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自由”还有多远
到小吃店买葱肉蛋饼,一口下去只见饼皮不见肉;家人菜场回来,连呼今年吃猪肉不如吃海鲜;翻开手机朋友圈,时不时有人调侃“猪肉自由”正在远去……猪肉价格连续上涨,让人开始有点“沉不住气”。网友戏称的“某某自由”,意指可以随意购买、不用考虑价格的行为。今年7月以来,猪肉价格直线飙升,进入9月份后更是一天一个价,肋排等价格甚至直冲半公斤40元大关,让市民买肉时真的“下不了手”。据10月23日《台州日报》报道,目前,活猪价格最高已达到每公斤40元,猪粮比价达15.2∶1,创历史新高。
与其他各种“自由”比起来,“猪肉自由”与我们的生活更加息息相关。毕竟,奶茶、咖啡、车厘子可以少买甚至不吃,但对大部分人来说,猪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肉类,每天多多少少总要吃一点。肉价这种涨法,普通市民的钱袋子还是有点吃不消。
猪肉为什么涨得厉害?原因很简单:供给不足。肉少了,自然就贵了,赶上了生猪供应减少,导致肉价上涨的“猪周期”。
“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的是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既然是供求关系出现不平衡,全力保障猪肉市场供应也就成了各级政府的应对之策。前段时间,我市就提出要打好生猪增产保供攻坚战,到2021年出栏130万头,自给率达到59%以上。市畜牧兽医局负责人介绍,我市已把生猪项目列入“两抓”年重要任务,目前,全市在谈、签约或建设中出栏万头以上生猪项目共12个,总产能87万头,争取2至3年内形成产能增量。
为平抑猪肉价格,政府的“调控之手”可谓给力,但与此同时,我们是否也该回顾分析,本轮猪肉价格大涨,有没有什么经验教训?《中国经济时报》就有报道指出,这一轮猪肉价格上涨,除了“猪周期”的因素外,更有非洲猪瘟的叠加影响,还有一部分内部因素,这就是有些地方搞“一刀切”,提高环保标准关停了部分养猪场,导致产能下降。
过去几年,出于对环境的考虑,各地关停了一些不达标的小型养猪场,一部分产能淘汰出局,生猪存栏总数下降。环境保护当然是第一位的,但是,对于不合标准的养猪场,是简单地一关了之,还是想法设法帮助其提升治污能力,工作难度大不一样,带来的结果也明显不同。保证供应和保护环境缺一不可,如何周全考虑、平衡关系,确实考验各级政府的工作水平。
针对部分地方“一刀切”以环保理由关停的养殖企业,国务院会议和生态环境部也及时出台了意见,要求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绝不能打着环保的旗号,借改善环境质量之名,随意扩大禁养区的范围”,避免清理代替治理,严禁“一律关停”等简单做法。
猪肉价格上涨,并非只有短期因素。同样道理,目前我们采取的种种增产保供措施,真正见效也需假以时日。对此,专家也指出,信息监测预警调控对稳定猪肉市场十分重要。如果我们能及时关注到生猪供应减少的危机,及早采取相关措施,市民的“猪肉自由”或许能回来得更快些。
来源:台州日报 猪肉吃不起了,这年春节种点蔬菜吃了 {:1_136:}{:1_136:}{:1_136:} 改换其他代替品,鸡鸭肉、牛羊肉 鸡鸭牛羊一样都涨价,鸡爪子从去年的28元一袋(2斤)涨到了现在的40元一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