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郑乡美丰村:“药材村”走上致富路
上郑乡拥有独特、丰富的生态资源,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合种植中药材。千亩中药材基地地处该乡美丰村。近年来,身处绿水青山间的村民,用慧眼捕捉商机,用勤劳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通过人工引种,科学种植,形成规模效应,鼓起了钱袋子,过上了好日子。
汽车盘旋在美丰村的山道上,在路过上坡的黄泥路段时,司机在拐角处猛踩油门,车轮在奋力的打滑声中冲了上去。过了二十来道弯,群山渐渐明朗,山林浓密,车子在近临山顶时,停了下来。“这里海拔大概600米,我的药材基地就在这里”。一下车,美丰村菜头肾(土太子参)种植带头人王天德边说边带着记者往基地走去。
这片种植基地隐藏在密林之中。林木之下,遍地而生的绿色植株就是王天德致富的“绿宝贝”——菜头肾。眼下,菜头肾正处于采挖期(夏秋季),每年这段时间,王天德都会接连接到不少采购商的电话,地里的菜头肾等的不是销路,而是更好的价钱。
家门口的“聚宝盆”
美丰村所处海拔350米—800米,四周山沟纵横,山林覆盖,水气氤氲,为野生中药材生长提供了天然温床,也孕育出了品质优良的菜头肾。作为滋补药材,近年来,当地的菜头肾远销各地,深受广州、香港等地市民青睐。
一直以来,采挖中草药出售是当地村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然而,零打碎敲的采挖并不能为村民带来稳定的收益。直到王天德的出现,打开了一条人工引种野生菜头肾的新路子,为村民致富引入“活泉”。2010年,在外闯荡多年的王天德回到直坑村(美丰村合并前的其中一个村),次年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彼时,村里基本只剩年老的村民,家家依靠种植番薯,养殖几头生猪维持生计。
立足当地,寻求发展,王天德将目光锁定在家乡的绿水青山之间。“2011年,野生菜头肾的收购价每公斤卖到40元左右,如果人工大面积种植的话,收益应该不错。”捕捉商机,找准出路,2013年,王天德与村民王天飞、林华良三人合伙出资10余万元,流转150亩山地,开始菜头肾的规模种植。随后,王天德带着家人早出晚归,上山挖取野生植株进行引种栽培。人工引种的菜头肾相当于仿野生种植,技术较为简单,且便于管理,2015年,菜头肾成熟上市,王天德与合伙人赚到了“第一桶金”——15万元的收益。
“共享”拓宽致富路
王天德的“致富经”很快引来了村民的效仿。部分村民自发向王天德购买菜头肾苗根。作为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天德决定免费将五千余棵苗根送给村民。“村民种植积极性高了,种植规模大了,采购的人气就跟着旺了,我们‘药材村’的名气才会越来越响,村民收益才会越来越多。”王天德说。2015年,留守在村里的五六十个村民在王天德的帮助、指导下开始半亩、一亩的零星种植。
村民王天祝就是受助者之一。这几天,老王的预购电话不断。一清早,他便忙着上山采挖成熟的菜头肾,挑选年头较长,个头较大,品相更好的优先出售。“今年的价格比往年高,一斤卖到了50多元,从3月份到现在,我已经有2万多元的收入了。”王天祝满心欢喜。2015年,在王天德的带动下,王天祝种植了2亩菜头肾,在接下来的5年间,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已达30亩。“多亏了天德的帮助,现在每年收入有四五万,日子越过越好了。”
今年77岁的王天祝是村里的“留守老人”,儿子长年在外经商,自己也会收到赡养费。但是,王天祝选择劳作,一人包揽了种植、拔草、采挖等所有农活,独自打理30亩菜头肾,他说“我要自力更生”。
腰包鼓起的王天祝在邻里间继续传递着“致富经”。他将自家地里的菜头肾苗根免费送到贫困村民林文森手中。今年,林文森的十余亩菜头肾也将迎来采收。
药材种植渐成规模
美丰村种植的中药材并非菜头肾一枝独秀。三叶青种植也初具规模。种植大户王天友经过18年的试验、培育,三叶青从2002年的1平方米发展到如今的50余亩。随着种植技术和管理的成熟,今年,王天友又试种了3亩引入的新品种——重楼(七叶一枝花)。同时,部分菜头肾种植户自发进行改良育种试验,尝试利用扦插种植提升中药材产量。
据统计,目前,美丰村中药材种植面积共计1000余亩,其中菜头肾(土太子参)930余亩;三叶青100余亩;重楼15亩;雪里开等其他中药材约10余亩。2019年,中草药年产值达600余万元,仅中草药一项,人均收入达4600余元,较2015年增加3200余元。
破“瓶颈”开“新局”
美丰村药材种植的技术和管理日臻成熟,尝到甜头的村民想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然而,发展遇到了瓶颈。当前,首当其冲的是销路问题。数年来,村里的药材销售只能被动依靠采购商上门收购,价格严苛地控制在采购商手中。规模一旦扩大,意味着成本增加,产量提升。缺乏固定的销路,对于村民来说无疑是最大风险。其次,若销路问题得以解决,药材的集约化种植需要大面积林业用地,其中适合种植的优质地块涉及二级公益林开发,触及了政策红线。
美丰村中药材的发展能不能打破瓶颈,完成从初步的财富积累到做大做强产业的蜕变,上郑乡党委政府多方施策,努力为美丰村中药材发展打开新局面。“下阶段,我们将争取与医药公司签订保底采购合同,从根本上解决销路问题,打消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其次,深度挖掘和打造‘黄岩源’品牌,提升中药材附加值。同时,积极与区主管部门沟通衔接,在大政策控制范围之内,能不能有新的政策的突破。”上郑乡党委书记李浦军说。
采访手记: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变”是此次美丰村采访带给我的第一感受。作为西部偏远山区的村庄,在发展资源受限的条件下寻求发展,“变”是第一要义。美丰村的“变”,是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的变,巧用当地野生中药材,规模人工引种,实现财富增长。经济条件提升的背后是美丰人求思求变,智慧引领的开拓实践。其次,“共享”亦让我感受颇深。美丰的“共享”是致富经验,致富模式的共享和推广,从致富领头人的带动帮助到村民间的守望相助,“先富带动后富”,携手奔向小康。本次采访最让我动容的是村民不言放弃的奋斗。77岁的王天祝,在本可享受子女赡养的年龄,依然选择独自打理30亩中药材,他坚定地告诉我,“要自力更生”!
来源:今日黄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