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330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城事] 在台州,古人是如何祷雨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8-9 09: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林齐民祷雨处——温岭城南的寒坑龙潭。 林啸 摄


“方城遗献”记述林齐民祷雨事件

古人相信,天不下雨是神灵对地方不满而薄示惩戒;理学家则认为人的理念能与神灵相通,因此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求神祷雨之事。

今天,气象卫星在天上盘旋着,日日报告着上空云层、预测雨晴,对以下这些事可能就不太相信了,而这些事却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

□王英础 文/供图

如果龙王不下雨,他就跳入潭中殉身

林齐民祷雨的故事在台州就广为流传。

林齐民,太平北山人,名公冶,齐民为字。兄弟五人称“林氏五民”,算得是太平的名人,他与临海林公辅交往十分密切。

清朝乾隆年,太平进士戚学标撰《台州外书》,载其事:“林公冶,字齐民,号橘隐,黄岩人,世居泉溪,弟兄四人皆有文名。洪武初,岁大旱。公冶素服草履,率里人匍匐至寒坑潭祈祷,为文告神:若不雨,请身死潭中。祷毕,水中若见异物出,大雨随至。邑人作诗美之,潘松溪(潘择可)为序,王原采(叔英)、方正学(孝孺)皆有跋。”

祷雨是十分虔诚的,不仅穿素衣、草鞋,还一步一拜到达寒坑。在水潭边发誓愿:如果龙王不下雨,他就跳入潭中殉身。于是,潭中出现异物,雨随之而下,这异物可能是鲵鱼类的东西,被视作龙王的化身,象征着龙王被感动,于是雨下了。

这一幕之后,肖泉村的潘择可发动花山九老等诗人撰文歌颂,他们纷纷赞颂齐民的义举,潘择可亲撰《题林齐民祷雨卷》,托王叔英到临海府学,请名人题跋、作序,于是林公辅、方孝孺、王叔英均被发动起来了,方、王均为题跋。

齐民之友林公辅作《林齐民祷雨有感序》称:洪武十三年(1380)夏六月不雨,“禾苗就槁,民将散矣”。林齐民说:我就居住在乡里,如因旱而没有收成,民心惶惶,我怎可忍心而不加体恤?于是率民众去寒坑潭求雨。

潭旁陡崖峭壁,连樵夫也不敢攀爬,林齐民无惧无畏于潭边默祷,其虔诚感动了神灵,天降甘霖。林公辅认为,与天地相通,就可感动日月星辰,招风唤雨。他说:“古之人能感天而天应者,岂无自而然哉?其处于心浑然一致,与天地相流通,与万物相终始,故其动静呼吸间,有足以感日星、召云雨者矣。”

王叔英也虔诚信奉“天人感应”,认为人的精诚之气可与天相互流通、感应:“盖人之气与阴阳造化之气,常相流通,此感彼应,吉凶各从其类。”

两件祷雨的旧事让人印象深刻

潘从善让方孝孺为祷雨诗集题跋,王叔英则充当了信使,他家在亭岭,邻肖泉村。

方孝孺、王叔英均认为信诚可通灵,他们为什么又如此相信祷雨一事?原来,洪武初有两件祷雨的旧事,让他们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其一,洪武六年(1373),方克勤虔诚祷雨,感动神灵而下大雨。其时,朱亮祖率军船北征,经过济宁,河道淤积致军船不可通行。于是,责令知府方克勤立即发动民工浚河。知府面对军令难以违拗,为了避免募民夫浚河而扰民,方克勤默祷上苍求雨,终于河道水满,军船得以通过。祷雨这事方孝孺能不信吗?其时,方孝孺随父在济宁,同时认识了父友潘择可(字从善,号松溪),潘十分赞赏方孝孺的才华。

其二,温峤郭樌任饶阳县令时,焚龙像而虔诚向天祷雨,不久即降甘霖。

郭樌是个勤政爱民的县令。洪武四年(1371),经同里御史李时可推荐,任饶阳知县。洪武五年(1372)夏旱,民众聚龙像祷雨。郭命焚烧龙像,他秉诚默祷,果然天降大雨,平地水深一尺(默自诚祈天,即大雨尺深,民益惊信)。

郭樌为百姓做了无数好事。洪武六年(1373),“旱蝗荐作,民食木皮草实”,旱灾加蝗灾,民众何以为生?郭樌独个上奏灾情,朝廷下旨对饶阳赈灾,恩泽旁及其他县。郭樌甚至抵制省里的不当命令,根据郭樌的奏章,朝廷廷议予以取消。郭樌劝农桑,兴学校,均田赋,平力役,表节义,毁淫祠,境内大治。其时,军中登记民间驴匹作运输工具,郭樌称民倚畜力养家给食,于是停止登记。郭樌被免职原因是受堂兄郭仁本(刘仁本)牵累,仁本是方国珍的幕僚,在庆元(宁波)兴修水利、筑海塘、建学府,仿兰亭雅集与文士赋诗唱和,为朝廷组织漕运粮食到大都(北京),明初被朱元璋鞭背而亡。郭樌罢官后,巡察官在途搜查行李,仅有自著《易说》《诗文稿》及爪发一束。朱元璋嘉奖其清白,赐纱幞、银带、宝钞。

调任县令头等大事就是祷雨

于是,王叔英在九真山祷雨一事,就顺理成章了。

洪武三十一年(1398)初,王叔英从德阳教授任上调任汉阳县令。任上所做一件大事,就是祷雨。是年二月至五月大旱。王叔英在九真山祷雨,迎来甘霖,雨下不止。王叔英深研《尚书》《易经》等经典,理政深得民心,他绝食而祷告神灵,雨随祷而下。更神奇的是,祷雨而下个不停,又祷告神灵停雨,随即雨停。(岁旱,绝食以祷,立应。既雨不止,祷即霁)

祷雨处在汉阳九真山,今山腰处仍有祭坛遗址。

《求雨文》以地方官名义,求告风云雷雨之神、山川之神、城隍之神。王叔英称其时“官多役众,大困于差徭”。历三月未雨,再不雨,育秧之时已失。百姓秋而无获将何以为生?民命生死之机,他不能见死不救。他还指责神灵“视其民失所而不之救,岂非神之羞乎?”他告诉神,如欲警罚县令,就不应祸及百姓。他说,自己任县令不久,如果神以为县令能安抚百姓,就赐雨;如果县令有害于百姓,应诛罚至县令身上。神不赐雨,自己宁愿减食。如果六日内不雨,他就绝食、绝水,实在不忍心让老百姓失农时而饥死。

五月二十三日祷雨,当天降大雨,连下三日。

二十七日又请神止雨,《止雨文》说,下雨三日称霖雨,是有益的。而雨下太过就成灾,未收的麦子腐烂而不可食;田水满溢,秧也不可种。当晚雨止,全县人民莫不欢喜。“祈(祈求)雨而雨,祈晴而晴,感应之速,捷于影响。”有人表示不以为然,以为只要有爱民、忧民的心,就可与神灵相通。(求神可致感应,以爱民为心,忧民为志,就可交于神明。)

《谢雨文》把祷雨归功、归德于神。王叔英不追求祭礼的丰盛,称“虽有牺牲不足以为谢”。他发愿,以勤民为职、恤民为务。

他所作的求雨、谢雨、止雨的文章,在嘉靖、万历《汉阳府志》均全文记载。

前辈的祷雨事实,深刻影响了后代。

明成化年间,谢铎撰《方岩诘龙文》求雨。

成化二十二年(1486)五月,应大溪百姓所求,谢铎设奠祭告方岩大灵湫龙神。此前其叔谢省已求过雨,方岩自去年十月至今不雨,历八个月,旱情更加严重。谢省率里人致祷于方岩龙,祷雨三日,龙应了些许的雨。

祭文不比平常,不是求而是责问龙。龙变化不测,“或潜或见,或跃而渊,或飞而天”,其职责“嘘云以雨”,泽润万物。遇大旱必祷告以求龙,祷告后很少不应验。人们以为龙神吝于施舍,一定要再三恳求后应验。再三祷雨,虔诚祭拜,还是没有大雨。谢铎扶病而起,向龙诘问:龙是神物,应当没有欲望,但方岩龙“必待民之求而后应,不几於有欲乎?”龙如有欲望私念,人们就可以得而玩之,龙就称不了神。

其实,谢铎并不信求雨,而居乡高官如不顺民意,要被人唾骂,谢铎只得勉为其难而出面。谢铎后来通过僚友为百姓求得赈济。

祷雨成县令职责,实为面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之举

晋岙毛氏宗谱记载的一件祷雨大事,几乎形成动乱。

晋岙有碧白二龙潭,一遇旱灾,附近十三个村村民都到此祷雨,如天依然不下雨,县令必须亲到龙潭祷雨,一切供应由附近民众承担,官则长驻于此。

道光年间,一年秋大旱,村民数千至城祷雨,赵县令避而不见,民众哄闹至县衙,县令命令闭门,数人被关在衙内。祷雨的民众气势汹汹要捣毁县衙,负责军事的参军点兵救县衙,诸乡绅均瞠目而手足无措。此时,毛礼园先生出面说:“众怒难犯,如是必激成大变。”他急令拆县署墙壁而进县衙,请县令释放数人,民众方散。晋山龙潭后为阖邑祷雨之所,每当大旱,县令亲到龙潭致祷。

清末,梅溪王氏到乐清大荆山里投潭献身求雨,县令颁发了牌匾。

至二十世纪70年代,温岭依然有人组织到永嘉山里求龙行雨。所以,在旧时,祷雨实在是人们无法抗拒自然灾害所采取的无奈之举。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20-8-9 14:41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投潭献身求雨,66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0-8-9 16:53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0-8-11 11:38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说殉身求雨殉身者必须戒荤沐浴,不然会导致大雨淹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0-8-11 11:41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早先听说黄岩划岩山龙潭也有人殉身求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0-8-11 11:44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还听说过说行街求雨时求雨者一边行一边呼:龙王爷行雨哦  龙王爷行雨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