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 发表于 2020-5-17 09:18

那些土得有味的地名

如以岗、岭、岙、屿、坑等为通名


五部


毛岙举人旗杆石


沈岙一品塘

黄岩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多低山丘陵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境内的许多地名因山而名。唐代武则天将永宁县改名黄岩县,就是因西部境内黄岩山得名,传说仙人王方平在此山上修道。

除了黄岩山,还有李家山、马鞍山、富山、英山、鸟山等等众多山峰被直接搬来作乡镇名或村名。这么多的崇山峻岭,自然少不了山岗、山岭、山岙、谷地,还有山间淙淙溪流。所有这些,又派生出以岗、岭、岙、屿、坑等为通名的地名。

如位于黄岩和临海的分界线上的分水岗,因岗水分别向黄岩及临海两地分流得名。位于区境西部上郑乡大寺基林场与仙居县朱溪镇交界处也有分水岗,为黄岩、仙居两地的分水岭。还有平田乡状如蜿蜒青龙的青龙岗等。有位于江口街道白石车村和东城街道上下渚村交界处的白石岭,岭上有明洪武年间为抗倭而筑的白石关。有宋末民众杀元兵于此的茅畲乡山卡岭,山卡岭古称山客岭、杀客岭。有东连五部村、西连乐清、西北连永嘉、东北连苍山、东南连桐岭的五部岭,五部岭也是永宁江支流五部溪与仙居永安溪支流朱溪的分水岭。

地名中的“岙”字辈

比起山和岭,一些带有岙和坑的地名,咋一看显得更土气。一翻开黄岩区地图册,岙、坑等通名命名的地名一个个跃入眼帘,除了主城区东城、西城街道,其它17个乡镇街道都有带岙或坑、或二者皆有的地名。频率居然如此之高,我不禁有些嗔怪老祖宗们,怎么起这么土不拉几的名字呢?但随着对它们来龙去脉的深入了解,这些以岙、坑为通名的地名中,或因象形、或因地理环境、或因聚落姓氏、或因传说、或因方言土语得名,满满的都是动人的故事和传说。真要为先辈的智慧点赞!

岙,多用于称呼山间谷地。如澄江街道的石柜岙,早在南宋《嘉定赤城志》中就有记载:“岱石山,在县西南一十七里,西北角有巨石挺立类人形,俗呼为石大人。又有一石横前如柜,号石柜山,今其村号石柜村,又号岱石村。”因位于岱石山麓,清光绪《黄岩县志》作石柜岙。

北城街道的奇石岙就更神了,村口有棵三人合抱大树,因遭雷击,树身开裂,一块巨石从树内拔地而起,形似古代将士,此景离奇,村以此得名。

北洋镇有个官岙村,位于大爿山东面山麓,村前是一片平畴,传说早年出过王、李两个天官,以此名。明代王堂在官岙建云峰书院,并同诸兄弟组织“六老会”,游遍台南山水吟诗作赋。

上垟乡沈岙,古称锦川,因锦溪两岸繁花似锦名。沈岙历史悠久,历代名人辈出。唐代时,蔡家祖先蔡均因黄巢之乱,举家从福建长溪迁入。后涌现出南宋著名理学家蔡梦说和被明朝廷旌表为义民赐两道圣旨坊的蔡元亓。沈岙后门溪的青龙桥、蔡氏宗祠的碑记和对角石的铺道见证了沈岙历史曾经的辉煌。位于上垟乡南部的毛岙自然村,据传村庄所在地原有一片茅草,称茅岙,后谐音简作毛岙,多冯姓。有小地名水沟湾。毛岙南与乐清市辖地相邻。该村清代出了一位著名的武进士冯楚臣,今村中尚存冯楚臣举人旗杆石和进士墩。位于上垟乡东南部的象岙,古称象川。据《象川蔡氏宗谱》记载,唐天宝元年(742),蔡怀葛任台州郡牧,举家避乱南迁黄岩象川(今象岙),后人发迹后先后迁县城西桥等地。著名的西桥蔡氏历代有两皇亲、九进士、九知府。象川蔡氏祖先蔡镐深受朱熹器重,亡故后,朱熹为他写有两首挽诗。蔡氏后裔蔡荣名为“蔡缸爿”的原型,民间流传他的故事30多则,在整个台州家喻户晓。象岙西南的前思岙,南与乐清市福溪乡接壤。据传是钱姓人家迁居此地,故名钱氏岙,后改钱思岙,20世纪50年代初又改前思岙。另有一说,该地古代系军事机构巡检司驻地,也作前司岙。村民多钱、廖姓。以种植水稻与杂粮作物为主。今公路黄前线的终点就是前思岙。因村在重重叠叠的山岙里,日照时间极短,当地流传有“前思岙,一件絮袄晒弗燥”顺口溜。每一个地名都是一个故事。有的是传说,有的却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南宋时,谢伋隐居的三童岙就是因为松岩山有三个像童子侍立的岩石群而名。明朝黄绾的弟弟黄约慕名亦在此营建“少白堂”隐居。头陀镇新岙(古称圣岙)有“朋屿旧隐”,元代秦思齐隐居于此,方国珍的军师刘仁本为之记。

地名中的“坑”字辈

再说说黄岩地名中的“坑”,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①地面上凹下去的地方:泥坑、沙坑。②地洞;地道:坑道、矿坑。③蓄水的堰塘:平坑满堰。④陷害;设计使人受损害:坑害、坑人、被人坑。⑤挖坑活埋:坑杀。

而在黄岩地名中,“坑”指的是山间小溪,全然没有以上汉语词典解释的这些意思。最有名的莫过于屿头乡的中国传统村落布袋坑村。此地山谷狭长,中有一条溪坑(溪涧),形似布袋,故名。村落形成于元代。南宋台州大儒黄超然后人为了避乱,从柔川(今屿头)徙居深山密林,看到这里山林苍翠,溪水汩汩,遂在此卜居,繁衍生息。正是得益于这条溪涧,才使得布袋坑村声名远播,今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头陀镇的横山村有个自然村叫牛伯坑,因村西北山麓溪涧中有一块岩石,状似卧牛,村以此名。神话传说石牛不听使唤遭雷击,因而被伯在溪坑旁。伯,方言记音字,指粘、贴的意思。我心生好奇,在当地朱老伯的指引下,终于见到这头传说中的“神牛”。只见这头石牛卧于溪涧,因久没下雨,溪涧已经干涸了,虽然石牛的头被斩,但我仍然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像!太像了!老伯说:这头牛屁股朝中岙,头朝牛伯坑在吃草,当地有句俗语“吃吃牛伯坑,屎(方言音爱)拉中岙坑”,所以把它的头砍了。我一听有点诧异:这句话被中岙的人听见不得有意见?老伯说:这句话意思是说牛吃牛伯坑的草,好处让中岙得。过去,牛粪是农家宝,这宝都发到他们那里了。果真,据《黄邑解氏宗谱》记载:元末明初解氏迁到中岙,有解复本举孝廉,官至大名府同知。

宁溪镇木坑岙,村名的来历源自一个贤孝的故事。传说有两兄妹背着父母遗骨赶路,到此天黑了,只好连夜摸过坑岙,因此得名“摸坑岙”,后简作“木坑岙”。

以坑命名的,还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桐树坑。因早年村侧山坑两边多长油桐树名。村庄四周环山,溪流南北穿村,多辛姓。该地为中共台属特委机关旧址,建有纪念碑和纪念亭。村南浙东十八潭是浙东游击队和浙南游击队的联络走廊,峡谷中有18个秀美水潭,巨大的红军战士岩石群雕1组,在全省红色旅游景点中独树一帜。

这些带有岙和坑的地名,乡土气息浓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从这些岙和坑中,走出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也演绎着普通百姓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这就是地名的魅力!

来源:台州晚报

hhhzzz 发表于 2020-5-17 11:11

{:1_136:}{:1_136:}{:1_136:}

肆肆 发表于 2020-5-18 16:44

有点意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那些土得有味的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