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大树正在介绍广东韶光南华寺万佛塔模型
他从一名普通泥水匠,变成古建筑工程界的一棵参天大树;他从只会砌墙修瓦的古建筑匠人,蜕变为有着创新设计想法的业内大师。他就是临海市古建筑工程公司总工、高级工程师黄大树,今年72岁,是土生土长的临海人。他从事古建筑修复保护近半个世纪,团队足迹遍及中外多国多地,为我国的古建筑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了贡献。
一次偷师学艺与古建筑结缘
1978年,一次机缘巧合,黄大树与古建筑结缘,此后他大部分时间在与古建筑打交道。
当年应国家要求,宁波天童寺开启修复工程,当时黄大树是生产队里的一位青年农民,学过泥水工手艺的他听闻这一消息很心动。
“当时在生产队干活一天只能赚4毛钱,宁波天童寺泥木工匠一天工钱就有一块二。改革开放了,有赚钱的好机会,谁都不愿错过。”黄大树回忆,当时,他听到这一消息,立即只身赶往宁波天童寺。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天童寺的修复工程不是普通的砌墙打灶之活,这么专业的手艺他根本干不来。黄大树心想,既然都来了,那就先逛逛再回去。没想到,他无意中看到寺院外很长的围墙因年久失修破倒严重。
“因为会干砌墙的活,我就回去找工程指挥组,最后争取到修葺寺庙围墙的活。然后转天就赶回老家组织了18位工友,一起到天童寺干活。”黄大树说。等他们动手时却发现这活不简单,“修围墙不单单是砌墙,也需要盖瓦挑线,做脊堆塑,正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必须了解掌握古建筑修复的专业知识。”
于是,黄大树趁着其他工人中午下班的时间,偷偷爬到老工匠指导修复的古建筑屋顶“学艺”。他把砌好的砖瓦拆掉又拼回去,如此循环往复地研究。当时正值炎暑时节,中午室外的气温高达40℃,黄大树每天利用两三个小时的午休时间,搭积木式地练习手艺,晚上下班后也继续回住的地方练习,直到把技术吃透。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大树等人修复的围墙节约原料、工程优质,他认真好学的精神也得到了工程指挥组的好评。此后,他们又承担了寺庙的大雄宝殿、藏经阁和钟鼓楼等处的修复工程。于是,黄大树又从临海召集了一些同行伙伴,组成了一支27人的临海古建筑小分队,全面承担寺院泥木工的修复工作。
一颗好学之心成就业内领先地位
对黄大树来说,他接手的每一项工程都是学习的过程,都是技艺成长的必经之路。
天童寺的修复工程让黄大树出师告捷,一战成名。当时,黄大树顺势组建了临海古建筑修建工程队,随后又承担了位于宁波的阿育王寺西塔(下塔)的修复工程。
“这座塔是元代的汉式建筑,七级六面,楼阁式砖木结构,通体用砖砌叠,塔内能沿台阶逐级上到顶,这种元代的汉式塔在国内留存极少,修复施工难度较大。”黄大树说,为了掌握更多古建筑相关知识,他经常去各大图书馆、书店翻看古建筑书籍,查阅资料,还会向老师和一些古建筑专业人士请教,希望把古建筑修复做到完美极致。
实践长才干,铁杵磨成针,黄大树顺利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元代宝塔的首次成功修复,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保存了一个先进范本。
此后,黄大树的古建筑工程队名声大振,国内不少修复古建筑的重任接踵而来。他还承接了不少国外古建筑修复工程,在马来西亚、尼泊尔、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留下了足迹。
1985年,黄大树受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和湖州市的委托,承担我国重点项目湖州飞英塔的修复工程。这是国内罕见的“塔里塔”,是全国最复杂的宋代砖木结构古塔珍品。1995年,他们在马来西亚槟城修复了南洋首富张弼士府邸——东南亚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清代中国园林式四合院住宅。1997年,黄大树团队受我国政府派遣去尼泊尔蓝毗尼建造中华寺,这是迄今为止我国以国家名义在国外建造的唯一一座寺院,成为中尼宗教文化交流的标志。
一身肯干精神,一颗好学之心,让黄大树从建筑匠人一步步蜕变成杰出的古建筑人才,用巧手复原中国古建筑,传承、弘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
一个创新想法成功尝试超前设计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货真价实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黄大树与古建筑相伴40余年,对古建筑感情尤甚,对古建筑修复工作也是一丝不苟。他认为,古建筑修复一定要体现其原真性,不仅要“量身定做”,还要质量到位,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对待。
黄大树对于古建筑修复工作的较真劲儿,被大伙儿戏称为“多管闲事”。他严格要求自己,也决不姑息他人“豆腐渣工程”的作为。他对待工作的执着和认真态度,被人称赞是“古建筑工程界的一棵参天大树”。
踏上古建筑修建的道路后,黄大树不但好学,而且勤思考,几度创造性地发明修复新技法,在国内外各式知名古建筑中成功应用。
近日,黄大树正在着手指导他亲手设计的广东韶关南华寺万佛塔的建造工程。黄大树的传统高塔建筑设计,经过中国抗震研究所和中科院建筑研究所的周密验算,成功试验,通过国家顶级专家的周密论证,批准施工建造。目前,这座塔经过2年时间已建了80多米高,预计明年年底完工。待塔建成后,这将是中国建塔史上的传承创新之作,填补了国内超高层砖塔研究的空白,也将成为世界佛教界的中华第一高塔。
“根据我国建筑规范标准,不设钢筋混泥土柱梁而按传统做法的砖砌建筑最高只能30米。我觉得这个标准不合理,历史上宋朝就有80多米高的传统砖塔,如今科技进步,应该‘更上一层楼’。”黄大树说,这座108米高的传统砖塔,采用中国传统建材和传统施工工艺,实现了中国建筑设计规范的“超前设计”。
如今,早已进入退休年纪的黄大树仍整日以办公室为家,还经常为了古建筑工作各地奔波。
来源:台州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