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老行当48
黄岩孔园门口的街头女缝补
街头女缝补
街头女缝补是妇女们利用自己会缝补衣服的特长,在街上设摊点为人们缝补衣服。这个行当最早的时候出现在二十世纪的初期及至后来,因为那时经济不发达,人们生活困难,破了的衣裤不会轻易丢掉而是拿去缝补,因此,街头女缝补这行当在我们台州也应运而生。
街头女缝补早期的客户,通常是穷光棍或者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因为穷光棍劳动忙又没有对象,无人帮助缝补,没有办法,他们只能选择找女缝补来缝补。而那些干重体力劳动的人,因为劳动时需要用肩扛背驮,因此,衣服在劳动的时候损坏就比较严重,对于磨破的衣服又舍不得丢,通常也会找街头女缝补来缝补。后来社会经济条件虽好了一些,但人们对破了的衣服仍舍不得丢。因此,逐渐将破损了的T恤、牛仔裤、羽绒服、针织衫,还有稍高档的羊绒大衣等送到街头女缝补处来缝补。
街头女缝补的缝补工具是一个绷圈儿、一根钩针、一根针,外加一把小剪刀和一把小椅等。 她们缝补的摊点都设在城里的街头巷尾, 身旁放着装衣服的大包。破了的衣服经她们缝补过后,接近于衣服原来的颜色与纹路,有些破了的衣服缝补后甚至看不出原来的破损处。她们除了缝补衣服还可以绣花,有的衣服用针线不好补,就绣一朵花盖在上面。她们的缝补摊子虽不起眼,但做出的针线活不得不让人佩服!
街头女缝补的生意也分旺季和淡季,夏天的时候缝补衣服不多,到了冬天,生意要好一点。顾客将被虫咬的羊毛衫、烟头烫坏的贵重大衣和开线的西服等送到缝补摊,她们都能给补好。缝补是个精细活,靠的是口碑,因此做好每一件活儿的质量都很重要。为了保证质量,衣服上一个手指头大的洞,她们得补上大半天,有时为了找到合适的配线,她们会跑遍大街小巷寻找购买。虽然街头女缝补的摊位设在喧闹的街头巷尾,她们却安安静静地穿针引线,缝缝补补。由于缝补质量好,光顾生意的人也多,那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回头客。她们凭借着一双巧手,将一件件破损的衣物,修补得“天衣无缝”。
街头女缝补这种活虽然不耗费体力,但也是比较辛苦的。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冬,她们都露天工作,手里干着针线活,为顾客缝补衣服,有时连续埋头几个小时后,抬头时双眼昏得什么都看不见。 一年中冬天最难受,寒风刺骨在外面不能到处走动,一坐就是一天,由于要动针线,手一直要露在外面被冻得瑟瑟发抖。常年埋头坐在外面,她们的皮肤被晒得黝黑,针线活也使她们的双手变得粗糙。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现在一二百元钱的衣服破了人们也不再修补,直接丢掉买新的,一般只有贵重的衣服才会拿来找她们缝补。现街头女缝补还有少数存在,作者在黄岩孔园门口经常看到有三四位街头女缝补在为顾客缝补衣物。但随着社会的前进,这个街头女缝补的行当也将要渐渐消逝。
来源:台州晚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