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山:打好三张牌,绽放“石榴红”
多元帮扶 民族齐富关键词: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摘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11月13日,初冬的暖阳下,记者走进黄岩富山乡锦添家庭农场,这里到处弥漫着番薯的清香,一筐筐红薯堆得满满的,山民们正忙着给红薯去皮、清洗、切条,热火朝天地制作土特产“番薯肚肚”,晒“番薯肚肚”的场景更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线。
作为我市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的山区乡镇之一,近年来,在黄岩区委统战部的重视和指导下,富山乡构筑“石榴红”共富工坊,大力开展“民族齐富”行动,以“先带后”“强带弱”,打好山区致富三张牌,构建多元帮扶体系,促进民族交往交融,谱写“云上富山”的共富新篇章。
“产业赋能”牌,聚焦技术助农共富
家住富山乡决要村的马新梅是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远嫁而来的回族媳妇,跟随丈夫来到富山乡后,开始学习高山水果种植技术。随着逐年不断发展种植规模,目前家里种植杨梅、猕猴桃、西瓜等水果近40亩。单杨梅这一品种的种植,每年就能为她带来至少15万元的收益。
每年7月份,正是高山杨梅丰收采摘的季节。然而新鲜的杨梅从山上采摘回来再到包装出售,往往需要经历人力担运、人工分拣等多道工序运转,损耗大、历时长,杨梅果肉又娇嫩不易保存,一趟下来往往要坏个两三成。
为帮助像马新梅这样的种植大户降低损耗,今年,富山乡将建设杨梅轨道运输车排上行程,统筹规划在李家山、南征顶、决要、畴路等村设计建造杨梅运输轨道7.3公里,增设机头15套,总投资约142.3万元,届时将有效减少有机肥、果实的运输成本,从源头上提升杨梅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山区要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富山乡还成立了高山果蔬产业农合联以及台州市黄岩共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农业一体化系统服务,通过全力扶持蔬菜、水果、笋竹、稻米等特色高山农业产业发展,以农业特色化、精品化推动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创连年新高。
近年来,富山乡致力于发展当地特色农业,目前已形成包括高山蔬菜、高山杨梅、高山笋竹、高山稻米在内的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其中,东魁杨梅种植面积为4000亩,罗幔杨梅约占11.2%,富山精品水果正形成规模效应,“高山”品牌蓄势待发。“我们正在整合资源,加快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等设施建设,夯实农业物质基础装备,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富山乡副乡长黄赟懿说。
“乡贤合力”牌,激发共富内生动力
目前,富山少数民族同胞有近百人,涉及壮族、彝族、土家族、回族等19个少数民族。为带动同乡在村的民族同胞们一起创收共富,富山乡乡贤联谊会出面协助联系引进来料加工企业。来料加工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技术要求不高,加上简单、易学,一经引入,便广受村民欢迎。
决要村民族同胞在村人数多,为更好地服务农户就近就业,发挥“低人力成本+低场地费用”的优势,去年,富山乡在决要村“番薯肚肚”加工坊设立了“之江同心·石榴红”富山乡共富工坊,让来自毛南族、侗族等民族同胞们在家门口实现劳动增收,春夏秋季从事来料加工,冬季从事“番薯肚肚”加工,预计每人每年实现超1万元的增收。
“天天都有钱赚,我们来自不同地方的还能聚在一起吃饭聊天,热闹得很,生活是越过越有滋味。”家住附近的村民石佩霞笑着说道。这一举措充分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丰富了他们的就业岗位类型,让村民“天天有活干,月月有钱赚”,走出富山特色的共富新道路。
每周,黄岩锦添家庭农场负责人陈苍满都会开车将编织材料送到富山乡其他村的村民手中,再从他们手上回收成品。“番薯加工有季节性,将闲置厂房租给其他企业,让村民进行来料加工,一举多得。”陈苍满说。
“在全域协作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我们通过推进村企劳动力、场地租赁等合作项目,整合各村闲置资源,鼓励村民承接产品外包代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收致富。”富山乡纪委书记张辉介绍,去年单单在富山乡决要村,直接带动村内30余名闲散劳动力就业,村民增收达22.9万元。
“民族团结”牌,增强同心共富意识
当天,记者来到决要村的“之江同心·石榴红”共富工坊时,里面传来一阵阵喝彩声,全乡来自各族的村民们欢聚在这里开展联谊活动。一些有文艺爱好的村民还表演了舞蹈、独唱、合唱等节目,场下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在欢声笑语中大家共叙民族团结情。
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富山乡着力开展各民族联谊交流活动,注重发挥同心之家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走访慰问、谈心交流、“民族一家亲”节庆主题联谊等形式,为少数民族群众构建交往交流平台,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感情沟通,为各民族同胞提供政策帮扶。
同时,富山乡还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借助山区各种文化载体,为山民提供精神食粮,增强同心共富意识。
来源:台州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