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 发表于 2019-10-27 10:09

宁溪金岙黄焕邦故居大台门












根据《柔川金溪黄氏家谱》记载:“焕邦,名奇培,字濬植,号厚斋,邑庠生,例赠七品文林郎,是钦封刚八品修职郎育英公长子。生于乾隆壬辰(1772)八月,享年九十一岁。长子维昶,字哲暄,号通亭,讳载阳,太学生。长孙名永岱,号云峰,国学生。”

根据《光绪黄岩县志》记载,黄岩宁溪金岙黄焕邦,因为德艺双馨,在年龄高达八十岁时重游孔庙泮水,历经四位皇帝当朝,张学使赠“芹藻香周”匾额悬挂中堂。重游泮水,是清代科举制度中一种庆贺仪式。清朝时规定童生考入州、县学,称作入学或入泮、游泮。从这个时候起到期满六十年时,需要再行入学典礼,好像初入孔庙泮水的新科童生。用作曾考中生员(秀才)而享高寿的庆典,谓之重游泮水。和“ 重宴鹿鸣”、“重宴琼林”仪式相似。

焕邦公是清道光九年(1829)第八次《柔川金溪黄氏家谱》的主修人,对前期散失的资料精心收集整理,留下《金溪八修谱序》,概括了当时修家谱的始末。写有《追表柔川太宗始祖工部尚书忠肃公》《追表忠应庙从祖显顺侯王》《追表宋从祖理学名贤寿云公》《追表八世始迁金溪祖仲韶公》《追表十三世寺承龟峰公》《追表十五世庠生文珍公》《追表三友堂》《追表十八世福字行七房祖》《追表庠生迪庵宗孟公》《追表邑庠生闻远公》《追表曾祖敬善公》《表烈妇蔡氏二首》《追表烈妇祠》《追表楚府教授高冈子凤公》《追表庠生太阶公》等十七首诗歌,是对古代黄氏乡贤追表佳作。

根据宁川廪膳生王凤济撰文记述,他在年少的时候去金岙登门拜访厚斋先生,看到先生苍颜白发,很有福相。接着和先生谈到诗词歌赋,厚斋先生滔滔不绝,所讲的都是古代如屈原、宋玉等文豪的文辞,旁征博引,深不可测。于是感到非常惊讶,虽然当时没对厚斋先生进行详细了解,但短暂的交流让他对先生记忆犹新。再过几年,本想再次请教老先生,没想到他与世长辞了。他的后代完成了第九次修谱,希望他写上一篇厚斋先生的传记,他欣然接受撰写《金川厚斋黄翁传》。

焕邦在年少没成年的时候,就开始在孔庙以领学,成绩拔尖,他希望从此后以学业驰骋宦海,但是天不遂人愿,好多次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于是回到家乡,潜心操持家政,孝友传家。在他回家乡教育传播文化期间,文风蔚然。家族祠堂里的宗谱由于年久散佚,厚斋先生经过多方奔走,集腋成裘。同时,进一步为黄氏族人构建新祠堂,从而让村内古迹先贤一一予以展示,对村人起到很好的教化作用。前人没有完成的遗志,焕邦先生以一己之力全力以赴,促成好事。又为后人打下良好的基础,传承家乡文化,芳名远播。

现在,从金岙村口走到大台门,可以看到至今保存的一幢双台门的四合院老房子。院子四周的围墙下部用金溪溪滩上的卵石砌成,上部用青砖构筑而成。门阶上的条石、石磉都比较简朴。两道台门之间有一个小天井,堆放着一些杂物。外台门已经不见,里台门的上方依然悬挂着“鼎新堂”的匾额,隽永的三个行楷题字后面似乎携带着几许墨香。穿过时空,遥想当年这里群贤毕至,人来客往,是村庄的集聚地。

四合院内房子是焕邦公的长子大房一派美瑞后代,右侧临黄炼坑古道的厢房小金飞兄弟家现已建成新房,中堂和西侧厢房的文川、文海、文卫、文斌家老屋也已破败不堪,摇摇欲坠,后面的盘洞屋已部分倒塌。

四合院内青釉石磉在岁月的长河中愈发显得光亮,圆中寓方的廊柱上,各式斗拱都很厚实,但没有牛腿雕饰图案。房间的木窗也全是横竖格子组成的凝练式样,经久耐看。

荔枝石铺就的台阶组合成很多图案,卵石铺就的道地比外面的路面高出几十厘米,对防止溪水淹没住房很有帮助,只是也已杂草丛生。

焕邦公建这座古宅大概在清代中期,由于是耕读人家,家境并不富裕,所建的房屋也是简单实用为主。但宏大的式样、科学的设计,在200年后依然能体会到主人的匠心独运。古时金岙的古井,大部分都在街巷上,大台门的古井也不例外,东西南北交集的一块空地上,焕邦公巧妙选址凿了一眼古井。这口古井,惠及周边很多人家,以前来水井提水、洗菜的人络绎不绝,来井旁乘凉休憩聊天的人也很多。现在由于各家各户都安装了自来水,因为交通进出需要,这口古井也被覆盖上了石板,旁边新造了一个四角凉亭,供村民休息。

来源:台州晚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宁溪金岙黄焕邦故居大台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