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百晓 发表于 2021-10-11 10:20

七里浮桥成追忆 宁江古道今何在

——永宁古渡系列之七里渡

一、七里是著名的武术之乡

七里,离黄城七里,故名。七里的名字,大约老黄岩人都知道,因为那里有七里浮桥,又是著名的武术之乡。

七里史上名人辈出,旧志记载:“李中选字文贯,七里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武举。”“赵炳华字蔚如,七里人,提升石浦守备。”“赵立鳌,字戴山,七里人,炳华子,提标右营守备。”

民间有传说:清乾隆五年(1739),一位深谙武术之道的和尚来此定居,并设帐授徒,各村年轻人蜂涌而至,潜心习武并发扬光大,尚武精神代代相传。民国时期牟村的七老为人急公好义,凭着一身武艺,打抱不平,乐为群众排忧解难,方圆百里享有声誉。其子戴贤江,曾担任山东济南镖局镖师,闯荡江湖,主持公道,颇负盛名。

被誉为“江南武林宿将”的李元善,授徒逾三千,不收分文报酬。1984年参加全国武术观摩表演时获得一等奖,翌年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省武坛不少名手均出自他的门下。

二、牟村的名称来历

七里村有七里、渡头、渡头堂、下浦四个自然村。渡头即是七里渡口的所在。民国《黄岩县志》记载,“七里义渡,位于拱中乡七里与孝友乡大树下之间的永宁江上,渡长约一里。”渡夫有李元芹、方兴畴等。清光绪年间,埠头改为块石砌垒。

七里渡口处于七里村与牟村交界的古河道上。古时候这段江道迂曲成圆,中有沙渚,日渐淤积成陆,犹如半岛。开始无人居住,称为“无村”,河道称牟村河。“无”音读方言“姆”。在清·雍正六年(1728年)丈量农田时,牟村土地尚编入南岸图册。而清同治光绪新定县境图中,永宁江被取直,牟村河消失。

1955年,黄岩建澄江大桥,利涉浮桥就移置此地,名七里浮桥。古时,县城北门的永宁江潮急江宽,隔断台温驿道,设立江亭渡以通南北。南宋嘉定四年(1211),知县杨圭建利涉浮桥。桥长100丈,宽3丈,舟船40只,用竹篾当缆索。清康熙十九年(1672)改用铁索。同治初年(1862)重修。浮桥被迁徙到七里后,因江面变窄,船桥保留十七艘。

三、渡头堂的百年变迁

今日,宁江绿道上景色宜人,树木成荫,空气清新,凉风习习。江岸芦苇吐絮,芙蓉绽颜,秋意渐浓。一路西行,很快就到了渡头桥。眺望北江岸,罗汇林、牟村、七里一带高楼摩天,吊杆林立,绿城新区还在扩建中。

过桥,见一石碑,上写“七里桥,建于2005年”等字样。桥下坡处是一片景观公园,正对的是绿城镜心园小区后院墙。沿着围墙往东找寻道路,百米处发现一小河,老乡告知这是牟村河遗留的痕迹。浦口辟为草坪,仅地下涵管以通江道。园内保留一座小闸,即建于民国初期的八方闸。沿马路折回南,这一片原是渡头与罗汇林的老村舍荡然无存,取代之的成片的仿古建筑群。地图导航带我到了“渡头堂”,却在一个院子里的亭台水榭间。

在七里村一幢排楼前,找到一位李姓老伯,了解新老地形变化的情况。老伯告诉我,七里渡口就在七里桥,也即以前七里浮桥这位置。

渡头堂,古时候是为过渡的行人歇脚避雨用的,供奉观音等神像,以求过江平安。以前两岸辽阔,等渡者苦于风雨无庇,清康熙年间,贡生赵湛捐款兴建的。出家僧人宗芳常常在此煮茶免费招待行旅。同治二年,景芳师父重建大殿及两楼三门,形成三透四合院,土改时分给了村里的贫民。

再返回到七里桥,见南岸桥下许多妇女在洗衣,于是向她们打听浮桥旧址。没错,现桥就是原浮桥位置,只不过以前过浮桥有下坡路。自江口造闸门后,没了潮起潮落,江水变清,过桥很平稳。

四、戴家汇“千家门对一帆开”

沿绿道再往西千米,便是仙浦喻村。老乡告诉我,江边的老埠头,便是戴家汇老渡口,过江正北是前洋方;村西另有渡口通东江。东江渡明万历年间就已存在,遗址在古河道上。民国31年(1942)因江改道而迁建。

清代邑人黄永清有诗《戴家汇即景》曰:

嵩岩侧拥石崔巍,野色还过古寺来。

卅里江从三面绕,千家门对一帆开。

民间有传说,民国时期,黄岩县长乘船考察永宁江,到仙浦喻,见江边庙里正上演社戏,锣鼓喧嚣,人山人海。可是船行二小时后,却发现同样的景象出现眼前,大惑不解。随从告诉他原委,此处江道迂曲,江流至仙浦喻时,折向西北,过东江、前洋、前洋方,一直到杏头;然后又折向东,经下曹、路头方,再下弯东南流;经戴家汇(后洋黄)、前洋方后又回到仙浦喻,形成一个葫芦形的大汇坤,水程达20里,而两汇口仅相距240米。为此,县长命令改造河道,挖掘新江。虽是传说,历史却是真的。因为地理特殊,每逢汛期常常山洪奔泻,江潮倒灌,洪水横流,庄稼尽淹,百姓怨声载道。于是在水利专家章育的倡导下,县长徐用亲自主持,征用民工28533工,于民国31年(1942)三四月间,费时廿多天,凿通二汇口,顺利截弯取直,缩短水路近20里。往后戴家汇淤涨成田,增加耕田3万多亩。

戴家汇既是村名,又泛指整个大汇坤。初因戴姓人逃荒到此定居而名,后有黄姓人群居后洋,遂改今名。它是著名作曲家黄准的故里。

《黄岩人名字典》载:黄新民字志超,原名绍春,黄岩后洋黄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有女慧珠、黄准。黄准早年即跟随其姐黄慧珠奔赴延安,投身革命战争洪流中,其代表作品有《楚天风云》。和平时期从事影视音乐创作。有《舞台姐妹》《春苗》《牧马人》等作品传世,成绩斐然。特别是《红色娘子军》中的《娘子军连歌》,深得全国人民喜爱,成为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来源:今日黄岩

明天更美好894 发表于 2021-10-11 14:00

成为历史了

海蓝时见鲸 发表于 2021-10-12 11:21

小时候可喜欢这个浮桥了,走上去像探险

陪伴是最長情的 发表于 2021-10-13 10:52

历史中的七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里浮桥成追忆 宁江古道今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