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百晓 发表于 2022-9-26 09:49

桐村村:小手套大产业 百业兴民共富



走进院桥镇桐村村,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村道两侧树木生机勃勃,花朵姿态娇艳,党建广场内,雅致的长廊、古朴的亭子、清新的绿植,各色景物错落有致。宽阔平坦的村道上,车辆有序穿行,恰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桐村村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区级廉洁村、省级农村引领型社区。

桐村村由原桐村和原洋岙村融合组建成桐村村行政村。近年来,该村聚焦共富先行,从引进一家手套生产企业开始,打开了一条先富“带”后富”通道,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工业兴村,以工哺农的全面发展的共富路子,为村庄发展翻开了新篇章。

工业牵引 夯实产业基础

上午9点,记者来到桐村村时除了村道上来往不息的车辆,村里大多数人家都关着家门静悄悄的,连文化礼堂的各类活动室内也是空无一人。这是为什么呢?很快便有村民笑呵呵地解答了记者的疑惑,“在我们村,下至满18周岁的青年,上至80岁的老人,只要有赚钱的想法就不会在家闲着!”

据悉,桐村村共有耕地面积957亩,林地面积1034亩,受地理因素影响,其中,洋岙自然村曾依靠草席发家致富,在当时更是我区草席产业的大村,随着凉席等各类床品逐渐占领市场,草席需求大量减少,不少村民开始寻求转变,可改变又岂是那么简单的?

2010年,随着草席编制业的日渐衰落,村内产业结构单一化问题愈发严重,亟待培育新产业、新增长点。村干部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也没有头绪。机缘巧合之下,某位村民去往安徽蚌埠贩卖草席时,无意发现蚌埠市某市场的橡胶手套因质量过关,十分畅销,但当时生产手套的商家却并不多。他一合计,如果将生产手套的工厂设在村里,不但可以解决现下的难题,还可以带动村内人员就业。于是,他和好友也就是如今的台州市曼妙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於胜富,两人一番商量后都觉得可行,最终说干就干!

租工厂、采购原材料、洽谈合作商……各项建设工作紧锣密鼓地推进,很快便顺利创办了工厂。不少闲散在家的村民也就近进入了两人所创立的手套工厂工作。凭借着手套的优良品质,手套工厂也是越办越红火,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经过一年的发展,为寻求产量增长和手套品类多样化,两人开始分别建立厂房以加大生产量。

落棋一子,全盘皆活。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便在村中形成了“蝴蝶效应”。当时不少村民也因此嗅到了商机,一拍大腿,便上门寻求起了“生意经”。於胜富也毫不吝啬,就此为村民们打开了一条以“先富”带“后富”的共富通道。

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车间里,村民们坐在工作台前,熟练地完成手套加工的各个工序,从手套制作到装袋再到快递打包,村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有序地忙碌着。“为了给予村民们更多的保障,我们在缴纳员工社保的同时还为所有在职的村民购买了商业保险。此外,公司消防通道及在消防检查中被指出其存在安全的隐患也全部进行了整改。”於胜富表示,目前公司的手套种类达30种以上,研发部门每年都会研发新型产品,对配件、花纹、款式等进行改良,在各个网络购物APP设立了专卖店,并在义乌小商品市场设立门店进行销售,产品还远销韩国。这也为村民们寻求进一步致富打开了思路。

以工哺农 绿色产业兴旺

“郏书记,有几个工厂说可用电量快要超标了。”桐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郏国海接到电话后便开始对这些工厂进行统计,由村委会向院桥镇供电所进行申请报批,以争取更多可用电量,保证工厂可以稳定生产。

在台州市迪酷儿童用品有限公司,公司的各个车间都开着空调,正在上班的村民们坐在不同的大型器械前负责着不同制作工序,裁剪用料、缝制坐垫、为产品注入泡沫颗粒……大多十分熟练。

足不出村的“上班族”,成了村里的别样风景。70多岁的郏招凤说起上班后的变化也是十分高兴:“到公司里上班,平均一天能赚100多元,生活也更有保障,而且公司离家近,也不太劳累。”一人有工作,全家都安心。她还告诉记者,由于村里办起了不少工厂,一些原本在外地打工的村民也都选择回到村里工作。

为满足所需工作量,村里企业还招收了不少附近村的村民,同时将加工点延伸到村民家中,利用闲置劳动力,进行代加工,进一步实现村企共赢。即便是平日在家照顾孩子的老人也能利用闲暇时间,在家接“零工”,每日也能有30—60元的收入。

随着村里的企业越办越多,村内仅是创办的手套工厂便有6家之多,其余企业共有20多家。如今,村民都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在家门口灵活就业,每月增收少则1000—2000元,多则4000—5000元,不但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还吸引了不少周边村庄的村民,带领着更多周边村庄的闲余劳动力就业。村集体收入也随之逐年增加,仅出租给台州市迪酷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的厂房年租金收入也从2013年的13.84万元,自2018年起涨至24万元。2021年,该村村集体收入达到70万元。

“下阶段,我们还打算自行开发平台,从借助其他销售平台逐渐朝独立开发销售渠道转变,并计划与更多有创业意向的村民合作共同发展。”台州市迪酷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顺德说。

原桐村村发展桐籽榨油产业,远近闻名,故取村名为“桐村”,由上保、下保和田洋屋三个自然村组成,村内有耕地面积617亩、林地面积534亩。甘蔗和荸荠是村内两大特色农业。该村致力于绿色农业发展,并成立了甘重和苏养合作社,换索出一套科学的种植、保存方法,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此外,院桥镇也在持续向农民推广高效智能农业机械新设备,普及绿色智慧施肥新技术。如今,桐村内芋头、荸荠、甘蔗、水稻、草莓等各类农产品不但种植面积未减少,种植种类也越来越多。据介绍,每亩种植用地收入至少可达到6000—7000元。

为使村内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桐村村委会每年都会加大村内农业用水及水沟修理力度。郏国海看着种植着不同农作物的土地感慨道:“由于今年夏天高温天气持续较久,导致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量增加,村内农业支出甚至比往年还高出许多,但一切都是值得的。”青翠的田间,一株株农作物排列整齐,在阳光的润泽下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共建共享 生活富足和谐

一条条通村达户的道路宽阔平坦,收拾干净的民居、宽敞的笼式足球场、篮球场,独具特色的文化礼堂内还配备了各类活动室、齐全的健身设备……俨然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

这一系列的美丽村庄建设从2018年村社融合,正式拉开了帷幕。近年来,桐村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建造党建广场、党群服务中心、三治中心文化礼堂、多功能篮球场等一大批公益性群众文化休闲活动场所,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加强道路硬化、村庄保洁、农房新居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垃圾分类、美丽庭院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形成了村庄环境整洁、产业特色明显,村民出行方便、文化生活丰富的格局。

以前,每逢大雨,洋岙自然村靠山东边路段的房屋便极易因积水漏雨,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一事一议”项目,将这部分路段拓宽至6米,并修缮了2米宽的溪坑及2米宽的绿化带。为进一步美化村居环境,该村还额外斥资130万元,为原本极易堆积垃圾的河道两边还用古韵古香的石块砌筑了挡墙,墙内镶嵌了村里常见的石制器具。

傍晚6时,村里一改白天里的宁静,逐渐变得热闹起来。村道和长廊,更是成为了村民们饭后散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村道上许多村民三三两两地结伴,若有人说起村道修缮,村民们更是少不得竖起大拇指夸几声“好”。另一边的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等也是热闹非凡,热爱运动的孩子、大人,开始抢占篮筐和场地,“一炫球技”。不远处热闹的音乐声也十分惹人注意,踩着音乐的鼓点,跳着广场舞的队伍,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观看。“我们村里组成的舞蹈队还拿过镇里的舞蹈一等奖呢!”村民叶盼盼指着跳广场舞的队伍自豪地说道。

每逢比赛,妇女们都十分认真,每天都练习到很晚才肯回家休息。“每回她们都自发组成舞蹈队参加比赛,为村里争光。我们十分支持她们,村里也会承担比赛所产生的化妆、服装等。”郏国海表示,跳广场舞还可以带动村民锻炼身体,因此文化礼堂在建立之初特意在室内预留了足够的场地,作为村民冬季时跳舞的场地。

去年,桐村村还为老人协会重建了4间老人服务中心、老人疗养中心等,并每月为村内60周岁以上老人测量血糖、血压等,每逢重阳节、春节等还会为全村老人送去节日慰问金等,并尽可能为低保边缘、困难户等提供更多保障与福利。不仅如此,桐村村党总支还多年蝉联五星级支部的荣誉,更是多次被评为省市区先进基层组织。

在桐村村村内的文化礼堂内,各类文化活动十分丰富,打球健身、端午包粽子、红色电影节、文艺表演等,为村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许多乐趣。“寒暑假期间,村里还会邀请大学生志愿者,为村里的务工人员子女辅导作业,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孩子娱乐生活的同时,也减轻务工人员的生活负担,之后我们也会策划更多的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郏国海介绍说。

溪水潺潺,风景如画,村风淳朴,富足和乐。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桐村村广大村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群策群力,以互相帮扶发展工业产业的方式,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也为村庄带来了新一轮的转变,赢得了富、美生活新前景。下阶段,桐村村还将进一步提亮村庄特色,提升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在新时代的幸福路上不断奋斗,持续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共富优势。

来源:今日黄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桐村村:小手套大产业 百业兴民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