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shunyou 发表于 2013-7-31 15:23

2013年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在贵阳召开

2013年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在贵阳召开
媒体:湿地中国作者:崇明东滩
发布:崇明东滩 2013/7/23 8:57:11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7月18-19日,2013年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暨“湿地保护与绿色转型”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来自长江流域12省市的湿地保护网络成员单位代表、政府、企业、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如何通过网络平台聚集更多力量保护长江湿地、推动湿地的社会化参与等进行了交流研讨。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发表书面讲话。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超云出席年会并致辞。
  张永利说,党的十八大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首次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并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凸显了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在生态文明中,湿地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国土资源,又是具有独特功能和巨大价值的生态系统,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淡水安全、生物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张永利指出,像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一样,湿地为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是不可或缺的、非常珍贵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湿地就是保护生产力,恢复湿地就是发展生产力。也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把“扩大湿地面积”、“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列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这就为做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张永利说,加强湿地保护,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实现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当前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一个迫切需要加强的方面。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超强度开发,全球已经出现了包括湿地不断退化在内的诸多生态危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破坏,改变了千百年来形成的平衡和稳定状态,使湿地这一重要的“自然资本”不仅没有得到保值增值,反而被严重折损,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支撑能力也明显减弱。
  张永利指出,我国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如不采取断然措施进行抢救性保护,这一弥足珍贵的“自然资本”还会进一步减少。近10年来,我国丧失湿地达200多万公顷,湿地仍然是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最容易受到侵害的地类,是连续受到威胁最大的自然资源。加之湿地保护的法规制度不全、政策机制不力、科技水平落后、机构队伍薄弱,决定了湿地保护工作只能迎难而上,只能比其他生态系统保护付出更大努力和更多艰辛。在中国湿地保护的道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张永利说,2007年以来,国家林业局、长江流域各省份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推进的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经过多年发展,这个网络已经形成中国第一个基于流域尺度的湿地协调保护模式。网络范围由最初的6个省份扩展到12个省份,覆盖整个长江流域;成员从最初的20个发展到目前的150多个。在保护与合理利用长江流域湿地资源的同时,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了较为有效的保护,也促进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张永利指出,加强湿地保护,是促进绿色转型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全社会都在探索和破解转型发展的难题。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部门,林业在转型发展中应当而且必须有所作为。这就需要理清湿地保护与绿色转型的关系,探索通过湿地保护、促进绿色转型的路径和模式,为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各界人士投身湿地保护事业创造更好条件,使他们能够通过湿地保护,履行社会责任,展现绿色大爱。希望长江湿地保护网络以此次年会为契机,依托长江流域湿地类型丰富、湿地保护基础较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人才富集、科技发达等优势条件,在湿地保护与绿色转型方面开展积极探索,为全国提供经验和示范,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此次年会由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贵州省林业厅主办,贵阳生态文明委员会承办。开幕式后,2013年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还举办了“美丽湿地、生命长江”——长江湿地保护的人和事:长江湿地保护网络成员单位风采展示及评述、从“公益捐赠到战略投资”——企业参与水资源保护的进阶思考公益企业家沙龙,上海崇明东滩、安徽安庆、贵州草海、江苏溱湖、江西南矶山、湖北洪湖等长江湿地保护网络成员单位代表在会上作经验交流。上海市林业局蔡友铭副局长率团参加了年会,并参加了湿地保护与绿色转型分论坛相关活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3年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在贵阳召开