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 发表于 2020-10-23 13:07

黄岩文昌阁书院: 从文人摇篮到精神家园



文昌阁书院一角。


张普法正在弹奏《山前之歌》。

本报记者陈洪晨文/摄

行至黄岩区南城街道山前村村口,一阵悠扬的琴声远远地传来。

沿着宽阔的村道在农家别墅间穿行三四百米,途经记录村史村情、乡风民俗、乡贤名士等的村史廊、风物廊、励志廊、民俗廊,山前村办公楼展现在眼前。文昌阁和合书院位于村办公楼二层,琴声正是从书院传来。



山前村因位于黄岩土屿山之南而得名,东接十里铺村,南邻墙里、南洋两村,西邻新桥头村,北与山后村毗邻,十院路穿村而过。

山前村办公楼于2014年建成,2015年初正式投用,一楼设有便民服务大厅和办公室,二楼至四楼兼具和合书院与文化礼堂之功能。在办公楼内开辟文昌阁和合书院,与该村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有关。

文昌阁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清道光年间,土屿山前张氏出资六百串,创建梓橦阁书院,后改称文昌阁书院。书院为家族私塾,拜文昌帝君为守护神,奉孔子像以传承国学文化,请老师为村童讲学授课。

此后,文昌阁书院一直被用作教书育人的场所,随着时代变迁,先后改称鼓山初小、鼓屿镇第二中心国民学校、黄岩县立鼓屿小学、黄岩县第九中心小学、鼓屿公社中心小学、城关镇鼓屿中心小学、南城中心小学等。

随着近现代教育蓬勃发展,文昌阁书院成为培养文人名士的摇篮,北京大学教授张友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文耀、宁波师范学院教授张刚等,都是文昌阁学子中的杰出代表。

书院旧址就在现今黄岩区南城中心小学的校园内,古建筑已不可见,现代化的教学楼里,依旧飘出新一代莘莘学子的琅琅书声。



2013年前后,在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下,山前村原本杂草丛生的臭水塘,经过整治成为碧波荡漾的岙兜里湖,周围建起环境宜人的公园,成为村民喜爱的休闲场所,村风村貌有了较大改善。此时,打造一个共享文化生活的农村文化阵地,成为村民们迫切的愿望。

于是,村办公楼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开辟出二楼作为村民业余时间读书习字的场所,沿用了文昌阁书院的美名,有传承近两百年历史文脉的美好寓意。

经过不断扩建与完善,现在的书院以文昌阁讲堂和文昌书屋为主体,还设有农民书画室、电子阅览室、春泥活动室等。

文昌阁讲堂面积约280平方米,陈设古朴典雅。其内既开展消防安全、“五水共治”等街道重点工作的宣讲,也邀请黄岩文化名人前来讲座,还时常有黄岩白搭、评书等村民喜闻乐见的演艺活动。

文昌书屋有藏书2万余册,涵盖科普、文学、社会、教育等门类,与黄岩图书馆联通,工作人员时常前来更替图书。电子阅览室配有4台电脑和1台电视,供村民上网查阅资料及观看影视。春泥活动室则是儿童的乐园,每年暑假都有大学生志愿者前来开展“春泥计划”,组织孩子们参加7岁开蒙礼、经典国学诵读、书法学习会、方言故事会等活动……

近年来,结合当地的民俗特色,文昌阁书院还逐步完善了红色记忆馆、土屿记忆馆、家训墙、笑脸墙等功能区块。

为了打造农耕文化特色的土屿记忆馆,村民们自发送来了150多件家中保存较好的旧物,有蓑衣、背篓等农具,也有头梳笼、炭火锅等生活用具。

笑脸墙则由28幅笑脸照片组成。据悉,村里专门请了摄影师进行抓拍,其中既有不同年龄的村民,也有居住在村中的外来务工人员,一张张眉眼弯弯的笑脸,诉说着山前村人幸福的新生活。

办公楼四楼专门开设了张友仁作品展陈室,陈列了经济学家张友仁的著作、书法和照片等,为村民留下了宝贵的乡贤资料,也对山前村的孩子们起到了奋发学习、创造价值的激励作用。

经过5年多的沉淀,这座内涵丰富的书院,已成为村民们的精神家园。



文昌阁书院自落成以来,图书阅览、艺术培训等项目,常年免费开放,得到村民们的交口称赞。

这些事能够实现,得益于两位山前村村民——75岁的张普法和51岁的梁斌。从2015年开始,两人便义务组织参与书院的各项活动。

张普法是黄岩城关中学的退休教师,擅长书法、音乐,年轻时便是文艺骨干。村里请他帮忙教孩子们书法,他爽快地答应了,“我是土生土长的山前人,有机会为村里出力,义不容辞”。

如今,免费的书法培训已成为文昌阁书院的“金名片”。每逢暑期和节假日,本村与周边村的孩子都主动来参加,不少人书法已练得有模有样。“孩子们有的刚念幼儿园,有的小学毕业了,只要感兴趣,都可以来这里免费学习。”张普法说。

作为黄岩区乡村大使,每周一、三、五,张普法还组织南城街道的文艺骨干在文昌阁讲堂创作文本、编排节目。他们用顺口溜、快板和小品等村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融合“中国梦”“文明创建”“五水共治”等主题进行创作,排练好的宣讲节目或文艺表演,会在村文化广场演出,其中部分节目还送往黄岩各地巡回演出。

看着山前村不断呈现出民风和谐的新气象,张普法有感而发,亲自作词作曲,创作了一首《山前之歌》,描绘了山前村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现代化新农村的靓丽风采:“神圣的土屿府,我们在山前住。祖辈的岁月呼唤,喜看今天的变迁。啊,山前啊山前!我们的家园,这里是贤杰辈出,江河之水后浪推……”

梁斌是在村里办企业的创业者。因为爱好文艺、热心公共事业,他利用业余时间,协助张普法当好和合书院的管理员,组织村民们唱歌、看书、唱越剧,邀请和接待前来讲座、演出的当地文化名人,并做好各项活动的记录,让村民安享“文化大餐”。

因为一座古老书院的“复活”,这个山村的耕读传统焕发新光彩;而因为村民的守护和喜爱,这座书院也让山村实现了“青春永驻”。

来源:台州日报

黄烟岗 发表于 2020-10-23 22:16

但愿别又成个空架子

鲁鲁爸爸 发表于 2020-10-25 21:40

看到了多才多艺的张老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岩文昌阁书院: 从文人摇篮到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