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百晓 发表于 2021-5-26 09:12

西城新乡贤故事 | 陶永华:走一条独特的模具发展之路


在西城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支持西城社会事业,造福桑梓,为家乡的美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营造“知乡贤、颂乡贤、学乡贤”的良好氛围,让西城形成人人崇尚新乡贤精神、人人乐于报效桑梓的生动局面。西城街道特开设“新乡贤故事”专栏,让我们一起走近“新乡贤”,倾听他们的故事。

为了更好地凝聚新乡贤力量,积极推动西城的建设与发展,助推新乡贤造福桑梓,2019年,黄岩区西城街道成立西城街道乡贤联谊会,由陶永华担任第一届会长。


在第一次会员大会上被选为会长的陶永华(右三)

在西城乡贤联谊会第一次会员大会上,陶永华这样说道:“乡贤文化是凝聚各类人士的文化纽带,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重要载体。”从疫情期间捐赠的5400只口罩,到积极参与家乡建设,传递关爱和温暖。他一直在用行动维系着和西城的联系,今天就让我们说说他的故事。




出生在“模具之乡”黄岩的陶永华从事模具行业大概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当时黄岩的小五金业比较发达,陶永华身边的长辈朋友大多从事这一行。耳濡目染之下,1975年,高中毕业的陶永华来到了一个模具加工厂做学徒。

由于那时国内机械业并不发达,所以厂里主要以加工简单的日用品为主。不满足于简单模具的陶永华一边跟着老师傅学习手艺,一边四处学习其他更有难度、更高档次的模具,并通过查阅资料充实自我,开拓眼界。就这样,由于表现出色,1979年,陶永华被任命红旗模具厂常务副厂长一职,主抓市场和生产技术。


▲陶永华

同年,得知上海空调机厂有一款空调模具项目要开发,意识到这是一个大好机会的陶永华立马奔赴上海,通过客户朋友的介绍进入投标行列。这个项目的模具总重量达28吨以上,最重的一副要达到5吨重,以当时的制模条件来讲,根本是天方夜谭。就连当时中国最大的上海星火模具厂都犹豫不敢承接,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犹豫之后,陶永华还是决定拿下这个项目。

动用百吨货轮硬是把材料运回来之后,陶永华带着团队开足马力生产。但等到他按照约定时间把做好的模具送到上海时,却发现3吨和5吨的模具都变形了。


越到这时候,越是不能慌张,冷静下来的陶永华开始排查原因。想到或许可以借鉴外国模具的制作技巧,他又找到进口模具,凭借着多年生产技术经验发现问题所在,有惊无险地解决了难题。

高风险的投入带来的是高收益的回报。完成了这套模具之后,陶永华回到黄岩,厂里按照规定一次性奖励给陶永华3万元。在那个没有大面额钞票的年代,5元一张的钱几乎装了一麻袋,陶永华一下子在黄岩模具行业出了名。



借着造出空调模具的这股东风,陶永华办起了占地3亩多的工厂,并将工厂改名为红旗模具厂。1985年10月,他又办起占地9亩的黄岩模具二厂(陶氏集团的前身),中国模协理事长杨铿同志曾亲临公司视察,对模具厂高度评价并题词:“浙江黄岩模具二厂为中国电子模具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陶永华(右一)接待德国调研团队

随着汽车、摩托车、加点等行业的迅猛发展,传统靠手工钳、刨、铣做模具的时代渐渐远去,要想跟上时代必须引进更为先进的设备。眼见着浙江模具厂和重型模具厂都购入了新设备,再也坐不住的陶永华斥巨资买了一台当时国际上领先的数控加工中心。可这台承载着陶永华希望的机器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效果,一件普通的模具加工居然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

遇到困难就把它解决,国产刀具不配套就去购置最先进的道具和软件,缺乏技术人才就去香港等地请来顶级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在重金投入下,整个模具厂的“硬件”和“软件”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加工中心氛围大不相同,再次开工的时候,同一类型的模具制作时间相比市面上同类型加工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而且精度也大大提高了。


▲陶永华(左一)带德国调研团队参观

走在技术创新最前列的陶永华又一次出名了,消息一出,前来“取经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尝到创新甜头的陶永华,认识到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从此以后,几乎每两年厂里就进行一次技术引进和改造,确保模具产品质量和档次始终走在时代前端。

办厂至今,陶永华从未欠过任何供应商一分钱,雷打不动地8号发工资。靠着这种求精求诚,严格要求自我的本能,陶氏一步步发展起来,成为了中国模具工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列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成为了中国注塑模具火炬项目获得的企业。

在几十年来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陶永华制订出一系列富有“陶氏”特色的企业管理制度,将员工的作业标准和数字化管理相结合,把员工劳动纪律、激励政策和思想理念教育融为一体,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既传承传统文化,又创新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的一条独特的陶氏模具发展之路。



企业逐步发展起来之后,陶永华开始关注起生态环境问题。如今,厕所改造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抽水马桶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我国西部地区常年缺水,连饮用水都无法正常保障,抽水马桶在当地根本不适用。在东部地区,又是另一番景象。东海、黄海海域生活着四五百万以海为生的养殖户,他们生活中产生的排泄物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海内,排泄物成为了海洋污染的一大源头。


▲陶永华(右二)在黄岩区首届模塑智能制造(工业4.0)高峰论坛上发言

或许,设计一个“无水马桶”既能够推进西部缺水地区的“厕所革命”进行,又能解决海上养殖户造成的海洋污染问题。于是,陶永华和环保部以及浙大生物公司合作,开发了一款生化马桶。这种马桶免冲水、无污染、零排放、资源循环,解决了旱厕改水厕农民用不起、用不上的问题。排泄物通过微生物降解,且降解后只有很少的残渣,不仅能节约水资源,还能改善环境,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陶永华的心里没有放下对家乡的牵挂。除了在公司增设面向残疾人的福利岗位外,他还经常和新乡贤们组织人员,关爱家乡的弱势困难群体。去年冬天,为应对即将到来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陶永华带着乡贤联谊会的新乡贤们开展新乡贤“三助”行动,来到各村社、学校,先后走访慰问了18名贫困户、残疾人、困难学生。让他们在寒冷的冬日里,也感受到了一片温暖。疫情期间更是捐物捐资,尽其所能地为家乡提供援助。


▲陶永华(右一)带队开展新乡贤“三助”行动

2020年的春天,从商多年的陶永华,早早感受到了国内疫情防控的紧张氛围,意识到年后复产复工的防疫工作必然是重中之重,因此他托人加大了对口罩、温度计、消毒剂等防护物资的采购。

在预付了口罩定金之后,陶永华就时刻关注着这批物资的转运情况,却得知口罩在经过金华快递点后被抢分。两天后,陶永华凌晨一点守在高速出口接货仍然没有等到物资,又过了两天,陶永华才终于接到了10000只口罩。


▲陶氏模具集团

几经曲折拿到口罩之后,陶永华了解到西城防控物资告急,深感揪心的陶永华这样说:“街道奋战在一线的英勇‘逆行者’们一定比我们企业更需要防护。”他选择代表西城乡贤会向西城街道、西城派出所捐赠口罩5400只。陶永华和众多西城新乡贤一起,用自己的力量温暖了那个春天。

回望过往,陶永华这样总结道:“一要有一颗事业心,二要有超前的理念,三要不断改造自己,四要诚信,五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建立长效的机制。”也正是凭借着这些,陶氏集团从一家仅十几名职工、产值税利几十万元的模具小作坊,发展成为如今拥有四、五百名职工,年销售超二亿元、税利超千万元、规模及效应名列中国模具行业前沿的企业。

来源:黄岩区西城街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城新乡贤故事 | 陶永华:走一条独特的模具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