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边“虫草”,三人吃后进了ICU
前些天,居住在路桥的3位云南籍工人,在水库边发现了一种植物,以为是“金蝉花”,于是采回家后洗净吃,数小时后他们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抽搐、手足发麻等症状,住进了医院ICU,医生诊断为食物中毒。经鉴定,3人所采摘的并非金蝉花,而是类似蝉花的一种具有毒性的真菌复合体。据了解,蝉花是一种虫草,包括“虫”和“草”,蝉若虫的尸体为虫,寄生真菌的菌丝形成的孢梗束为草。因其形态类似于蝉头顶长出花冠,故在古文中被形象记载为蝉花,因作为寄主的蝉常为金黄色,又称为“金蝉花”。众所周知,蝉在地上孵化后不久就转入地下生活,此过程可能长达数年甚至十余年,直到羽化。在土壤中的蝉若虫可能会被子囊科真菌感染,真菌吸收营养后长出孢梗束,最终形成虫草复合体。蝉花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区域广泛分布。
蝉花与冬虫夏草属于同属,同样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据统计,300多种蝉中仅有为数不多的品种(竹蝉、山蝉、蟪蛄、黑蚱、小鸣蝉等)可以形成药用蝉花。
但并非所有的真菌、蝉复合体都是可食用蝉花。有一种被称作雄蝉花的虫草,又被称作独角龙,存在可能食用毒性,在浙江一带有产,在外观上与蝉花有一定的相似性,常常被误认为蝉花。
“误用独角龙导致中毒的事件时有报道。除独角龙外,还存在多种类蝉花或假蝉花,比如蜂虫草,真菌寄生于大黄蜂形成的,与蝉花外形极为相似,凡是食用后会出现麻痹、抽搐等反应。”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台州市卫生监督所)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负责人周潇潇说。
周潇潇提醒,天然蝉花固然珍贵,在野外采摘需要擦亮眼睛。天然蝉花也未必就绝对安全,蝉花性寒,吃多了可能会出现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到目前为止,蝉花尚未被列入食药物质目录,若食用需要遵循医师的指导,不建议自行食用,更不可随意采摘野外的蝉花。
来源:台州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