋代古井——丹井与瑞井。

丹井,顾名思义,乃道士炼丹之井。此井位于大有宫西北侧,井深不足5尺,直径不足1米,据清光绪《黄岩县志》记,井水清澈甘冽,常年不涸。

丹井周围土壤中有“百碎皆方”的方石。说起这方石,那神异之事,不胜枚举,在许多古籍文献、诗词歌赋中均有提及,用方石煮水熬药炼丹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井水中蕴含着方石的特性,水质甘甜不说,长久饮用还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并且,天将雨时,水面转绿,大雨大绿,小雨微绿,甚为奇妙。

古时,大有宫的道长们取丹井之水炼制丹药,如今,道长们仍旧在丹井中汲水泡茶,周边的民众与爱茶之人也时常前来取水。

瑞井位于雷祖殿前,方形的井口直径约70公分,有3米多深,借着外面的光线,可以看到井壁由一块块不大的石块垒成,在井水与阳光的双重作用下,墨绿色的苔藓爬满了井壁,显得生机勃勃。

传闻,雷祖殿前院中曾生长着一种仙树,名曰琪树,吃其果能健身长生,人称吉祥树。“琪花方石洞天宽,千古仙人此炼丹。”“琪树璨璨兮,瑶草菲菲;方石烂烂兮,丹鼎辉辉。”历来歌咏委羽山的诗句中,常将琪树与方石并列,由此可见,琪树的神异,只可惜这样神奇的树不知缘何已经损毁了。

南宋景定年间,王珏、杜文甫、李景文等名士,前往大有宫游玩,听闻此事,大感神奇,便在琪树曾经生长的位置挖掘,想要探知琪树神奇的秘密。他们不断下挖,挖到3米左右,便有泉水涌出。就这样一次兴起的“挖宝”行动,挖出了一口甘甜的井,留存至今。

千百年来,铁米筛井、梅花井、丹井、瑞井历经朝代更迭,风雨侵蚀,在时光里渐渐老去,身上遍布岁月的痕迹,内里却甘甜如初。它们无私馈赠,滋养生命,灌溉五谷,泽慧一个个村庄,一片片土地,也孕育了一种种文化,见证了黄城的风雨变迁,人世变换。

一眼古井,于过去的人们而言,是生命、是生活、是日子,于现在的人们而言,是难忘的记忆,是故乡的标志,是浓烈的乡愁……

来源:黄岩发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