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战士!
他是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他是乡干部,不辞辛苦;他是网格员,贴心服务;他们更是战士,坚守岗位,坚守一线,在这场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中,以自己的方式散发光和热。这是一场严峻的战斗,新冠肺炎威胁着每个人的生命健康;这是一场特殊的战斗,它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休戚与共;这是一场必胜的战斗,每个人都是战士,我们上下一盘棋、一条心,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力奋战,为疫情防控工作有力开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王国富:无悔!累倒防疫一线
本报讯(记者 余泽熙 通讯员 顾晶晶)“共产党员就要冲锋在前。”这是近日记者来到市一医住院部病房看望王国富时,他说的第一句话。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北城街道云尚村党总支委员王国富不分昼夜,忘我付出。长时间、高强度的执勤工作让他疲劳过度晕倒摔伤,导致颅内出血。好在紧急抢救后,王国富转危为安。
从去年12月25日开始,北城街道云尚村按照上级部署,在村道口设立关卡。王国富主动参与执勤工作,并申请了从凌晨24时到早上6时的晚班执勤工作。
天冷加上作息不规律,高强度的工作终于让王国富的身体再也承受不住了。2月2日凌晨4时左右,正在执勤的王国富突然感觉身体不适,紧接着他头昏眼花,摔倒在地,失去了知觉。
一同值班的执勤人员慌了,要将他送去医院,但清醒了过来的王国富却没当一回事。“当时他感觉头还不是很痛,就觉得可能是自己太劳累了。”王国富的儿子郑王瑶说。次日,王国富还带领村里的人员挨家挨户排查村内人员情况,直至晚上8点多。当天晚上,他又继续坚守在后半夜的执勤岗位上。
本以为没事,然而2月3日早上8点,王国富却头痛难忍。他的妻子发现情况后,马上通知郑王瑶一起将王国富送去市一医。“挂好门诊,在等待去做心血管、头部CT的过程中,他就感觉头痛加剧,一点都坐不住。”郑王瑶说。
经过医生诊断,王国富因摔倒导致颅内出血时间过长,出血量较大,情况非常危险,紧急安排手术并转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
送到抢救室时,王国富已经出现两侧瞳孔不等大的症状。“抢救室医生说不尽快抢救的话,就有生命危险。”说到这里,郑王瑶哽咽了,“我也非常感谢医生的全力抢救,把我爸爸从死神手上抢救了回来。”
目前,王国富已脱离危险,但仍需继续住院治疗。“只要我做的工作有利于村庄乃至全区早日攻克疫情,再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王国富卯足了劲说。
李利平:坚守!下足防控“绣花功夫”
本报讯(记者 郑晋妮 通讯员 屠锦樱)“您好,我是李利平,有些情况想向您核实一下……”2月8日一早,在屿头乡政府办公室里,该乡副乡长李利平正对着一份名单,逐一打电话核实,这样的电话,她一早上要打几十个。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屿头乡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及时部署工作。其中,排查核实外来人员或是外出过的人员也是此次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然而,名单上的部分电话却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些电话的信息登记并不详细,甚至不知道机主的姓名、住址,工作组人员打这些电话的时候“频频碰壁”。面对“硬骨头”,李利平有自己的一套高效工作秘诀,她告诉记者:“打电话要有技巧,不能上来就问情况,首先亮明自己的身份,用方言跟他们交流,取得对方理解后再仔细询问核实情况,看对方有没有去过湖北、温州等地。还有几个电话号码是一直关机的,我们就会交由派出所,让他们协助我们核实。”
作为屿头乡防疫阻击战的带头人之一,从大年二十六至今,李利平一直带病坚守在岗位,不曾回过家。
由于患病,李利平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到感染,但她却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组的成员们看在眼里,心里又敬佩又担心。“李乡长相当不容易,在防疫的最初阶段,会议很多,每次都开到深夜,她还要连夜赶回乡里部署第二天的工作。吃在乡里,睡在乡里,带病坚守了这么多天,我们都很佩服她。”屿头乡社会事业发展办副主任施玲玲说。
专啃“硬骨头”,这对李利平来说,只是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她每天要面对的事情十分繁杂,统筹报表数据、掌握隔离对象的每日情况、下村巡查各村防控情况……
“进出的村民都登记了吗?体温测量了吗?”在沙滩村的村口,李利平正仔细查看村民出入登记表。沙滩村村内道路四通八达,为了有效地防止外村人员串门,现已将道口封死,只留一个主道路的出入口。党员志愿者、村民代表正对出入口进行24小时监测,并严格做好进村人员的体温测量和登记工作。
别看李利平做事情雷厉风行的,心可细着呢。“李乡长每天都会到我们卡点来,有时候甚至一天来四五次,除了日常检查工作之外,她很关心我们的执勤人员,经常送方便面、面包等物资过来。”沙滩村党支部书记黄官森说。
巡查完沙滩村卡点后,李利平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两岸村。“屿头乡敬老院就在两岸村,敬老院里老人比较多,他们的防疫意识相对薄弱,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们了。”说完,李利平又加快了步伐。
来到敬老院门口,发现敬老院大门紧闭,隔着铁门的缝隙可以看见老人们三三两两坐着晒太阳,并没有集聚情况,李利平才放下心。
目前,屿头乡的疫情防控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罗雪清:贴心!甘为“家人”做“逆行者”
本报讯(记者 王佳阳 通讯员 蔡姗姗)2月6日一大早,上郑乡抱料村网格员罗雪清便开着车一路向宁溪镇驶去。“大米一共170斤,麦粉一共200斤。”在超市里,罗雪清仔细地清点了需要采购的物资,一袋一袋地装上车,不一会儿,她那辆轿车的后备箱便被塞得满满。
由于目前正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的关键期,受多方因素的限制,村民们进出都不太方便,罗雪清就当起了村民们生活上的“贴心保姆”,为有需要的群众采购日常生活用品等,让村民们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
对照着清单在菜市场一一采购完毕后,罗雪清又急匆匆地赶往药店。
抱料村村内多为留守老人,不少老人还需要长期吃药。“在我当上村网格员的那一刻,我就在心里对自己说,要对得起整村的村民。”有一位村民患有脑瘤,需要经常服用特效止痛药,药品的供应一直不能间断。由于开具此类药物需要医院的处方证明,一时无法证明,罗雪清和卫生院沟通了许久后,得到了院方的支持。最后,罗雪清为这位村民签下了担保书,买到了特效止痛药。“我不怕担风险,为了帮他减轻病痛,这字我敢签。”罗雪清告诉记者。
将所有物品搬上车后,罗雪清的额头渗出了汗水,她顾不上抹去便立刻发动汽车,从宁溪镇到上郑乡抱料村,她要行驶一个多小时。
原来,上郑乡抱料村在“利奇马”台风登陆期间,从上郑乡政府到该村的进村道路损毁非常严重,需等相关部门对地质进行勘查立项后才能施工维修。因此,要想进入该村,只能绕道经富山。
在车辆行进的过程中,小轿车后排不时传来“咯吱咯吱”的声响。达到村里后,罗雪清的车门槛的塑料板被磨出了一个缺口。原来,村里还有一位年长者,长年卧病在床需要氧气瓶,她就主动担起了运输的责任。“氧气瓶对于他来说就是生命,一刻都不能断。”罗雪清说。
进出一趟不容易,罗雪清要闯五六道关口,测五六次体温,签五六次名字,一路“闯关”为乡亲们购买需要的物资。对于个人的付出,罗雪清从不计较,她笑嘻嘻地说,抱料村是她的家,村民们都是她的家人,为家人们“逆行”,是她的责任。
来源:今日黄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