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百晓 发表于 2021-9-17 09:26

宁溪:创新推进全域共同富裕

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今年,我区在宁溪镇试点打造“小橘灯暖心工坊”,建立城乡、村企跨区域协作的“橘光党建联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作为,实干担当,帮助广大山区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用一盏盏“小橘灯”点亮共同富裕路。

一大早,来自我区东部的浙江希乐工贸有限公司的一辆运输车,在经过30多公里的行程后,缓缓驶进这个位于西部大山宁溪镇岭根村的“小橘灯暖心工坊”。车子一停下,等在工坊门口的村干部和村民们开心地上前帮忙卸货。

这里是我区通过东西部村企协作,设在岭根村的希乐小橘灯暖心工坊生产线。在这里,村民们穿上工作服,戴上工作帽,在各自的操作台上组装塑料水杯杯盖,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每天到货,村民们别提有多开心,这些都是他们的活计,曾经的泥腿子变身为产业工人了!”宁溪镇岭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牟同耀忙得顾不了擦拭脸上的汗水。

工坊里,每天都有来自岭根村和附近几个村的50多人来做工。这些村民普遍是六十岁以上的留守老人,有些甚至是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考虑到老人们年龄大了的实际情况,企业派驻方专门成立了一个由管理人员、技术指导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组成的“区域党员先锋小组”,为村民提供服务和技术指导,让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手工操作。“目前一天的产能是1.8万个成品杯盖,我们希望能进一步扩大生产,将每天的产能提高到2.5万个,实现更多村民家门口就业的愿望,也进一步解决我们企业用工短缺的问题。”浙江希乐工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盛勇告诉记者。

另一边,村干部和村里的党员也组建了一个“党员帮扶小组”,解决村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一些村民因年纪大视力不好,村干部就多次与企业方沟通协商,为他们专门定制模具套在手压机上,避免用榔头敲打零件进行装配。村干部还另外采购了一批手压机,实现干活的村民人手一台,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人员很有爱,村干部很有心,我们在这里干活很有劲!”80多岁的村民戴香芳一边告诉记者,一边舍不得停下手中的活。她说,虽然一个人留在山区,但现在的生活让她更有奔头了。

一直以来,我区存在着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部城市工业经济较为发达,而西部山区由于受长潭水库水源地保护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缓慢,因此,大部分村民选择外出务工,很多村庄成了空心村。为了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全域推进共同富裕,我区在宁溪镇试点打造“小橘灯暖心工坊”。“小橘灯”,喻意甜蜜、温暖之意,通过这一盏盏“小橘灯”,点亮群众的共富路。为了确保“小橘灯”暖心工坊有序有效运行,我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产业界别,形成“区域统筹、产业融合、资源共享”的党建联盟。加大政策扶持,整合财政、扶贫、农业农村等部门政策,强化扶持引导。

为了推进“工厂西扩”,让更多的东部企业生产线、加工点落户西部山区,宁溪镇镇村两级150余名党员干部全员进城,按照经信部门提供的企业清单,对接东部各街道、村居、企业、合作社、农业基地等,引进符合长潭水库生态保护规定的20多个劳动密集型企业,利用村集体闲置房屋,建设覆盖全镇的12个暖心工厂和工坊车间,吸纳了500多名贫困边缘人员、乡村留守人员就地就业,并鼓励村集体根据实际适当入股。通过引进一批来料加工企业,招募一批乡村经纪人,培训一批产业工人,带动一方留守乡村的群众致富。看到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挣,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也回村里发展了。送项目到村、送岗位到户、送技能到人,“小橘灯暖心工坊”探索“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实现三方共赢,村集体、农户双增收。岭根村利用村集体闲置房屋进行生产,村集体每年按企业产值的10%获得分红,一年预计增收10万元左右。岭根村村民每月可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

在打造“小橘灯暖心工坊”的基础上,宁溪镇还通过建设“小橘屋”,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夯实“共同富裕”的基底。

在五部村的“小橘屋”,94岁高龄的低保边缘户周小荷住得很安心。单人房间、独立卫生间,柜子、电视机、电风扇等一应俱全,还有结对党员、村干部一对一帮扶,经常上门关心她的生活起居、身体状况。她和居住在这里的其他10多位困难群众一样,感觉很暖心。

除了“小橘灯”暖心工坊、“小橘屋”外,宁溪镇还整合社区医生、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乡村公交、快递等便民配套项目,打造一村一处,全镇覆盖的橘光乡村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最后一公里”的服务。

接下来,宁溪镇将创新合作模式,通过土地、基础设施、扶贫资金等方式入股项目,让低收入农户既能领取分红,又能获得务工收入,实现“造血式”增收,让“小橘灯工坊”点亮千户窗,温暖百姓家。

来源:今日黄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宁溪:创新推进全域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