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24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1958年:黄岩成为全国首个粮食亩产上纲要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9-25 09: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1958年:黄岩成为全国首个粮食亩产上纲要县



当时农民在播撒种子


1958年, 黄岩粮食亩产(按粮食耕地面积计算)上纲要(400公斤),成为全国首个亩产上纲要的县。
黄岩,史称“稼穑之利甲于一州”之地,气候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合多种作物生长,有着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素有“温黄熟、台州足”之美誉。但在解放前,由于残酷的封建剥削和频繁的战争破坏,黄岩的农业发展极其缓慢,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经常不是涝灾就是旱灾,靠天吃饭,粗放耕作,农作物产量低。广大农村长期处于原始封闭状态,劳动人民饥寒交迫,“糠菜半年粮,年年闹饥荒”,在贫困线上挣扎。
新中国成立后,黄岩通过耕作制度的改革、品种改良、科学管理、水利保障,农业生产不断发展。1957年,黄岩县成为全省第一个粮食亩产超《农业发展纲要》的县,被国务院授予农业先进县称号。1958年,黄岩粮食亩产(按粮食耕地面积计算)上纲要(400公斤),成为全国首个亩产上纲要的县。1964年成为全国首批粮食亩产千斤县之一。
根据县委的调查统计,当时全县每亩平均粮食产量为八百零九斤,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前的1952年增产百分之三十九点九;比1956年增产百分之十一点一。全县出现了不少千斤社,并有九十七亩土地创造了平均亩产一千五百斤以上的高额丰产纪录。



参加水稻万亩丰产方现场会议的人员在黄岩考察


黄岩获得高额丰产的一个原因是,当时黄岩开展了兴修水利运动,战胜了自然灾害。据悉,黄岩滨海环山,常年受着旱、涝、风、潮、洪等自然灾害的侵袭,所以历年粮食产量很低,农民生活很苦。解放后,县领导上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工作,每年以很大的劳力、资金投放在兴修水利上,光在1957年就兴修了大小水利工程一千三百四十五处,投入民工一百六十二万工,增加了蓄水量八百五十万公方,使全县农田平均提高抗旱能力八天左右。由于大力兴修了水利,就为大面积地改变耕作制度创造了有利条件,几年来大面积推广了单季改双季、间作改连作、一熟改三熟和麦草(籽)间作。
此外,增积土肥和选换良种也是黄岩增产关键所在。该县绿肥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也连年增加。全县1957年水稻良种推广面积已达百分之九十左右。
1964年,黄岩实现早稻品种矮秆化,粮食亩产521公斤,成为全省第一个粮食亩产千斤县。1965年全县柑橘总产量3515万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黄岩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自原院桥区店头公社率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至1978年底,黄岩粮食总产量达到4.17亿公斤,平均亩产超“双纲”,达到816公斤,成为全国第一批、全省第一个粮食亩产超“双纲”的县。



1957年11月28日,浙江日报报道《黄岩县实现“八百斤”》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