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百晓 发表于 2021-7-15 10:00

听!“官河古道”项目一线的攻坚故事

“官河古道”工程是我区打造“千年永宁”文化坐标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我区城市建设“一号工程”。

2019年,区委区政府提出要精心打造“官河古道”,让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绽放新风采,唤起黄岩人心底“千年永宁”的乡愁记忆。要将其打造成为增进黄岩人民自豪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的惠民工程。

“奋战500天,贯通出亮点”。在区住建局、黄岩城投集团等相关部门及属地街道的共同努力下,今年7月1日,“官河古道”实现基本贯通。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佳绩背后是黄岩铁军

“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狠抓落实”

的有力诠释

让我们走进这一个个攻坚团队

听听他们的攻坚心得

感受奋斗者的力量

>>>>
东城:对百姓负责就是最大的责任

东城街道是“官河古道”政策处理的主战场。在2015年开展的东官河综合整治工程中,“官河古道”东城段涉及的不少民用住宅已经完成了征迁工作,摆在东城征迁工作组面前的最大难题是43户非住宅用房的征迁。

“这43户房屋多数是老房子,涉及到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比如证件不齐、房屋手续不齐等等,在摸排过一遍基本情况后,我们就发现推进难度非常大。”东城街道官河古道区块征迁负责人金辉国说。



再棘手的难题也得想办法去解决!东城街道本着对百姓高度负责的态度,迎难而上,按照“快”、“实”、“干”的要求,倒排时间、挂图作战,确保每天有进度,每周有变化,同时建立落实情况督查调度制度,做到“每日一汇报”、“每周一总结”,以工作组模式全力推进征迁工作进行。



“在严守政策刚性的前提下,我们根据实际摸排出的情况和商户提出的诉求,反复核实档案资料,工作人员都要做到底数清,又要成为政策通”。东城街道城建办工作人员王华主要负责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为了最快速度完成43户非住宅房屋的建档立卡,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和同事们几乎每天都在各个相关部门来回跑,“都是十几、二十多年的老房子,土地、房屋的确权还是比较麻烦的,很多时候会出现电子档案没录入的情况,那就只能去资料室翻纸质档案,一点一点核对,如果纸质档案也没有,那就要和相关部门对接确定情况。”王华说。建档立卡后,工作组针对每家企业和商铺的情况,联合多部门协同作战,力求将工作做到最细致。

尽管情况复杂、过程艰难,但东城街道坚持以人为本,将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里,最终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2020年8月,官河东片沿线共完成320户企业及个人的房屋拆除,拆除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政策处理基本完成。

>>>>
西城:以真心诚心赢人心

翻开西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陈强的工作日志,一串数据映入眼帘:

2020年3月底,街道召开“官河古道”西城段政策处理动员大会;

2020年4月8日,完成巡特警大楼2100平方米拆除;

2020年6月18日,完成永宁南街东侧国土宿舍15户1700平方米房屋拆除;

2020年7月6日,开始小商品市场共用地26.4亩、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拆除

……



“官河古道”西城段政策处理工作涉及巡特警大楼、国土宿舍楼、小商品市场、五洞桥等6大区块,其中,巡特警大楼、国土宿舍楼和小商品市场可谓是征迁工作中的大难点。

为了啃下“硬骨头”,西城街道第一时间建立“主要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的三人工作责任小组,树立“定标、定时、定人”原则,分幢包干、合力推进三大重点区块的政策处理工作。

“一开始上门做工作,大家都不支持,连社两委班子成员都不理解,推进难度很大。”说起小商品市场的攻坚历程,陈强记忆犹新。



黄岩小商品市场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市场内共聚集700多家商铺,涉及村集体经济收入有近千万元,如何统筹做好“商户拆迁安置”和“保障村经济收益”成为摆在征迁工作组面前的大难题。

为了寻找工作突破点,街道领导班子第一时间召开协调会议,并走村入户了解村民和商户诉求,最终决定自上而下,逐个击破。



通过数次协调,小商品市场所在的宁场经联社两委班子逐渐转变思想,同意征迁。“街道干部很有诚意,认真仔细的把政策分析给我们听,我们反复衡量后觉得征迁是利大于弊。”宁场经联社党支部书记花志杰说。

做通社两委班子的工作后,征迁组工作人员又继续加大力度与社员、商户沟通。章秀明是西城街道工办工作人员,也是宁场经联社的驻社区干部,据他回忆,起初有不少社员直接拒绝沟通,多次电话联系无果,“电话找不到人,那就只能趁休息时间上门等。”为了加快推进工作,章秀明常常不吃午饭,趁午休时间上门做工作。



经过3个多月的持续攻坚,西城街道终于啃下这块“硬骨头”,顺利于7月1日中午完成小商品市场拆迁协议签约工作。

团结一心,其利断金。100多天的时间,西城街道聚力攻坚,以猛虎之势完成了“官河古道”西城段政策处理工作中的三大难点。

>>>>
区住建局: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

五洞桥,是黄岩千年古城文化的缩影与传承的载体,既承载着乡愁,也凝结着历史。这个节点是官河古道的精华部分,关乎着官河古道项目打造的成败。

为了能保持古朴自然的韵味,又能跟周围的景致风格统一协调,项目组委托专业的设计人员多次进行实地勘察,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前提下,最终确定以“融存·历史文化·信息”为主题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有了,如何让其完美落地?“当时要求春节前必须完工,工期特别紧,我们只能迎难而上!”据区园林建设中心书记、主任龙麦堂回忆,改造工程于去年9月开工,改造面积虽只有8000多平方米,却涉及土建、铺装、景石、绿化等多个工序。

在全力推进改造过程中,项目施工方紧急调配人手,采取多个班组交叉作业推进。为确保各方精准配合,每周定期召开例会,对进度进行排查反馈。同时,还派专人每日驻扎在施工现场,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在现场解决。



“国庆假期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关键的攻坚期。”区住建局副局长彭世华那几日几乎天天“泡”在施工现场,按照施工计划检查核对每一个施工部位,确保质量、进度达到计划要求。纯手工打磨的红色挡墙、楼房外立面的仿古整修、宋代风格的景观长廊、曲径通幽的独特布局……项目组以绣花针的功夫,对工程进行全面精细化管理,这样的精雕细琢在整个改造工程中比比皆是。



在五洞桥入口处,一座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龙翔打造的赵伯澐全身像雕塑尤为醒目。“为了更好还原赵伯澐修建五洞桥时的场景,我们反复确认细节,大到站立姿态,小到眼神方向,前后对这座雕像进行了三次移动。”时任区园林管理处主任叶秀林回忆说。

如今,西江之上,历经数百年岁月变迁的五洞桥已再现当年盛景,成了市民游客的打卡胜地。

>>>>
城投集团:加速奔跑的“工匠”

老水厂区块是“官河古道”项目的关键节点之一,包含了空中酒廊、橘乡画廊、工坊影楼、西江茶楼、彩光秀影、江景渔楼、立体停车库等工程内容,体量不大,建筑内容却很丰富。为了高效率、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黄岩城投集团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匠人精神,精雕细琢一砖一瓦。


项目建设期间,为了更好地推进现场施工进度,做好协调工作,黄岩城投集团官河古道领导小组办公室前期项目组成员林玲几乎24小时手机不离手,甚至晚上两三点钟都“随叫随到”,只为配合多方设计师时间,为他们解答和现场相关的问题。

线上如此,线下更甚。由于项目时间紧,拉的战线长,范围设计广,涉及部门多,林玲基本上每天都驻扎在施工现场,有时一天还要赶7、8个现场会。



除了工作拼,城投人始终秉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每一个建筑都做到精雕细琢。西江茶楼和工坊影楼是文创园区内面积比较大的建筑,外立面风格原与文创园其它建筑非常不符,为了统一外立面颜色与风格,项目建设方费了不少心思。“老水厂文创园是复古工业风格,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我们新建或改造的建筑也要保持一致的风格。”黄岩城投集团子公司市政园林公司主要负责人胡智文一直负责项目建设工作,看似简单的外立面材料,在追求极致的他们这里,也是选了又选,调了又调。“外立面我们用的都是做旧混凝土材料,第一遍涂漆以后发现效果不好,就一遍遍和材料方对接,调试,返工,做了4、5次才确定好。”



进入雨季后,为了不拖慢工期,保证工程质量,城投集团和施工方紧急协调后,决定加大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紧急调配人手与建筑材料,科学制定雨季施工方案,“抢晴天,战雨天”,夜以继日进行赶工。

昔日废弃的旧工厂,如今已逐渐蜕变成为“网红地”。“虽然做建设很苦很累,但看到蝶变的城市,我们觉得一切都值得。”黄岩城投集团子公司城建集团主要负责人邬文聪感慨地说。

>>>>
区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心:过五关斩六将

“看到施工设计图的第一眼,就料想到这座桥不好建。”这是区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心主任陈绍荣对橘源桥建设工程的“第一印象”。

不规则圆形的空中廊桥,意味着铺设在桥面上的玻璃只能定制,而且是全市第一座这么大规模的人行景观天桥。考虑到这些特殊因素,专攻市政工程建设30余年的陈绍荣在建桥之初,就把施工精度放在了首位。



很快,第一个“拦路虎”出现了。橘源桥采用的是大跨度的钢结构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大家发现桥梁出现了明显的震动现象。如何让桥稳定下来?针对这种情况,项目组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最终决定采用加装阻尼器来改良桥梁气动形状来解决震动问题。原本工期就很紧张,这样一来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不承想,在这之后,更大的困难出现了。桥面铺设的120多块三层钢化玻璃各不相同,虽已要求玻璃生产商按照图纸把尺寸精确到毫米,但在裁剪过程中发现,这样不规则的玻璃根本无法实现机械操作,每一块都需要人工裁剪和打磨,制作周期要比原先的延长一倍多。“只能用笨办法,派人蹲在厂家去盯进度。为了保证每块玻璃强度达到要求,我们对每一块玻璃都做了强度测试,必须用水箱压足24小时完好无损才算通过。”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施工经理梁建勋说。



建桥过程,是不断接受挑战的过程。进入5月,随着高温和降雨天气的频繁出现,在一次现场巡查施工进度时,工作人员发现桥梁接口处的错位幅度早晚略有差别。通过连续一周的早晚定时测量,断定是钢轨和梁体的热胀冷缩不同步引起的横向位移。考虑到桥的使用安全和后期维护,这个问题必须解决。然而,橘源桥是不规则的圆形结构,钢轨和梁体的热胀冷缩无法通过计算得出精确数据,简单去调节钢轨长度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多方考量后,项目组决定在桥下加装限位措施。

过五关斩六将!直到6月30日竣工当天,施工单位心头的石头总算落了地。他们表示,桥上有责任,桥上也有担当,再难他们也担得住。

来源:黄岩发布

hhhzzz 发表于 2021-7-15 11:21

{:1_136:}{:1_136:}{:1_13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听!“官河古道”项目一线的攻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