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青年 用行动筑起防疫的青春长城
夏晓雅(右)和出院病人
“浙江青年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砥砺奋进的意志品格和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这是省委书记车俊在去年庆祝五四青年节活动时的讲话。
随着疫情平稳,支援湖北的台州医护人员陆续返回,今天,又有一批医护人员“回家”。在176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台州青年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今天,我们选了3位90后,为你展现台州青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责任与担当。
夏晓雅:希望大家身体健康
自己代表医疗队写给省委书记车俊的信得到了高度肯定!昨天,在湖州安吉隔离休养的夏晓雅说起这事时,还是很开心。回顾这次驰援湖北的经历,夏晓雅最大的感触是身体健康最重要。
1月23日,台州市中心医院护士夏晓雅结束了一个夜班,正在天台老家休息。突然,她被工作群里的消息刺激得一激灵。
“援助武汉,请大家自愿报名。”
夏晓雅不假思索地发送了5个字:护士长我可。
随后,她告诉父母这事。父母一如既往地说,“你决定了就好”。
从小到大,无论是高中、大学填志愿,还是选择工作单位,夏晓雅全都是自己做主,父母对她的决定都很支持。对于自己的选择,夏晓雅至今没有后悔过。
第二天一早,夏晓雅吃了母亲做的饺饼筒匆匆出发。在浙江省首批驰援武汉的医疗队里, 1996年出生的夏晓雅成了所有队员的“小雅妹妹”。
夏晓雅的本职工作是重症监护室护士,到武汉后去的又是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症监护室,正好对口。她很快克服了语言沟通和医疗操作流程方面的障碍,顺利开展工作。
夏晓雅所在的病区有30多个病人,多的时候一个人要照顾十几个病人,除了治疗上的护理,还要管好他们的吃喝拉撒睡,有时候光是喂饭就要喂很久,白班基本没有时间停下来歇一歇。“反倒是夜班轻松一点,大部分病人睡了,除了给个别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每两小时翻个身,其他生活上的护理减少了,主要还是回归到治疗上的护理。”
近两个月里,夏晓雅见到不少生命的逝去,这个原本格外单纯,还有点柔弱的年轻姑娘,眼眸里多了一丝凝重和坚定。她在一篇日记中写道:刚经历了一次抢救,结局不太美好,当病人临终前紧握我的手,说着不舒服时,我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安慰她,让她深呼吸,放松。当我走出病房后的十几分钟里,我不知道她的心里怎么想的,然而我们能做的只是最后的抢救……
当然,在武汉的日子里,并不都是那么沉重的时刻。“许多病人和我们说谢谢,说不了话的就给我们比大拇指。”夏晓雅说,亲眼见证患者由住院时的紧张、焦虑、失落,到治愈出院时的感恩、激动甚至热泪盈眶,她的内心是欣喜的:“有一个阿婆出院时和我们合影,还和我一起比心。”
夏晓雅所在的队伍在武汉连续工作57天,收治患者293人,累计治愈出院252人,还获得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武汉的这些日子,工作、生活上有遇到困难吗?听到这个问题,夏晓雅很认真地回忆,然后说:“记不起来了,过去了就忘了。”
唯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防护装备带来的生理上的不适,因为天天穿着,留给身体的感觉实在是太深刻了。
凭着一腔热血报名,靠着韧性坚持下来,她没有叫过苦,但有几次却差点崩溃。“并肩战斗的同事身体突然出现症状,当时特别担心他们,好在最后检查结果是正常的。”
因为年龄最小,无论是在湖北还是回到浙江,夏晓雅总是会得到各种照顾。
浙江省医疗队给医护人员准备了一个小厨房,大家吃腻了盒饭偶尔可以换换口味。负责后勤工作的总管大哥每次看到夏晓雅,总会先招呼她,“小雅拿碗来!”
遇到身体不方便的日子,同一组的护士姐姐会体贴地分担夏晓雅的工作。
就连接受采访期间,不时有人敲门,给她送水果、量体温,因为小雅这两天有点咳嗽。
对于这些照顾,夏晓雅嘻嘻一笑:“觉得很幸福!”
她坦言,平日里自己很懒,不喜欢做家务,但是在武汉期间,每个认识她的人都觉得她很“贤惠”。因为,她享受着大家的照顾,也在竭力回报大家。
小厨房用过的锅碗瓢盆,她总是抢着洗;病区的护理工作,她也会抢着做。“关爱应该是相互的”。
这次的决定,父母虽然没有干预,但肯定是担心的。他们经常给夏晓雅发微信,叮嘱她要做好防护之类的话。“以前和爸爸打电话,说不了几句话,现在能聊上二十几分钟。还有外公,经常催着爸爸联系我。”
“这次的经历让我成长了。”夏晓雅说,希望大家身体健康。这个愿望很朴素,却是现在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
解晓丽(右)和同事张伟佩
陈爽(右)和护理的病人
解晓丽:就算死在那里也没关系
这几天,有个叫孙建的男人突然火了,因为他的《与妻书》视频让很多人泪目。他的妻子是谁?
他的妻子就是曾被报道“如果出事,把我遗体捐了”的台州护士徐丽。其实,徐丽是化名,她的真名叫解晓丽,是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风湿免疫肾内科的护士,90后。
解晓丽也是前天下午刚看到丈夫拍的视频。“他没跟我说过,还是同事转给我的呢!很感动!”
看完视频后,解晓丽给老公发了条消息:“妈呀,太煽情了!”
老公回了一堆“呃”的表情。
这才是解晓丽熟悉的老公,是什么让一个平时寡言的男人突然变得这么煽情了呢?
因为,从解晓丽进隔离病房,到去荆门支援,夫妻俩已经将近两个多月没有见面了,这是他们认识以后分别时间最久的一次。不仅孙建不习惯,解晓丽也不习惯,她不好意思地说:“平时每天都在一起,突然分开这么久,一个人睡不着。”
这么好的夫妻感情,解晓丽怎么就舍得做好“出事”的准备呢?
“老公很好,孩子才5岁,我也舍不得,但是我觉得疫情当头,应该出一份力,就算死在那里也没关系。”解晓丽说。
去之前,解晓丽听说了很多恐怖的传言。这些传言没有吓退她,只是为了以防万一,她给老公发了那条“有名”的信息:如果出事,把我遗体捐了……
但到了荆门后,解晓丽发现自己很幸运,在台州医疗队的快速梳理下,各项工作步入正轨,从她踏入病区起,工作一直都很顺利。但孙建的心直到知道妻子回程的确切日期后才放下,没错,今天,解晓丽就要飞回台州了,距离全家团圆的日子又近了一天。
在荆门期间,工作很辛苦,但解晓丽印象最深刻的是体贴的荆门人。
有个阿姨,看到媒体报道“徐丽”皮肤严重过敏,特地送了一包薄荷叶到酒店,还附了使用方法。“当时我不想出名,请记者给我化名,结果我们副队长不知道徐丽是谁,还问了好久呢。”在阿姨的偏方辅助下,解晓丽的皮肤开始有了起色,两人成了微信好友,已经约好了到对方城市的“包吃包住”之旅。
昨天,一个病人家属给黄岩“奥特曼”张伟佩送来一面锦旗。“其实他们想感谢整个台州医疗队,但是不知道大家的名字,张伟佩给病人们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就由她代我们收了这份感谢。”解晓丽笑着说。
记者电话联系解晓丽时,她正在酒店打扫房间,她和同事的目标是把房间恢复成他们刚到时的样子。但是,就算这些痕迹被抹去,荆门人也不会忘记他们,因为台州医疗队已经把痕迹刻进了荆门人的生命里。
陈爽:最大的勇气是报名来了荆门
几天前,陈爽刚过了26周岁生日。这个生日很难忘,因为给她庆生的不是家人,而是同在荆门支援的台州医疗队。自从驰援湖北,她和这104个同事不仅是战友,还成了“家人”。
陈爽是天台县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护士。在学生时代,她偶然得知,自己的爷爷是烈士,因为救人因公殉职。她被爷爷的故事激励着,希望能成为像他一样勇敢的人。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陈爽每每刷到“医护人员赶往武汉支援”的新闻,都觉得热血沸腾。她报了名,刚开始,被派到医院的隔离病房支援。弟弟知道了,还特地画了小报,骄傲地告诉他的小伙伴:“我姐姐在一线抗‘疫’呢!”
后来,当湖北需要支援的时候,她再次报名,于2月19日抵达荆门,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支援。
“我做过的最有勇气的事,就是报名来了荆门。”陈爽说,她因此认识了那么多可爱的人。
和其他医护人员不同,陈爽的主要病人始终只有3个。他们都是危重症患者,最年轻的60多岁,最年长的将近80岁,三位老人因为身体底子差,直到前几天刚刚出院。
朝夕相伴,陈爽对3位老人的经历和性格如数家珍。
“年纪最大的阿公,这次疫情期间,全部家人都没了,只剩下他一个人。刚入院时,阿公经常说着说着就哭了。”陈爽有意识地经常找阿公聊天,给他带一些水果和零食,希望他吃点甜的东西,心里也可以暖一些。
陈爽还用一次性手套做了个小气球,画上笑脸,写上“加油”,送给阿公。阿公一直把这个小气球放在床边柜上,一回头就能看到。
慢慢地,阿公情绪好起来了,会笑眯眯地和陈爽说“谢谢”。“家人都走了,他肯定还是很难过的,希望我的安慰能让他好受一点。”
最年轻的是阿姨,有糖尿病,还有点耳聋。一开始,陈爽不知道阿姨听力不好,总感觉自己和阿姨说话时,她爱理不理,很冷淡。后来知道原因后,陈爽就会慢慢、大声地说。
“我们的交流经常是互相听不懂。”陈爽笑着说,不过有一次,她把一些点心送给阿姨后,阿姨一直握着她的手。
陈爽和队员们在抗“疫”一线的辛苦和危险,荆门人懂。他们用朴实的方式回报着:
有一顿晚餐,台州医疗队105人每人吃到了一条野生小鲫鱼,这是荆门人花了一个下午时间抓来的;
有个村子,村委会主任发动全村人,隔三差五给医疗队送新鲜蔬菜;
有个寺庙的方丈,叫大师傅送来一车米;
这几天,队员们的餐桌上又多了小龙虾、热干面……
“他们会附一封感谢信,每一封我都留着,有5封,已经收进行李箱了,带回家!非常感谢荆门人民带给我们的温暖。”陈爽笑着说。
她想告诉爸爸妈妈们,别担心,虽然他们离开了家,但是有更多“家人”在关爱着他们。
这次经历还磨炼了陈爽的新技能,回去后,要是科室出现病情危重的病人需要抢救,她肯定会是冲在最前面的其中一个。
来源:台州晚报 点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