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分类作为服务民生、提升城市环境卫生的重要抓手,也是创造社会环保氛围的最佳方式之一。
近年来,黄岩区紧紧围绕“全面覆盖、提升质量、促进减量”的目标要求,加强政企联动、社区联合、全民互动,全面有序地推动了城区垃圾分类系统建设。
“桶长”指导垃圾分类、投放清运“一条龙”服务、智能监管配套专项督察、全民参与助力环保氛围……未来,亮点频出的“黄岩模式”将给垃圾分类碰撞出更多全新的火花。
源头减量
志愿“桶长”定时定点督导
每天傍晚6点钟,郑慧都会来到黄岩书香园小区27幢的智能二分类垃圾桶旁,等待业主们前来投放垃圾。不过,穿上蓝色马甲的她,现在有了一个统一的身份——垃圾分类定时定点志愿督导的“桶长”。
“这个‘桶长’是指在固定智能二分类垃圾桶旁,定时定点督导、帮助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志愿者。”黄岩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黄岩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部分居民并没有养成很好的分类习惯,小区垃圾桶内混投错投的现象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善。“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实行了‘桶长’制,从源头引导市民进行正确分类。”
据了解,自今年5月份起,“桶长”制开始在黄岩的多个小区进行试点。通过招募,无论是物业保洁员、社区网格员,还是小区离退休干部、义工志愿者等人员,都可以成为“桶长”。每天早上和傍晚两个居民投放高峰期,“桶长”都会到固定的垃圾桶点位进行督导,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并指导居民如何正确投放垃圾,调动居民的分类热情。
截至目前,“桶长”督导行动已开展76场,试点小区分类准确率节节攀升。
“除了‘桶长’制以外,我们还打造了线上、线下两个回收平台,集中解决旧家电、旧衣服等不好处理的物件。”该负责人介绍。
通过支付宝搜索,在全市首个线上旧物回收平台“E丢丢”上,市民可按流程提示选择好上门地址、上门时间,等回收员上门称重并按价回收。目前,全区107个小区已全面推行该项服务。线下,黄岩区在50个小区设置了60个衣物回收箱,供市民集中投放,入户回收活动也在定期进行中,争取做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当下,区分类办已发布《禁止大件垃圾进入填埋场的公告》,11月15日起,大件垃圾严禁混入生活垃圾填埋,由收运公司运往埭东大件拆解中心破碎处置。“我们会继续规范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的投放和收运渠道,探索多途径实现各类垃圾‘分类分流’,真正从源头提升垃圾分类和处置水平。”
系统高效
分类投放、收集、清运、处置“全链条”
督查保证
一日一巡查,一月一考核
“在黄岩,垃圾分类就像‘一条龙’服务一样便捷高效。”介绍本区的这个工作大亮点时,黄岩区垃圾分类办负责人概括得非常简洁。而事实上,这个形容一点不夸张。
据了解,自去年8月黄岩全面启动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循环经济一体化项目以来,如何做好垃圾分类的系统建设一直是工作的重点。为了做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黄岩区在前端、中端和末端3个重大环节都进行了全方位的考量,出台相应措施。
前端投放要求“标准化”。“简单来说,就是给有需要的地方都提供好四分类垃圾箱设施,先让市民有这个分类的意识。”该负责人解释道。在这个环节上,黄岩共投入智能分类设施680组(包括智能四分类设备87组、智能二分类设备297组),普通分类设施2122组;完成了105个小区、74家单位、55所学校的垃圾分类点位改造,并且做好了区里所有大型商场超市、银行、国企和车站等场所分类设施的规范投放。
在中端收运环节,集中运输的垃圾经常伴随着难闻的臭味,有时不小心还会滴漏出来,非常麻烦。而黄岩区力推的垃圾分类“直运模式”就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以途经嘉丽阳光苑小区的垃圾运收车为例。原先由物业先把垃圾运往中转站,再用该运收车运往垃圾填埋场,过程中也不区分类别;现在,这辆运收车相当于城市公交,沿着固定的收运线路前进,分类的垃圾在固定站点等候正确的车辆“上车”,并被运送到相应的垃圾处理厂“下车”。这样一来,取消了垃圾在中转站集散的环节,运输过程中因抛洒滴漏造成的二次污染也有效减少了。
精细化处理各类垃圾则是末端处置的必要环节。“对于易腐垃圾,我们采用了‘集中+分散’处置模式,建设了2座日处理量约26吨的餐厨垃圾集中处置中心和7个日处理量约5吨的分散处理点就近处理。”该负责人说。另外,今年7月初正式投入运营的台州市首家智能分类生态运营中心,集易腐垃圾处置、大件拆解、有害暂存和可回收分拣功能为一体,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和综合处理效率。
据悉,截至今年10月,黄岩区已打通分类投放、收集、清运、处置“全链条”,建立省级示范点位33个,市级示范点位84个。
百花幼儿园发动学生制作各类环保艺术品;中心幼儿园根据学校整体氛围设计具有学校特色的宣传栏和背板;锦江小学组织垃圾分类手抄报比赛,展出优秀获奖作品……10月21日至22日,黄岩区城管委办的考核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27所学校近期的垃圾分类考核表现。近阶段,不少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各项垃圾分类主题的创意活动,亮点频出。
这是黄岩区开展“一日一巡查,一月一考核”后的常态。
“垃圾分类是一个关系到家家户户的大项目,也是今后需要常态化的行为准则。”黄岩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为了带动市民的分类积极性,推进垃圾分类普及教育,该区启动了垃圾分类长效督查机制,旨在以督查促整改、以整改促落实。
据介绍,督查的重点主要是基建设备安装、分类分拣质量、人员上岗情况、分类收运情况和宣传氛围营造等相关内容,范围广泛。而负责专职督查的队伍“来头”也不小,16名督查员涵盖了黄岩区城管委办工作人员、分类办成员、物业管理单位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等不同岗位。
“我们将黄岩城区范围内的105个小区、74个机关单位和55所学校,划分成五个片区交叉督查。机关单位、学校内部需要了解垃圾分类知识知晓率和分类准确率,在小区中还会随机抽取居民进行现场提问。”该负责人说。
督查现场,东城街道中心小学正在组织垃圾分类自我检查活动。对于四分类垃圾桶,学生们在逐渐接受和形成习惯的过程中,他们娴熟的分类方法和到位的分类意识,让督查员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除了人为的专项督查,黄岩区还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智能监管平台。它可以通过数据监测中心和车辆监管中心,科学高效地对垃圾分类项目进行监管;或者通过高空瞭望镜头,查看全区路面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投放和分类运输等情况,提供给督查人员实时的信息。
“我们每次都会汇总督查结果,形成督查通报,第一时间反馈给第三方服务公司、机关单位、学校和小区,要求及时查摆问题,整改回复。”该负责人说,“通过红黑榜的形式,我们也希望鼓励更多的机关单位和个人自觉履行垃圾分类的义务,投入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新时代生活理念中来。”
全民参与
学生群体成了垃圾分类的先锋
“书本是可回收物,笔和橡皮是其他垃圾。”
“以前只知道要将塑料饮料瓶扔进可回收箱里,原来还要先把里面的饮料倒掉……”
“那请问,包课本的书皮是什么垃圾?”
……
新学期的第一周,黄岩区“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的第一站走进了黄岩区实验小学。570名一年级小学生们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课程,并纷纷争做环保小卫士。
“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黄岩区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黄岩区开展垃圾分类活动以来,这样的宣教宣讲活动不胜枚举。全区105个小区、74家单位、55所学校已开展垃圾分类社区(小区)“八进”宣传4200余场,学校、机关单位、医院宣传活动330余次,入户宣传403次;每季度定期开展大型垃圾分类主题宣传,举办“森林的呼唤”再生资源回收行动、“城市趣乐园”垃圾分类嘉年华等大型宣传活动43次,参与人数35000余人。
“在这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群体非常关注。”该负责人解释道,学生的个人习惯处于正在培养的阶段,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因此,把垃圾分类的意识教给每一个孩子,就是在为全社会环保氛围的养成培养苗子。“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这个群体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垃圾分类宣教活动。”
据了解,去年8月份至今,黄岩垃圾分类办先后开展了“垃圾分类绿色之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市民城管日主题活动、体验参观智能化垃圾分类处理流程、前端模拟投放等有针对性的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很多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正确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还会积极督促身边的同学和家长也参与其中。在黄岩,这些成效有目共睹。
但关注学生群体并不意味着忽视其他人群。目前,黄岩已建成向所有市民开放的垃圾分类宣教基地两所,在建垃圾分类体验馆一家;同时,黄岩区垃圾分类办与黄岩农商银行合作,打通社保卡与积分卡,建立了“垃圾分类环保驿站”。市民只需手持社保卡,即可刷卡投放易腐垃圾和可回收物,获得可兑换物品的相应积分。下阶段,该卡还可用于“十足”便利店消费,垃圾分类积分可直接兑换现金使用。
离开了广大市民的参与,垃圾分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接下来,“政府+社会、物业+市场”模式将继续发挥作用,发动部门、街道、社区、物业及广大市民,营造全社会讲分类、懂分类的良好环境,共同为垃圾分类助力。
来源:台州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