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灵锋:山沟沟里走出来的致富带头人
卢灵锋是区第十四届、十五届政协委员、上垟乡乡贤联谊会副会长,曾获台州市首届“最美退役军人”、黄岩区现代农业建设“十大标兵”等荣誉。“先富起来”的卢灵锋不忘家乡,回馈社会,科学种瓜,带动黄岩瓜农在海南一起种瓜,发家致富。他在海南拥有4个水果种植基地,总种植面积达到5700多亩,为500多名在外黄岩人以及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农民创收约3亿元。实干出真知 致富有新方
实干才能出真知,万事总得先尝试。早上7点左右,卢灵锋和合伙人们起床洗漱完毕,在食堂吃完饭便一起坐车顺着山道前往高坡上查看施工进程。“正在搭建西瓜钢架棚的黄土高坡地是我们最近的‘新基地’,在这儿种植我们黄岩的麒麟牌西瓜是我们的‘新课题’。”卢灵锋最近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同心县流转了西瓜种植基地,他表示虽然之前没有在黄土高坡上种植过西瓜,但是高山气候种植出来的西瓜可能会更甜,索性大胆尝试一把。
敢拼敢闯,解锁西瓜财富密码。占据全区近一半的西部山区,因为长潭水库水质保护而限制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许多西部农民就开始了“追着太阳种西瓜”,突破区域限制走外出发展之路,掀起了一波“亲带亲”“朋带朋”的西瓜种植热潮。2003年,25岁的卢灵锋从海军部队里退伍不到一年,由于家中不少亲戚都在外种植西瓜,他听说每年大多能有个几十万的收入,这不免让他心动。
这也让卢灵锋联想到,自己在部队期间去过海南的这一经历,他了解海南气候十分适合反季节种植西瓜,8月种瓜苗,经90天生长期,11月即可收获。卢灵锋表示,“冬季上市的海南瓜恰好打了个时间差。”于是创业的种子在心底萌生,最终促使他加入到了外出瓜农的队伍中,开启了创业之路。
种植西瓜其实是一门高精尖的生命科学,不管是育种、栽培、施肥、植保、喷灌等,当中都蕴藏着很深的学问。“什么样子的西瓜才算熟?”“采摘要注意些什么?”第一年时,在异地他乡的海南,卢灵锋和亲戚合伙以股份制共同承包600多亩西瓜地,对农业种植一窍不通的他从大棚建设、土地规划、西瓜采摘等都需要在亲戚的指导下进行,闲暇时他还向老果农、专家等虚心请教,笔记本更是记得密密麻麻。
为减少天气因素的影响,增加产量,西瓜大多采取大棚种植,一到夏天大棚内的温度更是直逼四五十摄氏度。每天4点就得扛着锄头出门,常常要忙到晚上七八点才能收工,十分辛苦。对此,卢灵锋虽感叹当时的艰辛但还是坚定地表示:“想赚钱就得敢闯敢干肯吃苦。”凭借着努力钻研,刻苦拼搏和勤学的劲头,他硬是在选种育种、种植技巧等方面,研究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
西瓜种植从最早的露天种植到毛竹大棚,如今“更新”到了钢架大棚种植阶段。卢灵锋则是在学习西瓜种植的同时历经多年将自己的单一种植发展成了果业基地。多年来,卢灵锋紧跟水果市场潮流,不断尝试,什么水果卖得俏就种什么水果,不仅如此,他还规模种植福建红心柚与红肉菠萝蜜,引进泰国香水金椰与台湾凤梨套种。“这样一来,就不受种植期的约束,销售哈密瓜的同时,台湾凤梨也可以开始售卖,等到这两样卖得差不多了,红心柚又能接上了,就不会有空档期。”卢灵锋细数着水果的采摘期,脸上洋溢着笑容。
海南林枫堂生态农业基地的哈密瓜种植大棚内一派忙碌景象,工作人员正穿梭在藤蔓间忙碌摘瓜,青翠葱茏的藤蔓上悬挂着一个个椭圆形的哈密瓜。采摘下来的哈密瓜由工作人员挑选、打包后,按照签订好的供销合同,按次序装车运输。
科技创新 匠心种植水果
创业过程总是不会一帆风顺。2013年,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海燕”来袭,使在海南的瓜农均受到了重创。“一夜之间,所有钢架棚都成了一片废墟。”在卢灵锋的回忆里,那一次他的种植基地损失达800万元。好在有政府和银行、保险公司等进行协调,为受灾瓜农们提供了低息贷款服务。卢灵锋便挨家挨户去了解其他瓜农的受损情况。时间就是金钱。为避免错过西瓜种植期,卢灵锋和瓜农们委托施工团队,在一个月内便完成了西瓜种植基地的重建和重新种植,没有造成更大损失。在黄岩瓜农损失近2亿元的这一年,他带领瓜农一起,走出了困境。
今年44岁的卢灵锋外出种瓜已有19个年头,他从对西瓜种植一窍不通的门外汉,通过实干学得的“硬知识”成了如今说起农业种植便侃侃而谈的行家里手,当问及西瓜种植技巧时,卢灵锋更是打开了“话匣子”:“像是遇到低温天气时瓜秧打蔫就需要改进施肥方式进行根系养护,换上有机肥料……”
规划好用于西瓜种植的钢架棚外,一条条排水沟已然挖好,钢架棚的搭建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之前西北这边雨水少,所以种植西瓜时可以直接搭建钢架棚,但近几年雨水充沛,这就需要我们做两手准备,先提前画好图纸挖好排水沟,避免西瓜秧苗被淹受到影响。”卢灵锋笑着告诉记者,由于西瓜种植过程中各个时期所需要的温度都不同,因此钢架棚搭建完毕后他还会在棚内挂上温度计,以便及时调整大棚内的温度。
西瓜品种的提升,糖度是关键。当别人问起致富秘诀时,卢灵锋表示只有掌握核心技术不断提升品质才是重点。而把握品质,靠的则是品种和创新,种植西瓜也有着一套标准化流程,黄岩瓜农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渐掌握了一整套完整的创新科技,河南省夏邑县西瓜种植户,就通过学习黄岩三膜覆盖技术,成功使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卢灵锋自然也不例外。“他一直都在学习,吸取了不少人种植的经验,形成了规模化科学种植等产业特色。乡村振兴还是要靠这些新力量。”区瓜农协会副会长胡才谦提起卢灵锋也是不吝赞赏,竖起了大拇指。
不仅是西瓜种植,卢灵锋还根据哈密瓜的生长特点重新设计了大棚,由传统的爬地式种植改为立体悬挂式种植,经改良后哈密瓜瓜形好、密度高、甜度高、抗病力强,整蔓、打杈、掐尖和摘果也更为方便。这种创新种植方式,不仅使得亩产翻了一倍,亩产值也比原先种西瓜翻了几番。现在,卢灵锋仅哈密瓜的种植面积就达到1000多亩,每亩年产量9吨,每亩地约有2万多元净收入。
尝到了科学种瓜甜头的卢灵锋亦不断创新,在田间地头成立了博士工作站,指导种瓜新技术,同时对西瓜、哈密瓜等水果的品种和种植技术进行研究改良。在一步步改良过程中,不仅形成了种植体系,还通过自身努力形成了种植、管理、经营、销售一整套的市场服务链。“我们现在和不少学校、供销社都有合作,不管是新品种的研究、水果种植技术攻克方面还是水果销售都有稳定的渠道。”卢灵锋说。
一人好不足乐,家家好才是真的好。“他不仅致力于西瓜品质的提升,还会向瓜农提供低价且品质更好的秧苗,帮助广大瓜农一起致富。”胡才谦表示,卢灵锋总是把同乡的事情放在首位,如果老乡遇到困难,他总会放下手头的事主动帮忙,一些没有销售渠道的瓜农,他还会帮忙销售。
情系桑梓 助力共同富裕
“你能不能帮我也流转100亩土地?”卢灵锋经常会接到类似的电话,电话那头是吞吞吐吐寻求帮助的瓜农。卢灵锋十分明白远离家乡,守着瓜田苦干,风餐露宿的艰辛。“在外打拼的瓜农只有拧成一股绳,才能走得更远。”于是,赶在种植期前,卢灵锋做了一个决定,他将海南基地的采摘、运输、销售交给团队负责,自己则主动前往西北地区帮助黄岩瓜农们流转土地。
正确选址,才能为种植开好头。据李建根介绍,由于作物需要轮作,一块瓜田最多只能种2—3年,使得黄岩瓜农不得不经常为寻找适合种植西瓜的土地而奔波。随着农业用地政策的变化,不少土地无法用于发展西瓜一类的高经济作物,且不同地区土地流转政策都有所不同,这让瓜农们在土地流转方面变得更为困难,害怕耽误大棚建造导致无法赶上种植期让瓜农们急得焦头烂额。
打开瓜果天下应用,菜单一拉,各地土地情况可谓一目了然。“没有这个应用之前,我们都是实地取得土地样本后送去实验室化验,现在直接使用这个应用就可以查看哪些土地适合用于种植西瓜,比以前方便很多,统一确认好需要流转的土地,经过当地政府审批后再和村里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据了解,今年卢灵锋共帮助瓜农们流转了10000亩西瓜种植土地。
“由于耕地‘非粮化’承包土地时只能成片承包,其中总有部分土地无法用于种植西瓜,只能闲置。”李建根表示,所以每年卢灵锋都会自掏腰包,为这些闲置土地“买单”。
大棚西瓜投入高,在不同的地区,西瓜种植土地一亩租金2500—3500元不等,雇佣一对夫妻负责瓜田劳作每月至少1.1万元左右。因此,每亩瓜田光是租金、农资、设施等投入就要一万多元,对于不少瓜农而言这并不是什么小数目,需要他们承受着贷款的压力来干。如果不小心租用到农保地,无法种瓜,对瓜农而言是极大的经济损失。“这边土地流转和人工费用比较低,加上昼夜温差大,种植出来的西瓜品质也更好。”种植户王先生说,不少瓜农对于未来的生活都充满了信心,随着不少瓜农的收入逐年增加,不但生活越来越好,不少人还盖起了“西瓜楼”买上了“西瓜房”。
勇立潮头。2019年,上垟乡成立乡贤联谊会,卢灵锋被选为副会长,今年他又被选为黄岩区政协委员,他深知肩头的责任更重了。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卢灵锋却不这么觉得,他认为一人富不如一起富,帮助更多的黄岩瓜农,黄岩“麒麟西瓜”的品牌才打得响,何况竞争更能推动创新,大家的西瓜都种得好,名声在外他的西瓜也能卖得更加好。秉持着“学到的就要教人”不管是黄岩瓜农还是其他地区瓜农,只要种植上的难题,卢灵锋总会尽可能详细地给予解答,同时他还将学习到的一些先进种植技术回馈家乡,充分利用相关政策熟悉、市场反应灵敏的优势,多次举行农技培训会,帮助大家出谋划策。在帮助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共同谋划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基地的同时,积极指导农户紧抓政策红利开展生态种植,通过交流沟通,共同提升瓜农们的种植能力。
据统计,卢灵锋在全国各地承包土地,产生的劳动力为500多名在外黄岩人以及当地群众创造了就业岗位,而经由他带动的瓜农们也将持续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助力共同富裕。目前,黄岩区上垟乡在海南的瓜农就有100多户,每年靠种瓜能产生5000多万元利润,逐渐成为乡村振兴中的生力军。
来源:今日黄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