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科技战线的“不老松”
见到何平老先生的时候,他正在书房用电脑撰写着文章。写文章是何老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即使工具变成了电脑,何老的打字手势也很标准,只是动作稍显缓慢,偶尔忘了一些生僻字的输入方法,他便抬头看一眼贴在电脑上方的“五笔口诀”。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已是耄耋之年,但仍对周围的新事物保持着极大的好奇心,接受能力强,不仅能操作电脑,何老还紧跟时代潮流学会了不少手机软件的使用。“现在手机、电脑这么方便,不出门就能知晓天下事。”说着,何老兴致勃勃地打开手机向记者介绍了起来,“你看,这些是关于我们黄岩的公众号,这些是养生知识类的……”
活到老学到老,是他一直努力践行的事情。1949年5月黄岩和平解放,6月解放军21军62师进驻黄岩,正在黄中读书的何平抱着一颗报国之心投笔从戎开始了军旅生涯,当时部队里高中文化极为少见,与何平同班的近二十名同学先后参军,成为部队里的“香饽饽”。当时62师在浙江沿海驻防担负着解放沿海岛屿和剿匪任务,1952年冬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入朝后部队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坑道内。那段回忆对何平来说是深刻的,木头拼成的床板,干草树叶为垫,坑道内四处渗水,交通线被破坏导致物资供应异常困难,能填饱肚子已经是万幸。美军的炮火和炸弹的密度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因而在朝鲜战场上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
战争的残酷,让何平亲眼目睹了部队由于装备不如美军而产生的巨大伤亡。所以当再次拥有学习机会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抓住了。有信念、基础好、肯刻苦,何平考上了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这也是他与科技结缘的开始,那年何平28岁。
凭借优异的成绩,何平从四系装甲兵工程系毕业,被分配到了石家庄6410厂从事坦克维护修理。在这里,他接触到了铸造、锻造、钣金、机械加工、动力发动机、无线电和光学等多种技术,并逐渐成长为厂里的技术骨干,先后任总工程师助理和技术科长等职。1972年,国家准备在石家庄建设一家大型的飞机制造厂(即现在的石家庄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专门生产当时最为常用的运-5飞机。而何平作为6410厂的技术骨干,在抽调之列。就这样,何老被调到石家庄飞机制造厂加入到了运-5飞机厂的筹建工作中。
“造坦克变成了造飞机,虽然一个是天上飞的,一个是地上跑的,但相互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借鉴。当时我找来了很多有关航空理论和飞机制造的书籍,边工作边学习。”据何老回忆,那时他既要到处挖人才,又要抓基建,建生产线,跑很多的地方。飞机厂投入生产之后,何平担任了该厂的技术科长,主要负责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把关、研究和难点攻克。后来飞机厂成立了设计所,他担任首任设计所长直到1984年离开。
20多年的科技工作,养成了何平严谨、认真、执着的性格特点,而早年的行伍经历,又赋予他坚强、勇敢、不怕困难、敢于担当的精神特质。在这两种精神的指引下,何平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他和同事们建立的石家庄红星机械厂(也就是现石家庄飞机工业有限公司的前身)生产了大量的运—5飞机,这些飞机以其独特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较好的经济性,广泛应用于客货运输、农林作业、空投伞降、航空摄影、航空物探、飞行员培训、公共飞行等领域。
半生漂泊,叶落归根,1984年54岁的何平终于回到黄岩,回到了阔别三十多年的家乡。这时的黄岩,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唤醒一批企业家,各方面都需要技术人才,于是他又积极投身到家乡企业的发展浪潮。当时,新前的一家摩托车公司也刚开始起步,但由于条件限制,该企业很难得到生产牌照。
怎么办?何平在一次下企业调研时得知这一情况,立即与老单位石家庄红星机械厂联系。经过一番牵线搭桥,该企业与石家庄红星机械厂达成协议,可以贴牌生产红星机械厂的明星50摩托。让何平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当时不起眼的决定,不但将这家公司带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更开拓了市场,培养了大批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在此之后,黄岩的汽摩配产业逐渐成形。
离休后,何老仍在一些工厂当技术顾问,帮助开发新产品,还和妻子胡蓉珍一起加入了黄岩中高级科技人才联谊会(现为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并成为该联谊会的首批会员。从1993年至今,他和妻子两人以老科协为平台,不顾年事已高,仍然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一直为黄岩的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这些年来,何老总共写了10余篇调查报告,共计8万多字。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书写华章,为区委、区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用自己的赤子丹心回报桑梓,助推家乡发展。
“作为一个参军70年的老战士,入党68年的老党员,虽然身体老了,但是革命的意志不能衰退。”这就是何老。当问到为什么这么高龄还在忙碌,他笑笑回答,自己别无所求,无非就是希望家乡能进一步发展,希望我们国家能进一步强大。
来源:今日黄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