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24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城事] “衣”路走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9-24 10: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1987年的浙江省台州绣衣厂。本文配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张士友老人收藏的布票。

五六十年代,布票金贵

临海市民陈女士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她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初,人们的穿着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特色,男人穿前面对襟的短衫、长裤,女人穿侧边开襟的短衫、长裤。

后来,人们穿起了制服,大街上满是黑色、灰色、蓝色的服装——男士多穿着正统的中山装;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也叫“列宁装”,则成了女性青睐的时装。曾经风靡的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一度消失了。

计划经济时代是凭证供应的年代。1954年,棉布实行统购统销,购买渠道以国营百货商店与供销社为主,布票单位从1寸到10尺不等。家住路桥的84岁老人张士友回忆,“粮票一个月发一次,布票更金贵,一年就只发一次,非常紧俏”。

人们生活节俭,服装大多是自己家里做的,比如“穿的布鞋,从鞋底到鞋面都是奶奶做的。”“给小孩做一条新裤子,买了白色棉布料再把它染成黑色,孩子长个了,就在裤脚接一节,一年加一节,一条裤子能穿很久。”

家住临海的谢女士回忆,自己小时候,每到过年,家里都会花几块钱请来裁缝为所有人做新衣。“像冬天穿的棉袄,里芯和外层的罩衫是分开做的,只有罩衫会每年换新。”

不仅如此,一件棉袄还得兄妹轮着穿,“‘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是老三。’穿的时间久了,衣服里面跑出来的棉絮都发黄了”。

七十年代,时尚风向标变了

进入七十年代,化纤布料“的确良”风靡全国——用这种布料做的服装,不皱、不褪色且时髦洋气,受到人们追捧。虽然“的确良”不用凭布票购买,但价格要比棉布高出很多。

那时,除了“的确良”,在穿着上人们崇尚“不爱红装爱武装”,绿色军装、假领子也是流行的风向标。“假领子”,就是保留了衬衣的上半部分,披上外衣后,起到“里面穿了一件衬衣”的视觉效果,还节省了布料。

尽管服装的时尚风向标已经有了变化,但那个年代,大部分人的穿着仍旧保守。57岁的温岭人伍女士回忆,因父亲在舟山驻军,她的青少年时期只在暑假能随家人回到台州,有一年暑假,她穿了一件连衣裙出门,感受到了许多人投来的异样眼神。

改革开放,自由市场开启

改革开放潮流涌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类生活物资充裕起来。1984年,国家不再发行布票和絮棉票。

临海市民谢女士最大的感受是,做衣服的布料开始丰富起来。夏天,可以买印度绸、乔其纱,做一身飘逸的裙子;冬天,臃肿的棉袄不再是单一的选择,姑娘结婚会去扯毛料,做几身外套当嫁妆;消失多年的西装、旗袍,开始重现市场。

据《台州市志》记载,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的吃穿住用开始向多样化、高档化发展。书中附有《临海市城镇居民和农民家庭生活调查选录》表格,其中,在人均生活费支出中的衣着一项显示:1981年,居民为60.35元,农民为25.88元;1985年,分别为95.28元、30.47元;到了1990年,为167.40元、38.24元。

随着市场放开,消费者开始追逐“品牌”——买衣服,要么去服装市场,要么进品牌专卖店。70后椒江市民杨先生回忆,那时候,年轻的男性会以拥有一件梦特娇T恤为荣,价格要五六百元一件,下身再配一条牛仔裤,脚上穿一双阿迪达斯运动鞋或是老人头牌皮鞋,就是最完美的装扮。

互联网时代

服装消费渠道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购买服装的渠道也发生了变化——网络购物成为主流方式。

晚上临近7点,27岁的温岭人王晓洁打开淘宝APP,发现自己关注的某网红店的新款服装即将上架。

一周前,她观看了这家店的新品直播,已经做好了购买打算。6点59分58秒,王晓洁迅速刷新购物车页面,点击购买键后迅速付款。一番操作后,当她重新浏览新品页面时,发现热门款式的服装已经出现了断码或者售罄的情况。“这家网红店里的衣服比较符合我个人的品味,也不用担心撞衫问题,所以虽然热销款不好抢,但我还是习惯在网上买衣服。”

除了衣服,王晓洁穿的鞋子也几乎都是从网上购买的,“选择多样,价格实惠,不满意还能退货,非常便利”。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