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百晓 发表于 2021-10-12 10:12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乡村振兴结硕果

政策实施10周年,惠及我区200多个村居48万余人

今年是浙江全面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10周年。近年来,我区在全面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同时,创新机制,在全省率先提出竞争性立项评审,着力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打造现代化美丽乡村,共惠及206个村居48万余人,走出了一条三产联动、城乡融合、农民富裕、生态和谐的符合地方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

上垟乡沈岙村石库垟自然村引水工程作为该村今年申请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眼下,工程正抓紧进行水管铺设工作。“之前旱季的时候,经常没有水喝,都是用水车从山下送上来,我们再拿桶接水的,很不方便。”上垟乡沈岙村村民何彩招说。

上垟乡沈岙村位于我区西部山区,2018年,原石库垟村和原毛岙村经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合并成为沈岙村。受地理位置影响,原石库垟村集雨面积小,自来水供应不足,一到旱季,400多户村民用水困难。为此,村里决定从水源充沛的原毛岙村引水,然而整个工程需要资金100多万元,这让村集体经济原本就比较薄弱的沈岙村一愁莫展。最终,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他们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我们通过乡政府的帮助,争取到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解决了资金问题。以后再碰到大旱天气,村民也能喝上充足的水了。”上垟乡沈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俊昌告诉记者。

同样得益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高桥街道下浦郑村特色米面产业迎来了“升级”,彻底告别了原本低小散加工作坊的现状。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支持,村里建起了特色米面产业园,9家米面加工作坊集中在一起生产,设备、技术、质量、品牌都得到了提升。

在米面加工作坊内,业主胡增秀正在整理刚制作好的米面,看着如今整洁有序的加工作坊他高兴地说:“以前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生产米面,噪音很大,也不卫生,现在集体安排在这里,污水也统一处理了,跟以前比起来变化太大了。”

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下浦郑村先后申请建设了生产加工、污水处理、品牌文化等方面的4个项目,总投资515万元,财政奖补326万元。实现了米面生产从散到聚,品牌文化从无到有、村庄环境从脏乱差到干净整洁的跨越。2020年该村米面产量达到1000万斤,创收3800万元,被评为浙江省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大模式之一。

“‘一事一议’助推米面产业不断整合升级,提升了米面产业的竞争力,扩大了米面的产量,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高桥街道下浦郑村村委会主任林保平说。

自2010年起,我区开始对村级公益事业实行“一事一议”财政补贴,用于解决村民群众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并于2015年在全省率先提出对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竞争性立项评审,建立零门槛准入制度、零漏洞淘汰体系、零容忍监管体系,确保了竞争性项目群众参与、程序公平、工程安全,形成了“多中选好、好中选优”的项目优选机制,有效提高了专项资金分配和使用效益。

“集中召集申报项目所在村负责人及村民代表,采取现场公开评审方式,由村干部自主陈述本村项目情况,并上台接受与会专家和现场其他人员的提问、监督、评判。再由评委进行评分,从高到低排序录取。”区财政局预算局副局长缪仙君介绍。

截至2020年,我区共实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519个,项目覆盖全区19个乡镇街道206个村居,受益人数48万余人,共新建改建村内道路约230千米、治理河道约39千米,建成村民公共活动和服务场所175处,涉及基础设施、村貌提升、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在黄岩实施十年以来,有力推进了全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美丽乡村的振兴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我们财政人的努力和贡献。”区财政局党委书记、局长苏忠阳表示。

来源:今日黄岩

陪伴是最長情的 发表于 2021-10-13 10:55

乡村振兴、一事一议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乡村振兴结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