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百晓 发表于 2024-8-16 09:55

沙埠——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一、沙埠,沙川上的埠头

出黄岩南门往西南方向十公里处,有座千年古镇叫沙埠,环绕古镇的美丽溪流叫沙川,沙埠,即是沙川上的埠头。

沙川是西江河的上游,源头在太湖山。太湖山因山顶有火山湖泊而名,峰峦叠翠,云雾缭绕,美若仙境。两条山溪分别从太湖山南北麓顺势而下,今南岙溪上建了水库,湖光山色,景致宜人。

南、北岙溪在沙埠吕白洋汇合后,曲曲东北行,中有霅溪水注入。沿霅溪行百余米即到金余村。顺着路口“青瓷村”的指示牌南行,但见前方旷野平川,紫云英铺满田畴,阡陌交错,秧绿菜黄,溪流汩汩;见前方旷野平川,阡陌交错,溪流汩汩,秧绿菜黄,紫云英铺满田畴;近山葱绿欲滴,远山苍茫如黛;组成巨幅天然山水画轴。

在那四周环抱的凤凰山、竹家岭、下余山等积翠下面,掩埋着曾经的喧嚣与繁华,一块块“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沙埠青瓷窑址”石碑背后,隐藏有曾经的灿烂辉煌。唐宋年间这里曾烟囱林立,青瓷遍地,工匠们忙于劳作,商贾往来如织,一派繁忙景象。

民间流传一个悲壮的故事。北宋年间,沙埠前村岭西边山脚下的万善堂住着一陈姓家族,家有八子一女,分别掌管九座青瓷窑。他们烧制出来的瓷器,因工艺精湛、器形精美、色泽润泽而闻名遐迩,一时商贾云集,专为他们而来。每当起火烧窑,九座瓷窑升起九股烟柱,随风旋转直冲霄汉,恰似九条青龙曼舞,景象壮观,乡人称之为“九龙透天”。后遭奸人妒恨,被诬陷意图谋反,朝廷派兵前来捉拿陈氏兄弟并欲灭其九族。得闻消息,为了不连累亲族,兄妹九人集体投河自尽,全村老少得以保全。自此沙埠的瓷窑便渐渐衰弱,最终荒废。

二、千峰翠色沙埠窑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是晚唐诗人陆龟蒙的诗作《秘色越器》,诗中“千峰翠色”是对青瓷的生动描写。沙埠窑青瓷正是越窑系的重要产地之一,经过考古工作者的多年研究,近年终于揭开神秘面纱,以其耀眼的光芒惊艳世人。

以沙埠为中心方圆十几公里内,青瓷窑址星罗棋布,竹家岭、凤凰山、下山头、窑坦、金家、下余、瓦瓷窑、秀岭等都有厚厚的堆积层。从已发掘的凤凰山、竹家岭等地的考古出土遗物来看,文物器形种类繁多,有壶、瓶、罐、盘、碗、熏炉、佛像等,以及当代人不识的奇异器物等。造型端庄古朴,纹饰简练豪放,釉色淡雅莹润,纹饰灵动生气,可谓精美绝伦,巧夺天工。

竹家岭村原名廿四都村,随着竹家岭窑址的大面积开采,名声大振,“青瓷博物馆”供游人参观和制作体验,人气兴旺,山脚有公路直通路桥、温岭等地,交通十分便利。

黄岩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就有6件。专家们认为,沙埠窑南北方陶瓷文化融合的产物,在我国陶瓷业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对于探讨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瓷器的年代和产地等,具有重要推动意义。也即是说沙埠窑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

三、青瓷是这样运出沙埠的

上古时期,沙埠尚处在海洋之中。唐宋时期这里是大片的沙涂,溪流纵横,人烟稀少。曾几何时,勤劳的沙埠人民,用当地优质山土烧制出了漂亮的青瓷,彻底改变了一方百姓的生活。随着制瓷业的兴起,人口聚集,逐渐形成一个个自然村落。人们砌田修埂,筑坝引水,有了固定的河道,溪水不再泛滥,农耕生产得到很好发展。从而也让青瓷的运输大为便利,更多更快地运出沙埠。

笔者深入沙埠,按图索骥找到一个个青瓷窑址,发现这些窑址大多依河而建。

霅溪,发源于秀岭山脉之凤凰山北麓,流经霅溪村、下山头村,在金余村汇入沙埠溪。如此,竹家岭、凤凰山、下山头等窑址的瓷器只需人担肩挑几百米就到河埠头。

一条水泥小道引笔者来到金家岙深处,山坡上是大片果林,桃花红,梨花白,蜂嗡蝶飞,生机盎然。树林中掩映着一座小庙,额名九龙庙,殿内供奉的是陈氏九兄妹。庙前立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金家岙窑遗址”的石碑,周边山地上到处是青瓷碎片,可谓随手捡来皆文物也。

山脚有一条小溪,宽不过三四米,溪水清澈。霅溪从南边缓缓而来,与此山溪合二为一。沿溪北行一里许,再遇一石碑,上题“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下余窑址”。霅溪继续北流,过下余闸,前方河道被沙埠溪的堤坝挡了去路,仅以涵管将溪水排出。看见附近有老农在劳作,笔者请教:“请问这就是霅溪吗?这么窄的河道怎么行船?”答曰:“这段河道我们叫它下余溪。从前可宽了,你见过那种山溪吧,足有十几米甚至几十米宽,河畔两岸是大片的鹅卵石溪滩。水浅用竹簰,水深用小船,上游的陶瓷都是从这条河运过来的,沙埠河上有多个埠头可供装货。自1958年建了下余闸,就不能通船了。”

霅溪出口处有座石桥,两岸有埠头。河道中绿色芷汀散布,鸭鹅成群,景色宜人。右岸紧挨下余山有一座红墙小庙,庙后即瓦瓷窑遗址。瓦瓷窑村现属高桥街道。

沙埠溪两岸是永丰河绿道,粉色的樱花开得正盛。永丰河于1964年有过大规模的疏浚治理,以前河道迂曲,特别在瓦瓷窑村这一段,得绕三个湾坤。今河道相对较直,沿途经上段陈、前岸、官庄、章家各村到高桥头。

沙埠溪流经高桥闸后一分为二,一支往东南进入南中泾经店头到院桥,再出太湖闸从山水泾入路桥。主流永丰河则曲曲东北流,进入永丰河后经前店、普门堂、大埭、杏林等村,然后折向北流入西江河,再从西江闸出永宁江。

沙埠青瓷即通过沙埠溪和古永丰河,依靠永宁江以及黄岩发达的官河水网运往台州乃至全国各地的。

四、沙埠是海上丝路的重要节点

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福建泉州,它是古代中国第一大港,是当时我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从泉州出发有二条主要航线,一是横渡台湾海峡,经中国台湾、流球北上日本,或南下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另一条则沿东南亚大陆海岸线南下,进入印度洋,到达波斯湾或非洲东海岸。

沙埠窑外销的青瓷产品也分有南北两条主要航线:北线,由西江运往永宁江,然后出三江口,一部分在红光新亭码头装船分销国内沿海各港口,其中也包括泉州港;另一部分则在章安港上船,远航日本、新罗及东南亚地区。南线则从院桥出鉴洋湖,再从南官河下金清港出海至泉州,然后运往世界各地。

叶哲明先生的《台州海港变迁史话》列举以下事实证明了沙埠窑青瓷出口外销的真实性:

近代考古发现,在日本出土的青瓷器中,已发现沙埠窑的产品;在埃及出土的青瓷碎片中,也有与沙埠窑青瓷相同的产品。

1988年3月,在三门湾港口海底捞起数百件青瓷。另外,今路桥鲍浦石柱殿一带流传的鲍氏三兄弟运瓷器沉船截流的传说等,或许可以证明此事实。

台州的海上航运自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东吴孙权派出卫温、诸葛直远征东南沿海,对日本海运开拓也有过重大贡献,当时的章安就是东南沿海的海运重心。在《三国志》和《晋书》有关列传中,记载当时江东的织锦、织绫、铜镜、瓷器、铁器、兵器远运日本。

唐代中西丝绸之路海陆通道大发展,东部沿海由于中日高僧频繁交往,海上航运更加兴旺发达。鉴真和尚第四次东渡日本,阻宿黄岩禅林寺,传闻鉴真曾带出黄岩青瓷。日本中村新太郎《中日二千年》一书,记日本高僧道元来天台山、明州等地学佛求法,很欢喜台州瓷,不仅带走台州陶瓷器,还学习了烧制陶瓷的技术。

宋代是浙江青瓷出口的全盛时期,尤其是沙埠青瓷,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品种、造型、釉色、纹饰等制作工艺都达到顶峰,蜚声中外。黄岩东城门内有新罗坊,秀岭井头村也有新罗坊自然村,集居有大量来自新罗等地的外商。

台州文管会的金祖民先生曾在南京博物院见到菲律宾、日本送还我国的三件珍藏青瓷佳品,他认为:“从其造型、釉色、纹饰特征,认定是黄岩沙埠窑群的产品,当为晚唐北宋时远销至菲岛无疑。”



沙埠溪



泉州海上丝路图



瓦瓷窑遗址

来源:今日黄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沙埠——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