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橘乡老巷里的别样春景!
老巷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缩影,据《黄岩县志》记载,黄岩素有“三十六街,七十二巷”之说。黄岩老城区依山傍水,老街老巷纵横交错,错落有致,它们记录着黄岩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我区“美丽街巷”改造工程的持续推进,这些老巷旧貌换新颜,也“生”出了不少别样风景。春意正浓,是时候去看看诗情画意的老巷春光了。近日,记者走进东城街道砚池社区的斗鸡巷,修旧如旧的老房子、别具特色的小设计,让人眼前一亮,而要说到小巷的变化,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的百姓最有发言权。吴珊珊打小就生活在这里,她家的老房子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她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她都有修缮老房子的想法,近两年,借着区里“美丽街巷”改造工程的东风,她家的老房子也如获新生。
老巷换了容颜,静静地待在那儿,慢慢数着滑过的细碎时光。春,提着裙裾温柔地走来,她是老巷最好的朋友,她捧来大把大把的花,装点着巷子。漫步在春的老巷里,一步一景,红的粉的黄的花,喧闹着,扫净冬的单调无趣。花的芳香混着青草的香气,在温暖的阳光里弥漫开来。
耄耋老人李彩英的家位于西城街道锦江社区的肇泽池巷内,她家水泥砖砌成的围墙隔住了城市的喧嚣。老人告诉记者,肇泽池的得名,还得从赵氏人家说起。古传有一位赵姓的人家,开凿了一片池塘,周围的人们称之为“赵宅池”,这也是“肇泽池”的原称。后来,象川谱系的蔡氏迁居这一带,宗祠亦建于此地。清代,居住在赵宅池的蔡氏家族衰落,将祖宅卖给了一户姓江的人家。江氏家族整修赵宅池,取谐音改名“肇泽池”,巷名亦以池为名,一直沿用至今。
老李家周围的十来户人家,出入时总要爬上一段台阶,经过一条小巷,打开那些形形色色的门,走进各自的生活。
早春时分,温度适宜,老李家院子里的台阶两旁长满了不知名的小花小草。爬上台阶,两脚正在发软时,忽然一阵花香袭来,感觉倦意全无。“好香哦!”路过此地的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说,然后再四下探寻香味的源头。原来,在台阶尽头一处废弃的砌墙旁,玉兰花又开了。乳白色和浅黄色的花朵,映衬着清脆透亮的叶子,显得格外耀眼。玉兰花的香味,随着风的舞动,把这条小巷充斥得满满的。
此时,耳旁响起了自行车的“叮铃”声,声音渐渐靠近又停止了,原来是自行车的主人在巷子里遇到了熟人,他与挎着篮子去买菜的主妇寒暄了几句又骑着自行车消失在了巷尾,老巷里无处不充盈着生活的气息。
继续在宽约三米的老巷子里慢步前行,拐个角看到,池塘中,几尾红鲤鱼在翠生生的水草间自由穿行;白墙黑瓦的旧居墙角处,一撮撮青苔,绿得发亮;飞起的屋檐处,几株绿植迎着春风势头正足,生命就在不经意间蔓延开来。
逛着逛着便到了中午时分,只见迎面走来一个身穿校服的少年,拐进了一扇黑白灰相间的院门,“爷爷奶奶,我回来了。”少年边叫嚷着边将背上的书包放下,而屋内的桌子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早已经备好,爷孙仨在各种佚闻趣事中拉开了午餐的序幕。
午后,老人们或坐在巷子里高高低低的门槛上打盹,或搬来一把小竹椅,几人凑成一堆,坐在院子里看着明媚的阳光,闲聊着家长理短的那些小事,慵懒而舒适。日子,也就这样慢了下来。
那么简单的生活,那样灿烂的笑容,都像是一壶清茶在恰好的温度里散发出的清香,那是幸福的味道。
老巷在默默地发生改变,它的文明在传承中又融入了当代特有的风格,形成了富有其自身的独特味道。
如果说高楼大厦是一座城市的“面子”,这些老巷就是城市的“里子”。几十年过去了,岁月磨去昔日的辉煌,沉淀下来的,是城市骨子里最需要的,比如那袅袅的炊烟,那微笑的人们……
春暖花开,不妨到黄城的老巷子里转转,去找寻那里的别样春景!
来源:今日黄岩 到七十二巷触一抹春意 老巷里的旧时光 再过几年,黄城还能找到这种巷子吗?当政的只知道拆拆拆! 小巷里的美好生活 可惜再也看不到八十年代那个原味的黄岩了。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后的大拆迁把很多有价值的老房子都拆了 {:1_145:}{:1_145:}{:1_14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