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塑魂润心田 千年永宁踏歌行
“喜迎党代会”系列报道之六——图为五洞桥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如此,城亦然。
2022年以来,我区把文化作为城市的灵魂,将文明作为城市的根脉,坚定不移实施黄岩文化复兴战略,为全面建设共同富裕区域标杆铸魂塑形赋能。
最近,黄岩好戏连台,央视“大制作”屡屡关注黄岩。
2022年12月30日,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开播,黄岩翻簧竹雕精彩亮相。黄岩翻簧竹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是黄岩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因其雕刻在毛竹内壁的簧面上而得名,与青田石雕、东阳黄杨木雕并称为浙江三大雕,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也是台州民间造型艺术类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
更令人自豪的是,央视跨年晚会《启航2023》落户黄岩,以唯美的镜头、文艺的表达向世人展示“黄岩风景”、讲述“黄岩故事”,唤起了海内外橘乡儿女的浓浓乡愁,吸引了全球游客的向往目光。黄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外界关注,当晚最高收视率达5.75%,排名所有跨年晚会第一,话题阅读总量突破22亿。
现象背后必有逻辑。黄岩,一方山水形胜之地,古称“天赐永宁”之地。既有鱼盐之利,又富竹木之饶。这里史迹邈远,人文厚积。大量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表明早在远古洪荒之时,人类即已在此栖息繁衍。之后徐人南迁、越裔入境,衣冠南渡、宋室徙居,多元文化在此汇聚交融。
南宋时期,是黄岩发展的一个巅峰,有“小邹鲁”之称。到了元代,黄岩户数达到5万,居台州之最。史上有“十八进士共一家”之盛,曾有南宋贤相杜范、诗人戴复古、文史学家陶宗仪等名士。新中国成立后,更是走出了“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化学家黄志镗、物理学家吴全德等8名院士。
千百年来,咏橘文化、儒释道文化、宋韵文化、青瓷文化、书院文化、和合文化等各类文化在永宁江畔相互激荡、竞相喷涌、融合发展,成为城市最深厚、最持久、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优势。
在诸多黄岩传统文化中,宋韵文化最为光彩夺目。一年来,黄岩不断推动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以宋韵文化传世工程为抓手,着力做好宋韵文化保护利用、传承弘扬和成果转化三篇文章,推动宋韵文化可观、可感、可发展。
一袭宋服传千年。“华夏衣裳·宋韵时尚”2022全国宋韵服装时尚设计大赛以黄岩赵伯澐墓出土的76件丝绸织物为灵感来源,通过服装设计这一桥梁,深度挖掘黄岩“宋服”的历史人文价值,将传统文化用现代手法进行表现,以期实现宋韵文化的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经过3个月的征集,共有来自22个省、市、区及中国澳门等地200多名选手报名参赛。经大赛评委会层层筛选,最终24组74件作品进入决赛成衣打样制作阶段。
一窑炉火诉千年。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开幕的“过渡·转变——黄岩沙埠窑考古成果展”,汇集了沙埠窑2019至2022年最新考古发掘成果,展出相关文物共146件。展览分为“考古历程”“沙埠撷珍”两大单元,下设“沙埠往事”“窑火日记”“相似相续”“盛时风物”四个章节,全面展示沙埠窑曾取得的辉煌成就。
一曲宋韵流百世。针对宋学,黄岩举办了“浙学论坛2022:宋韵与浙学:文化基因的新时代解码与传承”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百余位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和推进浙学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提升浙学研究的综合影响;精心打磨大型原创话剧《南宋第一贤相》,这不仅是一部宋韵主题文艺精品,也是全省第一部对外公演的宋韵主题原创话剧;重现“古迹宋韵”,委羽山道文化遗址公园、赵伯澐宋墓遗址文化园、孔庙修复工程等宋代遗迹保护利用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
回眸2022年,我区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投入,高标准打造、升级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让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触手可及。在黄岩,每一位市民都能在家门口找到“心灵归处”。
——文化空间愈发精致。朵云书院·黄岩店以设计独特的建造、意蕴深厚的沙龙、丰富新颖的书籍,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市民,这个微型城市文化综合体迅速成为黄岩区乃至台州市的新晋打卡胜地。区图书馆新馆建成开馆,新增了103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黄岩博物馆频频“出圈”,成为小而美博物馆的典范。
——文化活动层出不穷。打造《宋韵黄岩日历》《宋韵今声》《宋读》等爆款文化产品,出版报告文学《橘乡》,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凝聚发展共识;举办首届城市艺术节,开展5大系列40场文化活动;实施“文耕乡野”系列活动,黄岩区文化馆、市区两级10家名家工作室和区文联下属11个协会的骨干文艺人才,与基层群众建立结对关系定期授课,多层次、针对性地解决基层群众最为迫切的文化需求。
——文化血脉加速涌动。高水平完成南北文化轴、九峰山风貌提升规划编制;富山乡获评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乡镇;茅畲乡下街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程规划获评省级优秀。
文化的徐徐清风,正轻抚着橘乡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为人民幸福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在推进文化兴盛的道路上,黄岩这座城市的灵气和韵味更加彰显,踏歌前行的步伐也更加坚定。
来源:今日黄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