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 发表于 2020-9-27 09:52

台州民居的一个经典之作

位于黄岩柏树巷中的徐昌积宅





终于被我找到它了——徐昌积宅。

穿过天井,是一廊坊,抬眼观顶,木楼顶呈雕花装,雕有花瓣、动物等形状,尽管风雨多年,仍清晰可见,只是多了一些岁月的昏黄之色。

穿过廊坊,眼前出现的竟是人家,但见四四方方的院子里,四角分别摆着水泥板铸就的水槽,也是如我乡下老家后院的水槽。其中一户人家,还晒着窗帘、被子、衣服啥的,大大方方地扯着,仿若在天地间扯起了幕帘。这样的四合院,我猜测每一方基本是一户人家,四合院四边可能住有四户人家,但它不是老北京的平层四合院,而是有二层的四合院,那对面的二楼虽不高,但站在二楼观望园内,一切尽收眼里。想象那楼上人凭栏而眺,楼下的目光盈盈对接着,那真是别有风姿,一如卞之琳的《断章》——人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听老人说,这里原先入住的除了徐家人,也有旁姓的人。后来宅子老了、旧了,外面的高楼盖起来了,有些人开始将这里的房间卖出去了。那时候卖个房间似乎很随意,就像买卖蔬菜一样。但我们几位老人还是喜欢住在这里,这里住着透气,不像水泥房容易燥热潮湿。而且,居住在这里,院子里可以四处走动,看看花草啥的,不像高楼,只能在一间房子里走来走去,限制着自由。

这样典型的三透九名堂的古宅在整修中尽量保持原有的风貌。

抬首,但见:徐宅台门高大精致,其门楣上有青石匾额,两边有对联。周边灰雕以各类戏曲、传说人物、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为图案,繁复精美,显示宅院主人的身份和审美情趣。可以说,这是清末民国台州民居建筑中的一个经典之作。而此刻,历经数百年风霜的大梁和椽木,多少显得有些破旧,甚至有些地方开始出现脱落现象。我看到其中一个廊道的楼顶木板正在整修中,整修的木板新旧夹杂,多少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当然,也相信,懂得专业知识的建筑师会将这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得尽量完美。

烈日炎炎下匆匆会晤了徐昌积宅,回家后翻阅了相关资料,才知:徐昌积时代以经商致富。徐昌积宅位于黄岩东城街道柏树巷中段,坐北朝南,为清代中期建筑,初建于嘉庆及道光年间,中轴线上依次分布有台门、门厅、天井、堂屋及住房,从左右厢房再展开中轴线,分布有客厅、住房、花园、厨房等,形成左、中、右三组纵列组成的院落组群。建筑占地面积994.2平方米,通面宽11.9米,进深6.5米,明间宽4.5米。台门为灰雕建筑,位于建筑中心轴线上,由青釉石砌筑。

门框上雕刻花瓶及双狮戏球图案,门上方为斗升式灰雕装饰,小青瓦单坡盖面,两边对联无存。徐宅前进天井东边有一口直径80厘米的水井,前进分五开间,明间为抬梁式建筑六柱九檩,设前后廊檐卷栅顶,明间内二金柱边有一口圆形古井,水井直径50厘米,便于居民汲水之用。中进为三开间面建筑,九柱九檩,穿斗式梁架,设前后廊檐均为卷栅顶,小青瓦单坡盖面。后进正屋为三开间建筑,穿斗式梁架,为前廊后壁,卷栅顶。后进正屋及厢房为二层双坡小青瓦盖屋面,石板地面。

1954年解放一江山岛,部队的后勤处设在徐昌积宅,中厅内的一口古井供水不足,部队特地于大门内东侧新挖了一口井,井壁以小青砖砌就,深近5米,中间最宽处直径达1.5米,民众称为“支前井”。

愿小城的每一个城市居民都能记取这段历史,并将它不断发扬光大。

来源:台州晚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台州民居的一个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