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 发表于 2023-5-13 13:19

永宁记忆 | 力挽狂澜身先卒——千古贤相说杜范



2023年3月3日,“杜范风骨与宋韵文化”论坛在黄岩召开,历史学家李伟国先生公布了其在整理文献时发现的杜范《常熟县端平经界记》碑刻拓片和《判院帖》手迹刻本,让我们一睹南宋一代贤相的存世书法,许多人为之激动不已。

杜范
1182—1245

早字仪甫(夫),后改成己、成之,号立斋,南宋政治家、理学家,黄岩北城杜家村人。南宋淳熙九年(1182)十月二十五日,杜范在永宁江畔翠屏山下呱呱坠地。据明万历《黄岩县志》“永宁江”条记载:“旧传,宋杜清献出生时,澄清三日,因名澄江。”说是杜范出生那天,浑浊的永宁江水忽然澄清如练。“江水清,圣人出”,杜范后来成为黄岩历史上官职最高者。



✦杜范少年读书之地灵岩洞

嘉定元年(1208)
杜范中进士,从此走上了“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历任金坛(今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县尉、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司法参军、户部架阁文字、大理司直、军器监丞等。这些官职虽然卑微,但他心怀社稷,尽心尽责。

绍定六年(1233)
奸相史弥远病死,理宗亲政,“端平更化”开始。

端平二年(1235)
杜范因敢于直言被理宗看重,任监察御史。他弹劾右丞相郑清之“不量非才,妄邀边功,用师河洛,兵民死者数十万”。但郑清之是理宗登基前的老师,理宗对此不予理睬。



✦杜范《判院帖》手迹刻本

端平三年(1236)
任太常少卿,面对朝政日坏,向理宗上疏“毋以小恩度大谊,毋以私情挠公法”。朝中郑清之等权奸当政,杜范不愿妥协,一再上表请辞,理宗又不允准。同年十月,任秘书监兼崇政殿说书(皇帝侍讲侍读)。蒙古军铁骑进犯,襄阳失守,江陵告急。杜范向理宗呈送《论襄阳失守札子》的御敌之策,被理宗采纳,先取得江陵之战的胜利,继而收复襄阳。因献策抗战有功,被擢升为殿中侍御史。

嘉熙元年(1237)元月二日
杜范回到家乡。理宗大为震愕,遣使至黄岩劝返,杜范则坚决推辞。最后,理宗无奈之下,将李鸣复调出京都任职。第二年冬,杜范出任江西宁国知州。适逢大旱绝粮,杜范当机立断,打开常平仓救济灾民,还动员当地积粮多的富人和乡绅散发粮食,又妥善处置了饥民聚众闹事事件,百姓得以安宁。

嘉熙四年(1240)六月
杜范回京任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

淳祐元年(1241)四月
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兼中书舍人。
次年任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



✦话剧《南宋第一贤相》剧照

淳祐四年(1244)
任同知枢密院事,成为国家军事主要决策者之一。此时,李鸣复改换门庭投靠新上任的右丞相史嵩之,回京任参知政事,杜范不屑与李同朝共事,离职而去。理宗急忙派遣使者将其召回,并命令城门守将不准其出城。太学诸生闻讯,上书理宗挽留,并斥责右丞相史嵩之与李鸣复等权奸误国。理宗又将李鸣复改任福州知府,杜范以原职提举洞霄宫。十月,诏令杜范回任旧职。不久,史嵩之因丁忧去职,杜范出任右丞相兼枢密使,范钟任左丞相。两人同心协力整肃朝纲,选拔贤才,驱逐史嵩之党羽。次年,理宗书写“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12字赐给他。



✦《杜清献公集》 卷首内页

面对南宋内忧外患的政治局面,杜范忧心如焚,接任丞相位仅一个月,即上《相位五事奏札》,提出革新政治、整顿吏治的施政纲领。“五事”即正治本、肃宫闱、择人才、惜名器、节财用。接着又上《相位条具十二事》,制定了各方面的规则措施。

这“十二事”是:一公用舍,二储才能,三严荐举,四惩赃贪,五专职任,六欠任使,七抑侥幸,八重阃寄,九选军实,十招土豪,十一理沟洫,十二明急务。从用人、治边两方面整顿朝纲与巩固边防,充分展现了杜范非凡的政治才能。

淳祐四年(1244)
是杜范仕途上的关键一年,从同知枢密院到右丞相兼枢密使,成为皇帝以下最重要的行政、军事决策者,他的政治抱负终于有机会得到施展。这一年也是抗蒙御敌保卫家园的关键一年,宋军取得合肥、寿春之战的决定性胜利,南宋王朝得以延续数十年。这年春,蒙军重兵包围淮河北岸的寿春城,年底以舟师断河中流,并增军合肥击败南宋援军,形成三面合围,寿春孤城危急,朝野震惊。在此关键时刻,杜范临危不惧,亲赴前线指挥,运用突出的军事才能,协调各路兵马,水陆两路夹攻蒙军,形成反包围,终使蒙军兵败北撤,北线堡垒仍巍然屹立。

杜范在丞相位上,深感时间紧迫,夜以继日地处理军国大事,然而身体每况愈下,经常“晕眩”“遗溺”,为相仅80余日溘然而逝。噩耗传出,朝野震惊,百姓恸哭,理宗也难过得辍朝减膳三日,赠少傅,谥号 “清献”。著有《清献集》。



✦杜范墓

淳祐五年(1245)
五月归葬,灵车所过,聚祭巷哭。七月,葬黄岩县西70里靖化乡黄杜岭(今宁溪镇牌门村)。

纵观杜范仕宦生涯,正值南宋渐趋衰亡的宁宗、理宗统治时期,权臣擅权,台谏失职,民生凋敝,蒙军犯边,边防不稳。针对这一动荡时局,杜范心怀社稷,以民为先,提出了“重台谏,选贤能”“定国论,振主威”“倡节用,省印造”“反和议,慎来使”“主防御,守江淮”“反清野,安流民”等一系列改革主张,企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可惜天不遂愿,施政纲领还未来得及全面推行,便逝于任上。



✦杜氏后裔的聚居地之
临海胜坑

杜范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人正直、率真,为学质朴、笃行,为官清正、廉洁。他生活俭朴,年轻时吃的是粗粮,晚年体衰时则以厚粥充饥。住的是“仅蔽风雨”的旧屋,家产仅有五亩薄田,还是早年任知府时朝廷所赐的“职田”。无论是官居九品,还是位极人臣,都能安贫乐道,坚持信念,过着“味淡甘无穷”的生活。



✦清献堂

在他的《清献集》中曾记载有葱羹麦饭待客的故事:曾有一富室拜访杜范,因已到中午,杜范留他吃午饭,富户上桌一看,仅有葱羹麦饭,十分寒酸。富户以为看不起他,怒气冲冲告辞了。杜范作《贻富室翁》诗相送:“葱疗丹田麦疗饥,葱羹麦饭两相宜。请君试上城头望,多少人家午未炊。”富户惭愧得不敢相见。此诗反映杜范心系黎民、忧国忧民的儒者情怀。

对于杜范,历代史家均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在南宋数十位丞相之中,以其清介、公忠,可列前茅。《宋史》将杜范与礼部尚书李韶并称,“以廉直著,时称李杜。”清末学者王舟瑶撰《清献集后序》,论述南宋30多位丞相,认为杜范可称为“南渡宰臣之冠”。

《十二月初六日出郊途中
值雪偶成小律诗》
宦尘役役走长途,岁晚离家只自吁。
风入破舆寒彻骨,雪穿疏幌乱沾须。
横陈瑞色今如许,定拟丰年可大书。
州县徒劳何敢惮,万家温饱即吾庐。

《书于立斋自戒并示诸子》
晦以昭明德,怯以成勇功。
用拙巧莫尚,持静动攸宗。
惟柔养真刚,自下升稳崇。
虚可使实积,小乃与大通。
守约博有归,味淡甘无穷。
万里以是观,一心须自融。
戒哉骄与盈,外强中空空。

《清贞褚道士携罗丈唱和
访余求诗予非能诗者辞》
冀北奇才万马空,惊人佳句墨深浓。
春风桃李人应识,要看寒溪涧底松。

来源:黄岩发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永宁记忆 | 力挽狂澜身先卒——千古贤相说杜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