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点带面全域共富 聚力打造“黄岩样板”
——喜迎“两会”系列报道之二村民们在“众小满小橘灯共富工坊”里晒制姜片。
县域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实施单元,是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主战场。去年以来,黄岩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探索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共富工坊等一系列新举措,从点到面助力全域共富,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黄岩样本”。
这个春节,屿头乡布袋山村村民黄彩妹过得忙碌又幸福,从早到晚磨豆腐、晒笋干、忙销售,她一刻不停歇。
“在家门口支上小摊,卖些自家晾晒的土特产,加点现场制作的泡虾、茶叶蛋等小吃,每天能挣个几百块。”络绎不绝的游客、丰富的旅游业态给黄彩妹带来实打实的收益。
走进海拔500多米的布袋坑,古色古香的畚斗老屋散落在山坳间,青山绿水、小桥人家,仿佛世外桃源。这个生态优美、生活惬意的古村落在以前却是乡亲们口中的穷山沟。
“之前大伙都没有好的谋生,我们这萧条的村落一度‘空心化’,到了晚上村里更是一点声音都没有。”黄彩妹说。
过去一年,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布袋山村充分利用绿水青山资源,注重修缮保护和利用,在区文旅部门的帮助下,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实施“布袋坑古村落唤醒计划”,举办布袋山过大年、布袋山避暑游等系列活动,将柔极溪两岸沿线多个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让曾经的空心村重新繁华,现在不光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民宿、餐饮等各色店铺也是红红火火。
脑筋活络的村民黄红云把自家院子改造成了农家乐,餐厅、厨房干净整洁,房前院后,柴火垛得整整齐齐。“从大年初一到初七,所有客房被全部订满,餐饮更是火到爆,从上午到晚上不停翻桌,最多的一天营业额接近2万元,包括我们这里卖馒头、开民宿之类的,销售额都创下了历史新高。”提起过年期间游客盈门的喜人场景,黄红云笑得合不拢嘴。
“原先大家纷纷外出打工,现在不仅有很多人回村,甚至都有人来这里打工了。”屿头乡布袋山村村支委黄官军说,布袋坑打造农、文、旅相辅相成的美丽格局,铺就了古村落振兴的“幸福路”,如今全村人捧上了乡村旅游的“金饭碗”,吃上了“生态饭”。新的一年,这里将继续挖掘身边的传统文化,让乡村旅游更加丰满立体,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富裕。
一人富一地富不算富,大家富全域富才算富。在从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我区还以党建引领,率先探索建设“小橘灯”共富工坊,有效激活强村富民内生动力。
在上郑乡下郑村,“小橘灯”共富工坊已带动周边多个村庄100余名留守劳动力和低收入农户实现再就业。“让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挣。”上郑乡小橘灯共富工坊管理人员王天红表示,将继续当好服务共富工坊发展的“店小二”,做到“扶上马,送一程”,推进加工产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让共同富裕有“面子”也有“里子”。
沙埠镇“众小满小橘灯共富工坊”生产的姜米、姜片、姜膏等各类生姜制品销往四川、上海等地,年产值超过300万元,带动上百个周边村民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宁溪镇“同心侨·助共富工坊”每年向当地农户收购番薯近千万斤,“市场上,农户的番薯只能卖0.5元一斤,我们的收购价是0.7元一斤。”工坊负责人徐定伟说,每收购100万斤,农民就增加了20万元收入,按一亩地产值5000斤来算,农民就有3000多元收入,尝到甜头后,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更高了。
在屿头乡沙滩村,通过电商直播等途径,共富工坊带动宁溪、屿头、上郑等地笋干、绿豆面等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深山里的农特产品迎来了更广阔的市场。“去年‘屿头馒头’销售额达到约400万元,农产品总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春节刚过,沙滩村共富工坊负责人杨仁贺正马不停蹄考察和深挖我区各地特色产品,着力扩大工坊的规模和产品线,“我们将发展电子商务与助力山区群众共同富裕有机结合,积极构建农村电商生态链,让深藏在山中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使农村因电商‘活’起来、群众因电商‘富’起来。”
一子落,全盘活。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小橘灯”共富工坊178家,带动40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800余万元。其中200多名低收入农户,人均月增收2000多元。
过去一年,黄岩还在全市率先出台全域共富实施方案,与清华大学社科院合作探索县域共同富裕指标体系,谋划成立区域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形成《黄岩全面建设共同富裕区域标杆行动纲要》,成立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共同富裕区域标杆“1+6+N”工作专班,在三农、库区生态、民生基建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持续发力,多角度探索共同富裕“黄岩路径”。
历史于时序更替中前行,梦想在砥砺奋进中实现。 2023年,我区将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契机,继续完善“共富工坊”长效化规范化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农民持股计划项目,推广强村公司发展模式,探索集约开发多级“共富园区”,形成更多“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的样板经验,全方位推进“扩中”“提低”,构建橄榄型社会。
来源:今日黄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