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是古韵悠远、朝气勃发的“千年永宁”;这里,是誉满天下、甜蜜温暖的“中华橘源”;这里,是大气磅礴、活力迸发的“模具之都”。
作为台州的老工业基地,当下的黄岩,正奋进在争当浙江新时代“重要窗口”建设排头兵、台州建设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征程中!
一大早,屿头乡沙滩村的老街上,“阿玲馒头”店里热气腾腾。店主王菊玲和几位伙计正忙着将做好的馒头分装成袋,发往台州各地。这6毛钱一个的馒头,店里一天要卖几千个,一年收入就有几十万元。
此时,在距离沙滩老街直线距离20公里的上郑乡美丰村,村民王天德正在他的中草药种植基地里采挖一味叫菜头肾的药材。正是这个“山里的宝贝”,让黄岩西部这个不知名的小山村富裕了起来。目前,该村中药材种植面积1000余亩,2019年,中草药年产值达600余万元,人均收入光中草药就有4600余元。
一个个致富故事,折射出山区乡村振兴的蓬勃动力。近年来,黄岩致力于实现共建共享,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黄岩人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擦亮三张“金名片” 奋进“永宁江时代”
去年12月17日上午,黄岩区人民政府与中科钢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以“一部、一院、一园、一基金”的“四个一”模式深化合作。一大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和创业创新项目陆续入驻黄岩,为“永宁江科创带”建设蓄积更多动能。
从“东南小邹鲁”,到台州老工业基地,再到“中国模具之乡”,在赶超发展的道路上,当前,黄岩开启了“千年永宁、中华橘源、模具之都”新征程,阔步迈向“永宁江时代”。
眼下,在黄岩城市建设“一号工程”——“官河古道”的施工现场,各项建设正如火如荼展开。不久的将来,这里将蜕变为国内一流的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橘乡儿女可以在城区这条千年“官河”边享受惬意的时光。
随着“官河古道”工程的推进,以五洞桥为核心打造的黄岩都市休闲“新天地”、定位黄岩民俗文化“新地标”的孔庙、36街72巷及其他文脉保护改造工程都将被串联起来。以“官河古道”工程为核心,黄岩正在打造“一心两轴三片区”城市空间布局,即护城河内老城区,永宁江新兴活力发展轴和黄岩传统历史文化轴,以及江口、院桥2个市区融合片区和西部城乡融合片区,以此拉大城区框架,建设大美城区,推动黄岩蝶变发展。
去年11月,浙江省首届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黄岩峰会暨2020年浙江台州黄岩柑橘旅游节开启,不仅再次擦亮了“中华橘源”这张金名片,还将“产业兴橘、科技强橘、文化亮橘”黄岩蜜橘振兴的成果,提高到了农业文化遗产的高度,成为乡村振兴的“金果子”。如今,随着上海越亚黄岩柑橘基地、台州鉴洋湖湿地公园、黄岩云尚小镇、黄岩安然文旅小镇等一批长三角一体化农旅合作开发项目的迅速推进,黄岩正朝着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方向大步前进。
依托传统产业,做好科技赋能,模具之都再次迎来新生。“永宁江科创带”将成为黄岩下一个诞生奇迹和实现梦想的地方。作为重要承载空间的黄岩智能模具小镇,现已入选省数字化示范园区,正在被打造成黄岩高端制造业的核心区。模塑工业设计基地入选省数字化试点园区,五大板块、五大行动的建设,到2025年,这里将成为台州科创大走廊的组成部分。
全面接轨大上海 深度融入长三角
善谋者因时而动,能弈者顺势而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全面推进,黄岩正牢牢抓住这一战略机遇,主动融入、积极推进,努力在一体化发展中率先突破,实现自身更高质量发展,同时力争在一体化进程中融入更多黄岩元素、作出更多黄岩贡献。
去年,黄岩在台州率先出台了《黄岩区全面接轨大上海·深度融入长三角实施方案》,聚焦产业项目、人才科技、城市功能、公共服务、国内外市场等五大重点领域,推动黄岩与长三角地区尤其是上海的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交流,以奔跑者姿态高质量跨入“永宁江时代”。
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中,接轨大上海对于黄岩来说,既是必答题又是抢答题。从促进“浙商回归”到推介农产品,再到深化区域合作共建,近年来,黄岩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频频带队赴上海开展招商推介、合作交流活动,化身“招商员”“带货员”“规划员”,为黄岩的发展不停奔走,实现了工作机制、发展平台、科技、民生、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合作的实质性突破:与同济大学合作,成立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借才引智助推乡村振兴;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合作,成立台州研发中心,实现“上海孵化,台州转化”;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超声医学研究所共同搭建超声医学合作交流平台,加快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我区基层群众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小康成果全民共享
以数字赋能,打造未来乡村。在沙滩村,以数字中心为基础的“善治柔川”平台正在建设中,平台用数字化的形式对网格管理进行升级,创新农村治理方式,实施和合积分机制,把居民的文明指数、民宿店铺的信用评级、游客的文明志愿都纳入该积分,实现农村的绿色互动,营造文明和谐的乡村氛围。着眼于美好生活,黄岩一些乡村还依托于乡村5G基站,建设了24小时共享图书馆、“无杆式”生态停车场、智能垃圾分类箱、自助商店、便民服务自助终端以及公共设施的智能门禁系统,实现全村范围内的“刷脸式”进入、“无人式”销售和“无感式”支付。
去年秋天,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田生科在宁溪镇岭根村种植的160亩柑橘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年,根域限制栽培体系、智慧水肥一体化系统、智慧物联网等一些前沿的柑橘种植技术课题被一一攻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谈献和的指导推动下,黄岩中药材种植基地已遍布长潭水库周边9个乡镇26个村。其中,在宁溪镇白晏村,集科研、教育、体验为一体的黄岩药用植物园已于去年国庆期间开门迎客。高桥街道下浦郑村与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合作,开发彩色米面,建立米面产业园、米面文化公园等,每年吸引了上万游客……在黄岩,产学研结合的招牌越擦越亮,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宁溪镇乌岩头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昔日的不足万元,变成了现在人均年收入31000元。
去年10月底,高校教授在乌岩头修复、复兴古村的能人带动模式,被列入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之一;乌岩头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千万工程”的学习案例;沙滩村被列为当代中国村庄发展研究的浙江样本,2018年成立的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11名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和21名“乡土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已吸引来自全国31个省份的近2万名考察、培训学员,黄岩的乡村振兴模式走向全国。
基层治理现代化 百姓更有获得感
基层治理现代化,管理才能更高效。近日,在南城街道山前村,一幢幢小洋房式的安置房完成竣工,有望入住漂亮新房的是劳动南路南延工程的125户征迁户。仅用短短的12天时间,征迁户签约率就达到了100%。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多年来该村始终坚持“三化十二制”的治村之道。在山前村,干部带头、党员齐心、村务公开、村账明白、村庄美丽、村民和谐。
2004年,《黄岩区村级管理“三化十二制”实施细则》出台。当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黄岩调研基层组织建设,就对“三化十二制”予以充分肯定。
十多年来,黄岩历届区委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一以贯之坚持和完善“三化十二制”,先后进行了4次大的修订和完善,形成了新时代村级治理“三化十二制”。
在“三化十二制”的引领下,黄岩区各项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无论是美丽乡村建设,还是行政村规模调整、低收入群体增收以及薄弱村消除等工作,黄岩总是走在前列。村级治理“三化十二制”被评为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之一,入选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100例,两次被评为全省组织系统特色工作,入选省委组织部编选的全省干部学习培训教材《新浙江现象案例选》,被台州市委组织部发文推广,成为黄岩党建工作的一张“金名片”。
同时,近年来,黄岩以“最多跑一地”改革为牵引,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促进社会和谐。
黄岩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整合综治工作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345政务咨询投诉举报中心等21个中心、平台资源。法院、信访局等12个部门的业务科室入驻,多部门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在乡镇一级,黄岩还打造了集“中心+人民调解”“中心+巡回法庭”“中心+雪亮工程”“中心+心理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乡镇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形成区乡村三级联动的金字塔形矛盾化解模式。
矛调中心自成立以来,累计成功调解案事件26821件,其中区中心调解9809件,占比36.58%。全区信访登记四级走访2020年同比下降30.9%-32.3%。区法院民商事及行政案件收案数2020年同比下降6.04%-26.7%,取得明显成效。在探索县级平台建设上,黄岩正走出一条“线下一站式、线上一体化、区乡村联动”的特色发展之路。
来源:今日黄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