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長情的 发表于 2019-1-31 15:18

大地薯歌:宁溪绿豆面

大地薯歌  

土地/奉献出的块茎  

被溪水滤去渣滓/在沸水里融身  

丝丝缕缕的挂念/被阳光染成金黄 

风中/犹在传唱乡间的歌谣  

(作者:宁溪中心小学,王朝辉老师)

记忆 · 大地回响

大地村,据传说很早时候,该地只有一块两亩大的耕地,后来经过开垦,扩大成三百余亩,故名。大地村,包含有隔溪相望的山下对岙自然村、马路旁的百亩田自然村。1951年时称金岙乡大地村,合作化时分为金联、金丰社,属联丰乡。1961年合并为大地大队。3个自然村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2018年台州市行政村规模调整,大地村和相邻的苔湖村合并,新村各取老村首字,名大苔村。

大地村有一条溪流穿境而过,这条溪流就是黄岩的半岭溪,俗称南港,发源于富山小寺基,汇聚了牌门水,在宁溪王家店村汇流而下。根据《金溪黄氏家谱》记载,这两条河流合流处位“金溪新八景”之一,称“两港合流”。这条宽阔的溪流,在雨季水量充沛时,冲刷出大片的河床,流过金岙,绕过大地村到达宁溪,与黄岩溪水合流成为永宁溪。这段河流,也是历史上的金溪,又叫金川,是黄岩六大宜居名川之一。

每在寒冬腊月,村庄两侧约3000米总长度的沿溪道路旁,一排排绿豆面高挂在榔筅杈架起的长竹竿上晾晒,成了许多异乡人眼前的一道风景。许多人慕名前来,到宁溪大地绿豆面加工大楼内现场参观,绿豆面从番薯粉变为一根根面条。就在早晨到晚上一天的冬阳里,圆满完成,成了西部山民最佳的年货之一,可以储藏一年或者多年。
道路两旁的长竹竿被磨得油光锃亮,一帘帘绿豆面在冬阳的照射下,由软韧变得硬直。倘若人们从宁溪去富山,或者从富山返回黄岩城,触目公路不远处三三两两劳作的妇女,会被这一壮观的晾晒风景吸引。抑或会暗问,她们究竟在干什么,晒着如瀑似幔的千万根黄绿色面条。殊不知,这些用番薯粉做起来的面条,在她们用清水冲淋后,捋出一条条粘着的面条,在大太阳的照射下,变硬变直,走向千万家,走进千万个人们的心底。

橘乡西乡的文化,大地村拗绿豆面是一个缩影。因为节气和天气的特殊性,各种因素不胜枚举。谁知道中间有多少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发生,那是一个外乡人无法理解的。

记忆深处,宁溪小横街没改造前,在老供销社旁,有个宁溪卖绿豆面非常出名的“计远绿豆面碎”、“雪娥开花馒头”、“老善火烧”三个摊位。这处的绿豆面碎味道特好,听说佐料配了宁溪黄牛肉汤,名声在外。只是,随着小横街的拆除,这间绿豆面碎也随风而逝,只能留在人生的记忆当中了。

手艺 · 大地匠心

即将过大年这个周末,触目大地村的河岸同村路上,挂满了一竿竿晾晒的绿豆面,场面极其壮观。一年之间,这里俨然成了橘乡西部的绿豆面加工集聚中心,经营得有模有样。

宁溪镇党委政府新建成的宁溪绿豆面工坊,共有十间三层房屋,临金溪而建。楼下四个作坊,分别承包给村内有名的四家拗面师傅,楼上是宁溪土特产展示销售中心。真是士别三日,让人刮目相看。在大地村顺着溪流和道路往富山方向望去,道路两旁悬挂着的绿豆面好似没有尽头。

宁溪集市日是农历一、四、七,倘若这个时候走进宁溪街,给人印象就是人多车多,会对这个边远小镇产生一种兴趣。而让人印象最深的是,街上到处用红袋或者蓝袋包装的绿豆面,这一包包东西最受欢迎。只是,此时你得有一双会辨别的眼睛,一心想物美价廉可很难,宁溪有句俗话:“一分钱财一分货。”如果低于行价购买,心里乐滋滋地吹着口哨离开,没准捡了只“白老鼠”。因为市面上充斥着一种返销自外地的绿豆面,这同黄岩南乡市面上充斥着一种返销荸荠一样,那品质可是大打折扣。

或许,为了让更多的人们更直观了解和辨别,并且掌握宁溪绿豆面的原汁原味的成色,本着这项非遗知识传播的需要和推广。宁溪镇党委政府近年来从源头上抓起,特意在大地村这个有着绿豆面较强业态的基础上,重金打造了一个宁溪绿豆面加工坊。不但提升了宁溪绿豆面的形象,也为食品安全的输出把好第一道关,意义深远。

绿豆面的原料是蕃薯粉,这蕃薯粉的制作需要慢工出细活。朴素的山民们从地窖中挑出一担担蕃薯到碾压场,成块的蕃薯通过机器加工轧榨出糊状的豆黄色蕃薯渣团。尔后,陆续将轧榨完成的豆黄色蕃薯渣团挑到各自的溪涧旁,家人们早已洗刷干净粉桶,架好木架翘首企盼家里的男人到来。

她们用白净的纱布,把刚从场子里轧榨出的豆黄色蕃薯渣团倒入篾筛篮中,用一双双勤快的双手反复挤压后,一股股白色的蕃薯浆汩汩而淌,流入蕃薯粉桶之中。木桶中的蕃薯浆在大冬天里经过一晚的沉淀,第二天舀掉上部的浑水,将块状的白净蕃薯粉铲出来,分别晾晒到团箕上,晒干后就成了一颗颗粉状的蕃薯粉,成了加工绿豆面的上好原料。

上好的蕃薯粉可不嫌多,粉越多家里做的蕃薯粉系列农家产品就多,代表着山民们一年的收获越丰富。人们彻夜排队等候豆面师傅加工,生火、团粉、挂机一系列步骤第次跟进,豆面师傅在灯火通明的豆面场中,开始用槌子敲打粉团,一开始出来下到锅里沸水中的豆面可能不成型,随后就有模有样了。

几个辅助师傅也是忙的不亦乐乎,相继将沸水中成型的牵丝带阵的豆面用长筷子挑进边上的冷水桶中,经过辅助师傅洗刷裁剪后,由山民们提到自家布置好的晒场上,穿上竹竿晾到半成硬时,第二天一大早陆续扛到竹架上晾晒。成列的绿豆面,经凛冽的山风一吹,通常在那个下午就可以打包收回家了。

风味 · 大地流香
山民们将成捆优质的豆面用青花布包好后,成了走出山门走亲访友的必备礼品。通常称为“四起头”——绿豆面、蕃薯肚肚、本地腌猪肉、糯米酒(黄泥曲酒),客气点的话加上小麦面、冬笋成了“六起头”,甚至再加上年糕、麻糍成了“八起头”,一个个挑着沉甸甸的山货,带着丰收的喜悦来到山外的亲朋好友家中,叙述着一年的光景。

绿豆面,是宁溪传统的老三面之一。它和宁溪小麦面、宁溪米面,一直是家乡人们不可或缺的主食。至于绿豆面的吃,那可有多种。通常分为两种,分别为炒绿豆面、和烫绿豆面。炒绿豆面一般情况下先用温水浸润胀开韧软盘旋在盆内后,才下入配着佐料肉丝、虾干、大蒜、红萝卜丝的热锅中,拌炒之余撒上少量的水盖上锅盖一闷,就成了一锅香喷喷色香味俱全的炒绿豆面佳肴。

至于老鸭绿豆面、鳝丝绿豆面,那是山民们在定亲之类的大日子上桌的。聪明的山外亲戚喜欢配上海鲜佐料烫绿豆面,那汤水的香甜自是令人久久回味了。至于海鲜沙蒜(海葵)炒绿豆面后来成了经典的菜肴,那不得不感慨食客们的情有独钟了。另外,早餐绿豆面汤,也是橘乡人们的喜欢的特色小吃之一。


传承 · 大地薯歌

又逢大地流金时,河岸上又晒起了一竿竿豆面。这一日,大苔村文化礼堂里人群攒动,共赴一场丰收与喜庆的盛会——大苔村首届绿豆面节暨大苔村文化礼堂村晚。

山水又无声浸润了一个春秋,村民们又勤恳劳碌了一个年头。宁溪特有的江南独有的民间大型器乐合奏曲《作铜锣》暖场,这场盛会是他们为连日加班的豆面师傅和风味独特的缠绵丝缕奉上的礼赞。

绿豆面节开幕,村中资深的豆面师傅王老朋和陈维明将绿豆面与这个村庄的渊源娓娓道来。豆面工艺经历了数代传承,这其中不知有多少段师徒情谊在年年岁岁的豆面拗制中深厚、升华。奉茶、行礼、回馈,徒弟们将今年新制的豆面敬献给师父,村中头一位豆面师傅与他的徒弟们在满场叫好声里完成了谢师礼。

大苔村文化礼堂理事会成员在场外生起滚烫炉火,虾皮、肉末、紫菜、榨菜丝、鸡蛋丝、豆腐干丝以及葱末等佐料配足。这头绿豆面节仪式结束,那头的豆面也已经出锅。文艺节目、五水共治知识宣传、“无盗抢城市”倡议书,将诗意、和谐与平安皆就着温饱下肚,人生中的小确幸莫过于此。

番薯,一个个块茎在宁溪大地上生了根,发了芽,长了果。伴随着从南往北汩汩而流的金溪水,在橘乡广袤的沃土上,唱响了一曲深情的歌谣。这歌声随风飘荡,响彻山谷。
在大苔村首届绿豆面节之际,将宁溪乡贤集雅轩之文稿、图片资料整理成此期绿豆面特刊。

心如薄荷天然凉 发表于 2019-1-31 16:15

想吃绿豆面配煎饺了

脑壳疼 发表于 2019-1-31 22:35

原来豆面是这么做出来的呀

故事与你 发表于 2019-2-1 15:34

每年过年年边都要买绿豆面

麻烦 发表于 2019-2-1 16:10

年货必备{:1_144:}

笑天下可笑事 发表于 2019-2-1 16:30

赞得猛{:1_129:}

红色之家 发表于 2019-2-1 17:40

绿豆面,过年的必备品

大脑袋 发表于 2019-2-2 22:27

接朋友的时候常常路过那儿,接收绿豆面的洗礼~

小伽0625 发表于 2019-2-2 23:05

绿豆面超级好吃啊

小李11 发表于 2019-2-2 23:51

大美宁溪,怀念绿豆面的味道!

无限苦逼者 发表于 2019-2-3 09:19

绿豆面,味道赞

漠野冰果 发表于 2019-2-3 12:50

正宗宁溪绿豆面,好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地薯歌:宁溪绿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