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今声 | 南宋第一贤相杜范:两袖清风存正气,一生长为国家忧
黄岩历史悠久、文脉绵长,
两宋时,风流人物更兴迭起,
朱熹数次来此讲学,
使黄岩文风大兴,人才辈出,
其中不乏彪炳史册之人,
但能在《宋史》中占据大篇幅记载的极少,
杜范是其中之一。
杜范
1182~1245
南宋大臣。字成之,号立斋,谥清献,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杜家村人。嘉定元年进士。历官殿中侍御史、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同知枢密院事、右丞相兼枢密使。台州千年历史官位最高者,被誉“南宋第一贤相”。
翠屏山间的古道青苔疯长,摩崖石刻饱经风霜,静静伫立在石道旁。行走其中,不禁想象800多年前,少年杜范是否也曾每日在此道上往返家中与书院。他是背着书箱独自行步匆匆,还是与三两同窗好友一起谈天说地?
图 | 通往灵岩洞的翠屏山山道
淳熙九年(1182),杜范在黄岩杜家村降生。相传他出生之日,原本浑浊的永宁江,忽然澄清了三日,因此永宁江又称澄江,这个名字沿用至今。
摩崖石刻 | 位于灵岩洞下侧。长1.6米,阔1米。
《与郑继之紫霄夜坐》作者:黄绾
夙忘事幽尚,岁晚依山隅。同云翳丛木,积雪阻修途。良朋自何来,吊我形影孤。深树彻永夕,寒气生茅苏。哀歌坐待旦,海曙林猿呼。
杜范家学渊源深厚,其从祖杜烨、杜知仁皆是当地知名的有学之士,他们受学朱熹,深得其传,潜心钻研理学,开创了“南湖学派”。杜范自小跟随两位堂叔祖学习,时常在灵岩洞中读书,成绩斐然,渐渐在樊川书院中崭露头角。
灵岩洞 | 杜范少年读书之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增长见闻,两位长辈便带着杜范游历山川大河,体味世态民情。这样的游学对杜范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他在游学中见识了王朝颓败,民生疾苦,对压迫剥削百姓的官吏产生了强烈的不满。从此,少年杜范在心里树立了革新政治的伟大抱负。
话剧《南宋第一贤相》剧照 | 少年杜范跟随从祖学习
为了实现报国理想,杜范参加了科举考试,凭借着渊博的知识,于嘉定元年(1208)考中进士,自此开启了他宦海沉浮,为国为民的一生。
《杜清献公集》 | 年谱卷端
进士及第后,杜范并没有立马得到重用,而是去了地方为官。26年来,杜范先后任金坛县尉、婺州司法参军、安吉司理参军、户部架阁文字、大理寺司直、军器局监正,都是八九品小官。
“位卑未敢忘忧国”,杜范官职虽小,但其为民之心昭昭,日月可鉴。在任期间,他廉政爱民,恪尽职守,对不平之事敢于严查,对百姓所言的弊病进行革除,在民间名声极好。
图 | 杜范故里
端平年间,杜范终于得到了朝廷重用。端平二年(1235)十二月,杜范任监察御史;次年,任太常少卿。朝中奸佞当道,杜范多次反映台谏的弊端,建议理宗重视台谏制度,不为权相所左右。理宗虽然认同,但是并未采取。杜范对理宗更加失望,五次上书辞官,未得准许。同年十月,杜范任秘书监兼崇政殿说书,十二月,复任御史。
话剧《南宋第一贤相》剧照 | 朝对
在此期间,理宗发动收复三京的战争,非但没有取得成功,反而让襄蜀俱坏,江陵孤危,两淮震恐。在此危急时刻,杜范向理宗递送《论襄阳失守札子》,冷静分析失守原因,提出解决之法,宋理宗采纳并施行,终于打退了蒙军,收复襄阳。
仰山堂 | 在黄岩中学内,是清献书院的讲堂
清献书院
清献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清乾隆年间的萃华书院。同治六年,黄岩县令陈宝善属绅士王葆初捐资重建书院,为崇祀南宋黄岩籍右丞相杜范(谥号清献),改名为“清献书院”。如今是台州市黄岩中学。
事后,杜范多次上书抨击郑清之父子把持朝政,招权纳贿,又弹劾李鸣复、史寅午等人以贿交结,直言:“鸣复不去则臣去。”理宗不纳所言,杜范挂官渡江而去。
嘉熙二年冬,杜范在辞官三年后,被朝廷召回,任江西宁国知州。他刚上任就遇到了宁国府大旱绝粮,便发常平仓米粟救济百姓,并说服城中的富户开仓救民,让百姓得以生存下去。因战乱导致的两淮饥民闻讯而来,其中以张世显为首的饥民就达到3000多人,聚集城外,欲行不轨,杜范设计擒斩张世显,放粮救众,遣散饥民,让宁国府得以安定。
话剧《南宋第一贤相》剧照 | 宁国府上任遇大旱
杜范做了四年宁国知州,处理地方事务果断理智、爱民如子,其政绩上达天听。让理宗对他越发赏识,于嘉熙四年(1240)六月,被召还入朝。
入朝后,58岁的杜范依旧试图挽救飘摇不定的南宋朝廷,他指出王朝内忧外患的现状,矛头直指史弥远和史嵩之二人。宋理宗深感有理,任命杜范为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次年四月,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兼中书舍人。
清献湖 | 在黄岩中学内
淳祐二年(1242)六月,杜范被授予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两年后任同知枢密院事。杜范的力求革新的政治主张得到了朝野有识之士的共鸣。杜范由此正式进入南宋政治领导核心。
《杜清献公集》| 内封
《杜清献公集》| 卷首卷端
淳祐四年(1244)十二月,杜范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入相后,杜范整肃朝纲,选拔贤才,驱逐史嵩之党羽。针对当时形势,他先后向理宗呈上多封奏札,其中《相位五事奏札》和《相位条具十二事》,堪称为南宋时局开出的两剂药方,定国本系人心,将大宋从岌岌可危中拉回。理宗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12个字赐给杜范。
杜家村文化礼堂 | 内容为理宗赐于杜范的12字
同年,蒙宋寿春之战爆发,蒙古军大举入侵,杜范命淮扬、鄂渚二帅东西夹攻,解合肥、寿春之围。令人惋惜的是,杜范入相不久,还未来得及将自己的政治抱负一一实现,就因积劳成疾,死在了任上。终年64岁,宋理宗谥“清献”。据传,灵车过处,百姓聚祭巷哭。
图 | 杜范之墓
杜范任守一方时,减轻徭役、赈济贫民、广修水利、大兴文教;进入朝堂时,整肃朝纲、驱逐奸佞、选拔贤才,尽职尽责。他为官三十多年,家中田产未增一分,老家房屋依旧十分简陋,还留下了“遇午,留客,款以葱羹麦饭”的故事。
款以葱羹麦饭
有一天,一个富户来杜家拜访杜范,时间刚好到了中午,杜范就留他吃午饭,用葱羹麦饭招待他。富户一看菜食,以为杜范在羞辱他,愤怒告辞。杜范写了一首诗送给他。诗曰“葱疗丹田麦疗饥,葱羹麦饭两相宜。请君试上城头望,多少人家午未炊。”富户看完诗理解了杜范的清贫之因,并羞愧至极。
图 | 《清献集》 作者:杜范
华夏的历史星空中,闪烁着千万颗星星,杜范是其中小小的一颗,但在台州的历史天空中,杜范是闪耀的恒星,永远照耀着故乡的大地。
特别鸣谢 | 黄岩历史学会
参考资料 | 《宋史·杜范传》《续资治通鉴·宋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