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旧门联里家风长
大宅门楣 别样风景黄岩:旧门联里家风长
黄岩永宁街一老宅门联
黄岩斗鸡巷13号一老宅门联
章云龙文/摄
黄岩古城,是一座充满人文气息的城市。附丽于充满江南特色的建筑上的门联与门额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成为不能忘记的别致的门联文化。
旧巷深处门联妙
双桂巷,是黄岩的一条充满文化气息的小巷。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萃华书院创办,文脉绵延了两百多年。
双桂巷西头北侧巷口现存的王士骏宅,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名为“朝议第”。门联为“聊筑数椽蔽风雨,好留余地长儿孙”,门额为“雅抱冬心”。房子的主人王士骏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拔贡,一生几经沉浮,二入大牢。在福建6个县当过九任知县,约三十年,政绩显著,人称“王青天”。后授朝议大夫。“朝议第”隐含官名,“抱冬心”是其书房名。门联、门额风雅,有自谦之意,更有勉励后代奋发向上之意。王家子弟多人才,如四子王琎为一级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教育家,也是中国化学史与分析化学研究的开拓者,是浙江省政协二、三届副主席。第三代中,更是人才辈出。杰出的人物有大女儿王琼瑛的儿子柯俊、柯伟,均为中科院、工程院院士。王琎长子王秉忱是一位建筑大师,另一子王启东是国内闻名的材料科学家。
砚池巷,旧称包塘岸,池塘形如砚台,方山双塔(华盖塔和文笔塔)倒映池中,犹如双笔入砚,遂改名砚池,巷以池名。清初包姓售地基给柯孝廉建宅,清光绪四年(1878)曾重浚此池,时立有“研池”碑刻。光绪中,柯姓转售给林丙修、林庚修两兄弟,他们修浚及筑建池旁石栏。林丙修重修大院,题名“进士第”,撰有门联“古砚池蒸云五色,远峰门映笔双枝”。
林丙修,原名文蔚,字南樵,号霨生,邑城砚池人。光绪十九年(1893)以岁贡应浙江乡试中式经魁,二十年联捷成进士。他历任江苏华亭、吴县等地知县,著作有《易顼言》四卷、《易学余闻》四卷。门额“进士第”反映其身份,门联以“远峰门映笔双枝”入联,与“进士第”呼应,文化意象丰厚。林丙修之子林迪(1882-1940),字启人,曾任福建南安、江苏如皋县等地知事,柑橘专家。他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又修葺该池塘,置柱头莲花石质护栏,延续家族门联中的意境。
花园巷有一大宅名“奉常第”,坐落在砚池南畔,俗称王家里。这是清朝同治九年举人,官至太常少卿、军机处领班章京的王彦威建造的私家住宅。王彦威(1842-1904),原名禹堂,字弢甫、弢夫,号渠城、藜庵,《清季外交史料》由王彦威及其继子王亮编辑,蒋介石于民国20年(1931)9月作序,蔡元培、徐世昌、胡适、蒋廷黻、章梫均为该书作序,民国23年刊行,使晚清外交的官方档案文献得以合成完璧。其成书,耗时近半个世纪。其内容主要为光绪、宣统两朝各种外交事件,另涉及相关的重要内政。“奉常第”现留石刻门联为“礼义之门是称世族,廉让所宅乃曰仁风”,门额“望著瑯琊”,为清代著名书画家、当年寓居黄岩的赵之谦手笔。门联与门额镂空灰雕,装饰厚重,有一种肃穆之感。
桥上街陈瑞畴宅,台门门额为“知白守黑”,门联为“学礼学诗门第,半村半郭人家”。门额内涵充满着中国传统的与世无争的处世之道。陈瑞畴,字锡九,号毅轩。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曾任嘉兴县学教谕,后任严州府学训导、广西柳州知县、清献中学堂教谕等,一生注重教育。子女也承接家族传承,从教为主。其子陈士干,毕业于京师译学馆,后任清献中学堂监督、浙江省立第六中学校长;其女陈淑芳,浙江女子师范学校毕业,曾任淑德小学首任校长。
斗鸡巷7号王子绶宅,门额“紫阜交辉”,与方山上的双峰呼应,门联为“但愿乌衣门巷守,敢将珠树子孙期”。王子绶为清代诸生,父葆初,字莲生,也叫莲叔,曾经任职定海和上虞教谕。榜眼喻长霖送词给王子绶:“三百载诗礼传家,况后荆树联芳,世德绵长冠吾邑。”老百姓中盛传“小南门头白直溜,有事要问王子绶”,足见王家在乡里的威望。门额“紫阜交辉”中的“紫”“阜”,分别指九峰山上的紫云峰(华盖峰)和阜云峰(文笔峰)。门联中的“乌衣门巷”原为贵族居住之地,这里希望保持望族门第的长久繁华;“珠树”出自《山海经·海外南经》,这里喻为俊才。此联风雅,见景见情,契合王家数百年家族传承与未来希冀,十分贴切。
在黄岩,这样出彩的门联、门额还有很多。
如原山亭街“陈氏大宗祠”灰雕门额,虽经“文革”,还依稀能见痕迹,门旁有“支分汴梁三千里,派衍宁州八百年”的阴刻门联,以及醒目的乾隆二十六年(1761)九月题写的字迹。“汴梁”是元朝至明朝初期对开封的称呼,说明山亭街陈氏一族的源头。“派衍”,指宗族支派繁衍。一副门联,述说着陈氏家族对先祖的怀念和家族脉传的历史,还有联中透出的淡淡的乡愁。
九峰桃花潭边,曾有一道观,观名为玄都观,为道教伍止渊大师所建。伍止渊(1896-1966),黄岩城内管驿巷人,曾获“妙道大师”称号。民国22年,任委羽山大有宫监戒大师,为八大师之一。民国25年,任天台山中国道教南宗桐柏宫盟鉴兼住持。著有《静坐却病生理学》。小玄都观柱悬温州朴道人(闻理朴)书联:“觅一壑幽枝,辗转尘埃教息马;借九峰片席,逍遥世外好栽桃。”联语与道教清静无为、见素抱朴的思想合拍,观里周植花木,桃花灼灼,宛如仙源。
其他如桥上街目前尚存一副门联:“近水遥山摩诘画中门第,居村傍市庭坚诗里人家。”其联颇有意趣,山水与诗画承接着多少人对诗意生活的梦想,只是不知其主人是谁。
几年前在永宁街拍摄一老宅时,见到门额“日丽南天”,门联“峰迎华盖三台宿,门引虞琴一曲风”。多方问询,才知这老宅原主人姓沈,只是不知全名,也不知其人生经历。此联联语高古。品着这联语,日丽南天日,远眺九峰,华盖峰如在眼前,清风徐来,一曲《高山流水》,仿若天籁。
再如,现斗鸡巷13号一老宅的一副门联:“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门额:“海天渔舍”。这副门联直接引用了唐代诗人王维五律《酬张少府》中的颔联。直接引用名家作品入联,这在黄城门联中不多见。门联由榜眼喻长霖题写,想必房主也非常人。
这样的联语在晚清、民国的黄岩古城老宅中比比皆是。在我走街穿巷寻找这些旧联时,不时看到残损的门联。现司厅巷、永宁街,原普济巷、桂枝街、山亭街等老街中都可见到。
门额串起精气神
门额与门联紧密相连。黄岩古城里的门额,存留的数量更大,别有韵味的不少。
双桂巷西头南侧为原朱文劭宅院。门额为“桂桥别业”,据说是当年杭州的书法家杨学洛所题。杨学洛,字云门,杭州人,清代、民国时的书法家,写碑高手,名山古迹留有众多手笔。“别业”是别墅的意思。
双桂桥王家向东的现双桂巷22号为卢洛平的住家,建于1919年,名“安易庐”,取平安、和平之意。坐北朝南,为清末民居风格,又是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建筑。站在房前,西风劲吹,东风悠远,非常惬意。
兆桥人、后居双桂巷南的王咏霓故居的门额为“函雅别业”。“函雅”,出自《汉书·叙传下》:“函雅故,通古今,正文字,惟学林。”王咏霓(1839-1916),原名王仙骥,字子裳,号六潭,清黄岩县兆桥(今属椒江区洪家街道)人。少精习经史,聪慧不凡,光绪六年(1880)登进士第,授刑部主事,签分河南司行走。光绪年间驻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比利时等国公使随员。工诗文,善书法,兼善篆刻。
祖居黄岩土屿,后迁城关后巷的张宗峄的门额为“庸庐”。张宗峄(1888-1949),字季庸,毕业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系李叔同学生、丰子恺同学。原浙江省议员。曾一度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任江苏江阴县知事(县长)。张宗峄之父张浚,字知远,早年师从国学大师俞樾,曾任九峰书院及清献书院山长。张宗峄长子张君毅(1906-1927),曾就读上海交通大学。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被推为前队总指挥,曾两遭逮捕。1927年4月任上海市工会工农部秘书,时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与青红帮为争工运领导权,陈群、杨虎借蒋反共清党之机,于1927年7月4日以“共产党图谋闹事”为由将张捕杀。事后,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不肯罢休,遂由蒋介石出面调停,定张为烈士,发抚恤金。国民党中央执委廖斌为张撰事略,中央组织部部长陈果夫书丹,国民政府总参谋长兼浙江省政府主席何应钦题写墓碑、祠额。张宗峄之婿王启东(1921-2019),机械工程学、金属材料学专家。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民盟浙江省原主委。
横街中路原柯友三楼房门额为“小大由之”,它是黄岩名流王念劬引自《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王念劬(1877-1951),字松渠,1903年中科举时代最后一届举人,1904年入京师大学堂,1917年,为浙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即后来的湖州师范)校长,后任黄岩县立中学校长、西湖博物馆馆长等职,在杭与画家黄宾虹、余绍章等都有画幅或扇面相贻。柯友三(1893-1970),名震,字友三,以字行,城内人。经营小南门人力车行,东升友记电气厂,开办内河小汽船公司,建成永升码头,并开设钱庄,经营橘栈。1940年,任黄岩县商会会长。1947年,被选为黄岩县参议会议员。他经常解囊济贫,乐为地方公益事业出力,在黄岩有较高声誉。后来也为和平解放黄岩作出了贡献。1950年,他被选为县、省各界人民代表。后任东升电厂经理,黄岩电厂副厂长,县政协一至四届常务委员。
其他如城关学后巷朱家的“我朱孔阳”,孟家巷与柴桑巷东南角许昉日家的“植柏常青”,普庆巷的“彭城庐”,肇泽池巷20号江若翰宅“通奉第”,花园巷的“中宪第”,城关“西园庙”戏台上的“可以观”匾额。再如“紫气东来”“爽气西来”“瑞蔼南薰”“北极呈祥”“日丽南天”之类的门额更多。
这些见识大家族底蕴又含传统文化精神的门联、门额,融词赋诗文、书法雕刻、绘画篆印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体现中国文辞之美与工艺之美,其书法艺术、建筑特色、国学根底都为上乘。惜乎有些在破“四旧”时敲掉,有些由于历史原因淹没在蛎灰或水泥之下,有些随着旧城改造而消失。
追寻曾在黄岩古城历史民居上的门联、门额,一个个家族的道德风貌、处世之道、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呼之欲出。各个家族的故事,在妙处天成,诗意横生的门联、门额上荡漾着精气神儿,成为解读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我在品着这些风雅词句时,仿佛在阅读着一个个家族的灵魂读本。
(本文参考了由尤伯翔等著、於仙海编注的《黄岩忆旧》,池太宁、陈理尧、於仙海、赵康龄主编的《黄岩历代名人》等著作。)
来源:台州日报 不错。{:1_26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