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明珠——鸡笼山下鉴洋湖
祥瑞之地鸡笼山
鸡笼山,海拔164米,位于鉴洋湖北岸,在黄岩南乡远近闻名。从四面远眺,顶部高耸,很像一只鸡笼。传说古时有锦鸡飞入山上岩洞后,一直没有出来,因而取名鸡笼山。清代黄岩诗人朱锦曾有诗句“只恐金鸡空有洞,蜕仙还待百年时”,描写了鸡笼山的神话传说。
鸡笼山是黄岩东南乡名胜,历史人文丰富,古往今来留下了众多神话传说。据《嘉定赤城志》载:“鸡笼山,在县南二十五里,俗传‘星月晦冥,则光彩烛天’。一日天阴,忽晶彩昼见,视之则金宝满山,竟往取之,辄皆灭没。故老呼为许公藏。”
清代黄岩砚池进士第林丙修曾在诗中写道:“南澄鉴湖心,北拊马山背。鸡笼峙其东,写入神仙记。”指的就是《嘉定赤城志》所载这段神话传说,暗指这里是一处祥瑞之地。鸡笼山北麓建有三国吴赤乌年间的古刹宝轮寺,清代黄岩崇福寺诗僧毓金(字古堂、号梅溪)留有一首描写《宝轮寺》古诗。全诗描写了鸡笼山麓风景如画,山青水绿,松柏苍翠,古刹静立,寻踪樵歌,轻声哼曲,真是一处听禅修身的好地方。
宝轮寺
清·毓金
偕行本上座,探幽到林麓。
分明好画图,山青溪水绿。
松柏苍翠围,其中藏老屋。
新苔啄饥鸟,芳草眠仙鹿。
何处发樵歌,随风断还续。
我亦拍掌唱,唱出无生曲。
鸡笼山上建有民间信仰场所,按地理位置上下建有新老两座杨府庙,供奉一门壮烈忠义的杨家将,传承民族忠义文化。上庙建于清代道光二十四年(1844),在下庙老庙内外,我虽然没有找到碑记,但乡人说建设时间很早。每年农历五月十八举行鉴湖庙会,从路桥、椒江、泽国、金清、黄岩城内赶来的人们,络绎不绝,将鉴湖水陆两道,围绕得水泄不通,热闹非凡。
鸡笼山西侧,有一座东西走向的马山,山形状如高头大马,马头朝西,马尾朝东。鉴湖一带的村民俗呼马山为马架山,只是现今开山,马头失之大半,令人可惜。从黄岩凉棚岭接西南捷径东南行,经店头街、鸡笼山,过山坑岭,到达泽国镇有西泽捷径古道。人们去鉴湖、路桥、温岭,刚好进入鸡笼山和马山之间的通道,鉴湖人流传着一句俗语:“开头门的风,猪肉哈个葱。”形容这里夏天的风特大,人们从这里经过,迎面吹来特别舒爽。
诗情画意鉴洋湖
鉴洋湖,简称鉴湖,位于黄岩区东南部鸡笼山下。对照引言部分摘录于《光绪黄岩县志》记载的文字,可以想象鉴洋湖昔日动人风姿。据明《万历黄岩县志》载:鉴湖,在五十六都鸡笼山下,修广二千亩许。鉴洋湖是古海湾演变而成的泻湖,距今约有2000年的历史。全湖由上、下两湖组成,西自黄家岙入湖,东至镇锁桥出湖,长2500米,宽500米,是山水泾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代诗人邬慕东儿子邬应漙曾写有一首长诗《游鉴洋湖》,全诗首句即开门见山点出鸡笼山下有鉴洋湖,修广约二千亩,离他家乡大概40里。诗人一直以来想去游览一番,却没有实现愿望,直到这一年春天,诗人有事从东涧回来,于是乘兴让船老大调转船头游览鉴洋湖一番。暮春时节的鉴洋湖碧波荡漾,烟雾四起,湖中大片浮蘋生长围绕的沙洲参差分布,既可看到长相曲长的白鹭停峙其上,又可听到野鸭争食的声音,空旷幽静极了。
上天造物也是嫉妒这里大好风光,将这美丽的湖光山色安排在如此偏僻的地方,而文人墨客却很少知晓,每天只有渔夫在湖上来去。在诗人流连忘返沉浸其中之际,同游的朋友却担心夜幕降临在湖中过夜,催促着早点返程。暮春的晚上湖风吹入船窗,诗人身上还是有些凉意,走到船头可以看见天上月亮从云层间出来。看着月光洒满小船前行,情不自禁让人联想起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描写的情形。
游鉴洋湖
清·邬应漙
鸡笼之山高且长,中汇一水名鉴洋。
修广约计二千顷,四十馀里离吾乡。
往往欲游多勿果,湖神不死应笑我。
今年舟从东涧回,万桨洋头命转柁。
春波荡漾暮烟生,蘋洲菰渚参差横。
娟娟白鹭独停峙,唼唼野鸭争飞鸣。
造物岂亦抱奇妒,生此湖山偏僻处。
骚人墨士鲜能知,只有罛师自来去。
宾僚畏泊湖心眠,促归使我难留连。
篷窗风多夜不寐,云间月出光满船。
无独有偶,清代黄岩畲川诗人牟佩环写下了一首《鉴洋湖夜归》,进一步展开描写鉴洋湖夜景之美,也有此中夜游鉴洋湖的乐趣。只是一位在秋季,一位在春季,但文人墨客的意趣却是一致的,都是意犹未尽。
鉴洋湖夜归
清·牟佩环
泛州远览鉴湖秋,晚动归桡乐未休。
几阵雁鸿栖蓼岸,满身风露坐船头。
流星影落鱼惊饵,酒店灯明客上楼。
指点中桥停画舫,者番不亚洞庭游。
鉴洋湖水域宽阔,沙洲众多,适合各类鸟类繁殖,是鸟的天堂。而且水中水产众多,以出产银鱼和紫蟹出名。据清《光绪黄岩县志》载:“鉴洋湖,在三十九都鸡笼山下,修广二千亩许。纵十里,横五里,为东南巨浸,中有沙洲芦荻……水多银鱼,长寸许,小如薤叶,色白如银,味最美。击楫中流,恍如剡中风味。”清代家住蓍岙的诗人程梅卿写下了《以银鱼馈玫伯媵以二诗》,描写了鉴洋湖特产银鱼不但绵软鲜活风味鲜美,而且全身洁白银色透亮,是现存一首难得的咏物佳作。
以银鱼馈玫伯媵以二诗(其一)
清·程梅卿
网得银鱼子细看,冰条绵软不胜寒。
勿论风味如何美,只此全身洁白难。
许多人禁不住问,鉴洋湖这么大,湖水从何地而来?通过查阅《台州府志》得知:鉴洋湖上流有二源。南源为俞家溪,源出大唐岭。西源为西溪,源出太湖山。中多水渚,以湖坦为最大,外环以堤。湖中有湖心亭,可以休憩。至鉴洋,圣水山水自南来注,折而东过鉴洋桥(镇锁桥),为湖之下口。
鉴洋湖南岸,有一座蓍岙山,北临鉴洋湖,以丰产蓍草得名。在蓍岙山西南,有一座相连的牛极山。在蓍岙山南面,有一座因为翁姓人家居住得名的翁岙山,山南有一条通往温岭的山岭俗呼翁岙岭。据《嘉庆太平县志》载:“翁山之背即黄岩牛极、蓍岙诸山,俗名黄茅山。”
通过实地采风,我将鉴洋湖地理风貌来龙去脉基本理清。根据脑海中呈现的鉴湖公社大会堂的图片,结合以前的旧闻,进一步知道了鉴湖片区的一些过往。鉴湖公社东濒当时的螺洋公社,南临温岭县,西与当时的院桥、店头、秀岭(现全合并为院桥镇)三公社相接,北与南城街道毗邻。风光旖旎的鉴洋湖,把整个鉴湖公社分割成南北两半,公社以湖得名,当时的驻地是鸡笼山下山前村。
鉴湖片区清末至解放前是院桥区的鸡山乡和鉴湖乡。1949年5月黄岩县解放,建政鉴湖、鸡山两乡。1956年8月,鉴湖、鸡山两乡合并,定名为鉴湖乡。1958年公社化时,以区建社属于院桥人民公社,称为鉴湖管理区。1961年体制下放后,才称鉴湖人民公社。鉴湖乡,后来并入院桥镇。鉴湖片区内的村名很有特色,南面蓍岙山下分布着四个岙,分别是牛极、上岙、中岙、下村(下岙)。上岙因为处于四岙中的第一岙,由此得名为上岙。中岙因为地处中间,称作中岙。属于最后最小的一个岙,故称下岙,后来改为下村。牛极村,因为旁边的牛极山而得名。
另外,还有东鉴村,因为村中有一条溪称鉴溪,水清如鉴,东流入河,村以溪而得名。桐村,据《郏氏宗谱》记载,南宋时有人在此栽种桐树,由此得名。山北尤村,该村位于马山北麓,又因山下、田洋两大队的群众都姓尤,故称山北尤。下山北村,该村位于鸡笼山以北,故称。山北又有东、西之分,东为下、西为上,所以在东的叫下山北(在西的叫上山北),村名一直沿用。
值得一提的是鸡山乡盈岙村,俗称鹰岙村。因为村后有一座老鹰山,一只张开翅膀的雄鹰,所以取名鹰岙。胡家桥村,因村民大姓胡姓,村前建了一座较有名的桥而得名。鉴洋村,因为位于鉴洋湖湖岸得名,村内有庙叫敕圣庙,俗称大侯王庙,奉祀南宋著名思想家叶适。山头陈村,因为村庄位于鸡笼山南侧的凸出山嘴头,村民大多姓陈,因此取名山头陈村。
人文荟萃雅集地
清代御史杨晨作有七律古诗《湖墅》一首,将自己在鉴洋湖中生活的感受,通过短短的诗篇将美丽的鉴洋湖展示出来,成了历史上描写鉴洋湖很有名的诗篇。杨晨晚年隐居鉴洋湖“寄傲轩”内,大门两侧书有门联一对,对联内容为:金马碧鸡携手青山赴偕影;银鱼紫蟹盟心白水会忘年。他们三两同好徜徉山水间,从容觞咏自乐,一起著书垂钓,饮酒赋诗,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湖 墅
民国·杨晨
扁舟散发欲何之?早向烟波理钓丝。
一曲鉴湖双桨卧,四明狂客几人知。
桃花浪暖鱼初上,芦苇霜清蟹共持。
拟傍水仙祠结屋,棹歌归趁夕阳时
杨晨生平很少作诗,偶尔应酬的诗歌作品自己不够重视,大部分没有珍藏起来,随手散去丢失了,所以他的《崇雅堂诗稿》都是由徐兆章录存付印。辛亥革命后,杨晨更是很少著述,开始借诗消遣,偶尔所作大都是步韵古代诗人的作品,原因是步韵作诗不但省心,而且构思诗作寻觅诗句比较容易。
癸丑(1913)春天他去鉴洋湖春游,那年冬天他去湖滨马山建造自己的寿坟,即兴步韵古人诗作好几首。一时之间,瑞安黄绍第(叔颂)、薛钟斗(储石)、永嘉陈寿宸(子曼)、宁海章梫(一山)、温岭金嗣献(谔仙)、狄翚(桂舟)、曹兆熊(佩秋)、曹燧(兼山)、赵云崧(庚琴)、天台褚传诰(九云)、曹希璨(遁菴)、袁子璆(子羽)、黄岩王舟瑶(玫伯)、喻长霖(志韶)、柯骅威(辅周)、王葆桢(漱岩)、程学南(梅卿)、丁瞻万(子椿)、梁照(授青)、黄洵(柚生)、程鹏(子川)、方来(善初)、朱锦(若旦)、王夔(栗斋)、南瑞薰(舜谱)、尤涛(瀚帆)、谢士俊(展夫)、徐兆章(竹坡)、尤希文(伯和)、陈霞(云友)、於昕(菊生)、王佑清(范九)、赵文藻等和诗的文友多达35人,得诗75首,诗集名叫《湖墅倡和集》。
戊午(1918)十月,在他生日的时候又作了八首七绝,又有瑞安孙延畛(星农)、鄞县张寿镐(子京)、临海项元勋(士元)、瑞安孙诒棫(季芃)、孙宣(公达)、临海曾士瀛(六舟)、温岭赵枚(子修)、赵云崧(庚琴)、曹燧(兼山)天台褚传诰(九云)、袁子璆(子羽)、黄岩朱谦(敷五)、官瑞椿(子高)、王玱(雪渔)、王舟瑶(玫伯)、管世骏(德舆)、柯骅威(辅周)、王葆桢(漱岩)、谢士俊(展夫)、徐兆章(竹坡)、黄洵(柚生)、邱瞻恒(芾南)、盛大勋(郁文)、谢士俊(展夫)、陈振飏(辅唐)、徐正言(晓帆)、刘苔(芩甫)、蔡梦周(渭滨)、杨昰(子韶)、程鹏(子川)、王阜涷(凌筠)、於亮采(止谈)、蔡葆恩(晓容)、朱锦(若旦)等34位文友和诗达290首,称作《生辰倡和集》。
有识之士称赞这些唱和诗“真朴闲雅,无三杨台阁之习,亦无七子涂泽之陋。兹二编者莫不抒写性灵,各适其适。本温柔敦厚之教,不随时会风气而转移。虽视皮、陆、苏、黄辈不知何如,而比诸冯裕等8人所作(《海岱会集》),又遑多让乎?”
戊午阳月自述(其一)
民国·杨晨
夙好钞书戒著书,谁知佩玉不时趋。
老来止可谈风月,买得笭箵乞鉴湖。
御史杨晨与尤涛、南舜谱等主持围湖筑堤,种桑养蚕,并在上湖湖心滩上建造了一幢精致的小洋房,以陶潜《归去来辞》中的名句“倚南窗以寄傲”,取名为“寄傲轩”,也称“湖墅”,四周遍植名贵花木,南侧还建造了一座玲珑剔透的湖心亭。每年农历月三,以杨晨为首的“黄岩九老会”文人墨客等众多会员一起,曲水流觞,其乐融融。
据徐兆章丙子(1936)所作的《湖墅唱和集·跋》载:“迨夫神武挂冠,与渔樵为侣;江湖散发,结诗酒之缘。时事怕关心,心甘肥遯;出门呼小友,友订忘年。于是寄傲开轩,借鉴湖之胜境;题诗生圹,等表圣之达观。素波秋澄,临流讬喟;皓月夜照,对影兴怀。斗尖叉于名流,各标新意;洗筝琶之凡响,共奏清音。”
“门外湖光十里碧,座中山色四周青。”2024年4月7日下午,黄岩区政协在院桥镇鉴洋湖文化礼堂召开“请你来协商·永宁好商量”活动,就“如何更好更快实现院桥镇的裂变、赶超、跨越发展,将院桥打造成台州市区西南魅力新门户”开展协商。其中提到的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事项,是一项重要内容。
近年来,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有序推进,融入‘归园田居’理念,依托自然湖田渔乡风情和深厚的雅集文化底蕴,以“一街两翼三环”为规划结构进行建设,全力擦亮台州市区鉴洋湖湿地公园金名片。一街即鸡山老街;两翼即鸡笼山文化园、鉴洋湖湿地公园;三环即湿地探险环、田园趣味体验环、老街文化体验环。恰逢新时代,鉴洋湖以朝气蓬勃的姿态,孕育着新一轮的芳华,迎来了台州市区西南魅力新门户打造的新征程。
(本版图片由王敏智提供)
来源:今日黄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