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 发表于 2019-7-6 10:15

古城蜕变 精耕致远 ——黄岩城区70年变迁



图为黄岩城区新貌。(资料图片)


图为黄岩城区旧貌。(资料图片)

【城区名片】解放初期的黄岩县城,物资供应短缺,城市基础设施简陋,社会事业落后,人民生活十分贫困。经过70年发展,古城风貌换新颜,城区面积拓展到219.76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达42.35平方公里。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上升至65位,百姓的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1949年5月29日拂晓,国民党黄岩县府大院响起了一阵清脆的枪声。这枪声,震破了黎明前的黑暗,意味着县自卫总队起义成功,黄岩县城和平解放。

七十年,弹指一挥间。七十年,黄岩千年古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正向人们阔步走来。

“生活在黄岩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是幸福的!”对于过去70年发生的变化,黄岩区发改局离休干部丁庚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说,随着黄岩区委区政府高质量推进现代化湾区建设,加快城市和产业同步转型,未来的黄岩必将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抢抓机遇,城市发展框架逐步拉开

一路不通,制约一片;区域发展,交通先行。在丁庚午的印象中,解放前,黄岩公路仅有3条,即路桥至椒江公路、杭温公路黄岩至泽国段和黄岩至临海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当地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相继建成和开工建设了一批以国省道为主的交通重点项目、以县乡道为重点的农村公路,形成了省域、周边地区联系的纽带和乡村对外联系的窗口。

横街路,黄岩城区内最具商业气息的道路之一,见证了黄岩县城发展的变迁。

“刚解放时,横街路周边还是大片橘园、农田,后来慢慢地多了些临街商铺,医院、学校、金融机构也向这里集聚。”丁庚午回忆。上世纪80年代,这条路上,除了医院的救护车外,大多数是手拉车和自行车,每当上下班高峰期,车辆和来往的人流交织在一起,把道路堵得严严实实。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拓宽改建后,横街路向东西方向延伸,总长度达3000余米,成为台州重要的商业街之一,被誉为“黄岩的上海南京路”。
脱胎换骨变化的,不止是路。解放后,黄岩的城区面积也迅速扩张,至上世纪70年代末接近10平方公里。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经济开发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先后启动,委羽山等新区开发大力推进,黄岩城区发展进入了新一轮快车道,2018年城区面积拓展到219.76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达42.35平方公里。

“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的房子很小,通常一家老小挤在一起,连一个自行车库都没有。现在可大变样了,住得越来越舒服。”家住横街路的86岁老人陈飞兵说。

锐意改革,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初夏,漫步在黄岩智能模具小镇新江路上,只见两旁樟树、罗汉松等花草树木一字排开,游客络绎不绝。环顾四周,一幢幢模具制造大楼拔地而起。去年,该小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又创新高,达到43.06亿元,同比增长30.9%。

工业是黄岩立城之本、强城之基。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黄岩历届党委、政府都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逐步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由全面失衡向协调发展转变。

据1952年资料显示:彼时,黄岩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一、三、二的格局,产业比例为68.4:12.8:18.8,经过“一五”时期的调整,到1957年,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为56.9:23.1:20.0,呈现“一、二、三”的状态。“大跃进”和十年动乱期间,一产发展减缓,二产停滞不前,三产得不到重视,到1978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2.4:32.8:24.8。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产业政策进行了调整,黄岩随即将发展第二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第二产业日益壮大起来。1983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7.3:42.2:20.5,从那年开始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为二、一、三的状态。

杨明,黄岩农业系统一位离休干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参与起草了《关于合股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这份全国第一个县级地方党委、政府关于股份合作企业“红头文件”的出台,不仅让黄岩成为全国率先推行股份合作制的地区之一,更进一步发展了农民新办股份合作企业,为乡镇(村)集体引入股份合作制提供了政策依据,解决了当地办厂企业家的后顾之忧。

“有了这颗‘定心丸’,大家纷纷摘掉‘红帽子’,乡镇企业得到了有力的推动和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黄岩的工业总产值,乡镇企业占了三分之二。”杨明说。

随着一系列创新改革举措的推出,如今的黄岩,已发展成为中国模具之乡、中国工艺品之都、中国塑料日用品之都、中国电动自行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去年,黄岩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上升至65位。

民生为先,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地下室完成95%,内、外科大楼主楼均已结顶并开始内部墙体砌筑,门诊医技楼主体结构完成80%施工,10月份进入全面装修……今年以来,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按下“快进键”。

“新院区占地面积209.5亩,项目总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占地面积是现在院区的3倍多,也是1940年当时的黄岩县卫生院建筑面积155倍多,核定床位1200张,预计2021年上半年实现搬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东升说。

新中国成立后,黄岩县卫生院拥有病床40张,只能看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现在市一医是三级乙等医院,按照等级医院要求所有学科均已设置,医联体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70年来,无论经济平稳发展还是面临下行压力,黄岩都坚持保障民生的力度不减弱,投入真金白银、倾注真情实感,把“以民为本、民心为上”的执政理念深植于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

解放初期,黄岩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低下。据有记载的1957年资料显示,社员全年在农村人民公社得到的收入为人均55.09元、社员实际口粮每人平均粮食242公斤。改革开放以后的40年,黄岩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水平发生质的飞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开始有记载的1990年的1782元,提高到2018年的5586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开始有记载的1997年的3812元,提高到2018年的28276元。

来源:台州日报

麻烦 发表于 2019-7-6 17:08

变化大

冬冬285 发表于 2019-7-6 17:48

压力重

hyv2011 发表于 2019-7-7 11:54

小编刚出生时还不会叫老子爸爸,现在都会写文章胡扯了,几十年了变化构大的。

春天的故事6216 发表于 2019-7-7 14:29

哪一个地方不变化大?哪一个地方变化不比黄岩大?

东岙人 发表于 2019-7-7 15:51

70年,先椒江后路桥独立

小aaaaaa 发表于 2019-7-7 19:25

点赞

明天更美好894 发表于 2019-7-8 11:01

看不到黄岩的历史底蕴了

脑壳疼 发表于 2019-7-8 16:22

这些年变化很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城蜕变 精耕致远 ——黄岩城区70年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