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 发表于 2021-7-9 10:45

黄岩:构建全域协作图 走出全域共富路


“小橘灯”工坊内,村民正在加工瓶盖。


村民在家门口从事菜花梗加工工作。


山前村文化礼堂


小微工业园区 本报通讯员王敏智摄


金林村小橘屋 本报通讯员王敏智摄

核心阅读

6月29日-30日,朵云书院·黄岩店与黄岩区智能模具小镇中高端模具产业的数字化改革迭代升级情况一同迎来了省委书记袁家军的考察。

闹市区旁,一步一景,穿过白净的庭院,店内书架布局疏朗有致,不少读者在此乐享慢时光。日前,上海著名文化品牌“朵云书院”走出上海的首个项目——朵云书院·黄岩店正式诗意栖居永宁江畔。

与之相伴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这让老百姓们追求精神层面的富裕,再添一个“心灵归处”。

产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城乡差距缩小,动能不断强劲,满足精神富足之需……今年,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加速奔跑,黄岩率先开展“实施全域协作推进共同富裕”工作,一个个追求共同富裕的鲜活故事正在上演。

本报记者王依妮 黄 微文   黄岩区委宣传部供图

>>>   主体协力、梯度帮扶,铺就共同富裕“康庄路”

7月6日上午,台州黄岩东波果业专业合作社代表来到上垟乡,与白沙园村班子成员、乡农办工作人员以及黄岩果蔬站专家一起商讨白沙园杨梅基地图纸设计稿情况。

这也是黄岩区开展“手拉手”东西协作,深化实施“乡镇街道对口支援”行动后,江口街道与上垟乡就具体结对帮扶项目推进的又一次商讨。今年以来,黄岩区根据属地经济发展状况、村均集体经济年收入情况,对全区19个乡镇街道进行分类,并结合产业发展特点、人口流动趋势、区域相近程度等因素,对欠发达乡镇逐一落实发达镇街道开展结对帮扶,促使全域形成发展合力。

黄岩江口街道副食品加工产业较为发达,而西部乡镇上垟乡盛产杨梅、竹笋、芋头等农产品,两地通过结对,促成上垟农产品直销江口企业,帮助农户有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自今年与江口街道结对以来,我们依托江口街道产业优势、企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帮助我乡发挥生态资源、补齐产业短板,增加就业岗位,实现资源共享。”上垟乡党委书记潘江雷说,“下阶段希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做好产业互补和对口协作工作,努力在更深层次、更广阔领域开展交流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先带后”“强带弱”,该区在构建乡镇与乡镇的帮扶体系外,还加强构筑村与村、干部与群众结对全方位多层级体系,根据经济发展状况、组织建设情况等指标,筛选发达乡镇、先进村,分别与欠发达乡镇、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开展“一对一”结对,优选1300多名能力强、担当强、素质强的机关干部与5800多名低收入农户完成结对,精准了解并动态更新农户情况,千方百计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截至目前,该区所有乡镇(街道)、经济薄弱村均已完成结对,年底前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将减少60%以上。

既扶志,也扶智。在平田乡,也有联盟单位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发展助力。暑假前夕,黄岩区科协、杭州致奥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来到平田学校,举行人工智能编程课签约仪式,给全校189名学生送来了全新的教育资源。

平田学校位于海拔400多米的平田乡平田村,由于地处偏远,教育资源相对薄弱。而小奥AI编程教学系统是一款人工智能的一对一编程教学系统,在无真人老师的情况下,学生们照样可以完成专业化的编程学习。“小奥AI编程教学系统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特别是他们能够通过课外辅导,弥补课堂上的不足。”平田学校校长胡富志说。

通过东智西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山区学校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定期开展科技进校园活动,通过科技小制作、科学原理初探究等课程展示的方式,把科技知识送到这里的学生身边,让西部山区的孩子们也能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感受科技的魅力。”区科协副主席雷志龙说。

>>>   要素升级、资源共享,激活共同富裕“满池水”

“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个先富带动后富的过程,是奋力打造区域内均衡富庶发展的长期任务。”黄岩区农业农村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杨康说,其效益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指标上,也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进一步体现在精神层面上。

近年来,黄岩区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突出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良好基础。

2018年2月6日,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在宁溪揭牌成立。依托乡村振兴学院,黄岩成为了全省乡村振兴工作的“示范生”。其能人带动模式入选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引育的一批农业农村领域高层次人才,破除了乡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要素制约。数字技术、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充分涌流,让全体人民享受到了发展的“甜头”。

由杨贵庆教授领衔规划的历史文化村落宁溪镇乌岩头村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千万工程”七个典型经验之一,屿头乡沙滩村被列为中国当代村庄发展的浙江样本,荣登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报告封面;谈献和教授团队牵头打造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预计最高年产值可达1.35亿元;田生科教授的现代柑橘研究项目,实现手机实时监测控制果实成分和土壤养分……越来越多的高层次农业人才、专家学者携项目入驻黄岩,定期深入基层送理念、送规划、送技术。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黄岩正探索更高层次的生态资源转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新通道、新模式——

按照“扩面提质”要求,黄岩启动了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二期建设,与省农科院合作共建农业绿色发展观测试验站,发动13名省市区科技特派员,围绕柑橘、杨梅、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为农户讲解农业技术、更新产业理念。

加强培育本土人才,组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围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全面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开展专项技能培训。近5年来,共培育专业技能人才、实用技能人才、高素质农民等各类人才17610人。

高度重视发挥乡贤作用,以全省首家实体化运行的新乡贤学院为平台,吸引乡贤带优质工商资本回黄投资发展,促进各类高端资源要素下乡。截至目前,我区共引回中级职称以上新乡贤128人、新乡贤回建资金179万元,新乡贤项目18个、涉及资金58.5亿元。

2021年,“十四五”开局,奋进的号角再度吹响。与“小橘灯工坊”配套的乡村“小橘屋”启动全覆盖式建设,供住房困难群众无偿或低价居住。区政府鼓励西部山区各村村集体通过规划新建、盘活流转等方式开展“住房共建”行动,推动住房保障等优质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助力困难群众实现“安居梦”,让他们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掉队。

>>>   三产协调、以工辅农,种好共同富裕“摇钱树”

黄岩区地势西高东低,中西部乡村地区约占区域总面积三分之二,生态、人文等资源丰富。然而过去一段时间,碍于经验不足,经营形态较为单一。随着乡村运营的发轫,黄岩执起画笔,让乡村与市场接轨,村民们也开始奔向了致富的道路。

以往,位于黄仙古道沿线山顶的宁溪镇半山自然村,自然风光优渥但知名度不高。如今,以“高校+企业+村集体”的创新模式出圈,在同济大学教授布局空间规划基础上,该村与杭州觅境酒店管理公司合作打造“半山半水泮云间”名家村项目,预计营业后可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数十万元,提供20个以上就业岗位,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在宁溪镇五部村,带动就业的故事同样上演。从3月份至今,村里引入的“小橘灯”工坊逐渐步入正轨,让村民们有了在家门口就能“上岗”的“活计”。削菜花、剁菜梗、装袋……一座标着“小橘灯”工坊字样的大棚内,几十位村民忙得不亦乐乎。这是一群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的“工人”,大部分都是低边、低保村民。

“只要有活计,每天都有70来人来做工,村民就近挣钱,既自由又能顾家。”五部村党支部书记陈仓军告诉记者,区里推进“东厂西扩”行动,号召一些在东部的企业,将部分需要手工加工的生产环节,挪到西部山区。

当前,引导区内企业、合作社、农业基地、加工作坊等52家劳动密集型市场主体下沉,与54个村达成合作,建成54个“小橘灯”暖心工厂和工坊车间,吸纳900多名当地群众就地就业,其中低收入农户215人,并鼓励村集体根据实际适当入股,实现送项目到村、送岗位到户、送技能到人。目前,黄岩区已有54个行政村建起了“小橘灯”暖心工坊,平均每年可帮就业群众人均增收1万元。

“点亮千户窗,温暖百姓家”,村企互赢的“小橘灯”产业扶贫体系,是黄岩充分调动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神来之笔”。而“飞地抱团”战略的实施,则是黄岩提升乡村产业项目“造血功能”的另一种创新模式。

在江口街道的新顺中小企业创业园,跨村发展的“飞地抱团”模式成效初显。东魁村、江东新村、唐家岙村、西岙村及江南村等5个易返薄村联合购置了园区内七百多平方的厂房用于出租,每年合计能产生21.1万元的租赁效益,供联购村均分。

“引导薄弱村以资金入股形式在东中部优势地块联购小微园、房地产等项目,通过租赁产生持续性收入,‘飞地抱团’突破了地理限制,通过整合资源,对进一步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村庄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黄岩区农业农村局农经总站站长袁颖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土地不够用”是摆在黄岩共同富裕道路上的一道难题,村庄保护水源需要用地,发展农业需要用地,引进产业需要用地,安置库区高山移民也需要用地。如何做精“一块地”,是解决当下共富难点的良方。

袁颖告诉记者,黄岩持续探索建立“区级统筹、跨村发展、股份经营、保底分红”共赢模式,还陆续推动东、中、西部80个相对薄弱村各出资10万元,分两期抱团联购新前屿新小微园房产,每村每年可获得经营性收入5万元。2020-2022年,全区将整合各类资金8300万元,扶持17个乡镇街道76个移民村抱团发展,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共富。

>>>   两智协同、党建引领,打牢共同富裕“基础桩”

“山前村从小微园开始,走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道路,让村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我觉得首要的经验就是我们村党建强、村两班子齐心协力……”6月28日,土屿党建联盟举行工作例会,共同商讨土屿山开发保护、村企业共同发展等项目,山前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胜荣结合山前村的发展道路,在会上作了经验分享。

土屿党建联盟成立于今年5月28日,由南城街道牵头将山前村党委、义新村党委、山后村党总支和墙洋村党总支组织而成,围绕“村帮企投产、企带村富裕、村企共发展”的思路,以推动村企共同发展、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近年来,山前村实现村庄从逢雨必涝“水窟塘”到美丽宜居“幸福村”的蝶变,村集体经济从2008年89万元增至2020年1926万元。眼下,该村小微园区已招引企业20家,招商进度达到了90%。“山前村是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干部主观能动性,实现村企共同发展的一个优秀典型,我们成立党建联盟,目的在于通过片区化组团发展,形成“全面推进、特色鲜明、系统提升”的乡村发展治理新格局。”黄岩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黄岩区按照“强弱帮带型、特色产业型、城乡协作型、工农互促型、校地合作型”五种类型共建立27个党建联盟。7月7日上午,上郑乡与区交旅集团就“红磐石”党建联盟举行工作例会,商讨黄岩山旅游综合体、薄弱村帮扶、“小橘灯”暖心工坊等项目快速推进措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党建引领、干群联心,才能充分激活村级治理多元主体,有效盘活人、财、物和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快速融合发展。在宁溪镇,乌岩头村通过建立“乌岩百议堂”,推行“百姓事、百姓议、百姓理”,全面激发村庄发展活力,吸引20多家文创工坊入驻,实现了“空心村”的完美蝶变。

用好群众智慧外,黄岩区还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率全省之先、举全区之力推进“共富大脑”建设,主要内容是归集打通整合各类涉及共同富裕的数据和分散在各部门的应用,同时打造一批多跨场景应用,以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方式推进共同富裕。

“共富大脑”主要分三期建设:第一期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核心;第二期以推进产业发展为核心;第三期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目前,“共富大脑”一期项目中的全域协作、瓜农天下、一体化志愿帮扶等多跨场景部分功能已上线运行。“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用好群众智慧和人工智能,以‘党建引领、数字赋能、整体智治’基层治理模式,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黄岩区相关工作负责人说。

来源:台州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岩:构建全域协作图 走出全域共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