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百晓 发表于 2018-12-10 10:01

老照片带你穿越时空,看改革开放后的老黄岩!

每一个城市
都有自己的历史与记忆
而城市的老照片
就像一把打开记忆之门的钥匙
将往昔的风景、过去的故事
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

40年前的黄岩老照片
随着时间流逝,有很多场景、标识、生活习惯都会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改变。
黄岩几十年的飞速发展,许多地点已悄然变迁,渐渐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等到回忆时,却发现早已看不到昔日熟悉……翻阅老照片,回眸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的黄岩历史,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过去的那些事儿!


1977年党的十一大胜利召开,黄岩广大干部群众欢欣鼓舞。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黄岩八一厂工人组织自行车队参加游行,热烈庆贺、拥护。

历史性转变
1978年召开的全国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来自黄岩工业战线、农村和机关团体等数万干部群众,满怀激情地抬着展示新的生产指标及工作目标的标语、牌匾,在黄中大操场冒雨参加誓师大会,决心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甩开膀子大干!



1983年恢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黄岩县召开了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这是在我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为重点的新形势下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靠改革、靠科技解放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拥护。


自1966年黄岩县政协召开四届会议后,因“文化大革命”等原因而停止了十多年。1983年召开了政协黄岩县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这是在全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召开的盛会。


劳动竞赛红旗奖
1976年黄岩县工农业生产和财政收入等各项经济指标增幅显著,获得台州地区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红旗奖。


先进单位代表满怀激情决心为建设四个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那时候的鼓屿公社十里铺大队实行联产承包后,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春耕期间,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1980年,中央75号文件与群众见面,贫困山区上垟公社在全县带头实行“包产到户”政策。(下图为乡农技员为农民辅导早稻育秧技术)


致富光荣榜

1983年,黄岩县委、县政府及时表彰了首批带头致富的农民。


在黄岩城关还设立了“致富光荣榜”,在解放思想、发展经济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路桥市场
1982年创办的路桥钢铁市场是全省最早最大的钢材交易场所之一。大家都赞扬说:“进市场买钢材犹如买小菜一样方便。”


80年代初,农民开始迈进流通领域。农民们在家里加工,入市交易,批发、零售十分活跃,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大闸开启,商品流通日益繁荣,从市场上贩出的商品运销到乡村各个角落。


民营经济 蓬勃发展
1986年10月,黄岩县颁发全国第一个保护和规范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政策性文件,对股份合作企业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作了具体规定。




改革开放 繁荣村更繁荣
店头乡繁荣村创办企业加工点100多个,1985年全村70%的农户生产工艺品。工艺品远销欧美市场,成为台州地区创汇大户。


画蛋是繁荣村出口创汇的主要工艺品之一。


村里办企业,农民收入不断增加,60岁以上的老人还能按月向村里领取“敬老金”。


国企改制 活力增强
黄岩罐头食品厂当时是黄岩最大的国有企业,曾被评为“中国罐头十强企业”之一,荣获“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称号。下图工人们正在包装出口的橘子罐头,该产品曾荣获国际博览会优质奖。


繁忙的生产车间,工人们严格检查产品质量。



改革促发展 升级续辉煌
改革起步较早的黄岩利民皮鞋厂,全厂上下打破“铁饭碗”,搬掉“铁交椅”,分配实行按质量计酬,多劳多得。“天牌”皮鞋多次被评为部优、省优产品。



集体兼并国有 聚优势创大业

黄岩城关化工厂在改革浪潮中,大胆兼并了一家生产中药的国有企业,发挥双向优势,组建新的永宁制药厂。新厂投入4500万元资金进行技术改造,1992年产值、销售、利税等各项经济指标跃居台州地区乡镇企业之首。



办一个厂 富一方民
当时国内最大的节日灯生产厂——浙江节日灯总厂生产具有中国民间传统的大龙灯、孔雀灯、荷花灯等50多个品种,畅销美国、日本、意大利等29个国家和地区。该厂在黄岩西部山区——宁溪建立加工基地,成千上万的山区群众为该厂制作节日灯配件,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


当地村民正在制作节日灯。

厂区还设有质量管理“意见征求箱”,给职工们献计献策提供大便利。

总厂的工人们在包装出口节日灯。

家家有余粮 家家有猪肉
黄岩全面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连年增产,多数农户家有余粮。


1982年,黄岩实行多种优惠政策扶持农村发展奶牛养殖,农业银行向养牛户发放低息贷款。全县奶牛饲养量从上年的200头猛增到900多头,市场牛奶供应量充足,受到群众赞扬。


1985年,取消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粮票“退休”,粮食市场兴旺,群众自由购销调节余缺。


1988年,取消肉票,猪肉敞开供应,肉价随行就市,农民养猪效益好,积极性空前高涨,仔猪市场购销两旺。



改革开放 新气象
80年代初,黄岩民营经济发展强劲。专业生产外贸礼品的黄岩青春工艺品厂,开办外语培训班,组织青年职工学习外语,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


黄岩县第一次举办集体婚礼,有县委领导做主婚人,为文明节俭办婚事开了个好头。

叮铃铃,叮铃铃,针线、纽扣、彩丝带......多年未见的货郎担重新活跃在村头。


青年人才 续辉煌
广大青年群众一起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培养改革开放的生产管理人才。


国有企业改革,青年职工一起献策,落实改制方案。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上出现了大批色泽鲜艳、花色多样的布料、服装,青年们面对玲琅满目的商品,眼花缭乱。


妇女离灶台 外贸生产显身手
20世纪70年代末带80年代初,许多村民利用当地资讯和传统工艺,办厂建场开作坊,发展工副业生产。妇女们也纷纷离开灶台,走出家门加入商品生产行列,编编织织描描画画各显身手。


黄岩交通 大发展
1987年11月,由地方企业筹集资金建设,实行股份制经营的全国首家县级民航站真是开通运行,开辟了黄岩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航线,成为台州对外开放的空港。

1983年11月,海门港被批准开放港口,从此黄岩外贸企业的出口货物可从海门港直运海外。


改革开放以来,黄岩车站汽车班次不断增长,最多时发往杭州班次每天增加到23个,仅3个小时就可到达杭州!


—END—
翻开一张张老照片
重温黄岩旧时
泛起许多片段
你是否也有珍藏的黄岩老照片?
改革开放以来,黄岩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呢?
留言板欢迎你来诉说对黄岩的爱意

来源:黄岩青年

批发旧丝锥钻头 发表于 2018-12-10 13:54

变化太大了,还我们的椒江路桥,我们还当黄岩县。

498008 发表于 2018-12-10 14:00

{:1_161:}

来黄岩 发表于 2018-12-10 14:04

40年,这也是黄岩人70后的人生过程,很有体会,非常感动。

正常人 发表于 2018-12-11 06:45

中国文化的全面暴露期。

正常人 发表于 2018-12-11 07:01

农民,地主的追随者。

细雨润物 发表于 2018-12-11 08:30

此贴有意义,顶一个。

LjN 发表于 2018-12-11 08:52

{:1_144:}

Jim409 发表于 2018-12-11 08:54

最苦逼的70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照片带你穿越时空,看改革开放后的老黄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